啮啮心痛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家风》
唯一号: 310334020220000064
专题名称: 啮啮心痛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072.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故事】 周朝有个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侍奉父母极尽孝道。父亲去世后,更加细心周到服侍着年迈的母亲。 一天,曾参正在山里打柴,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客人,母亲无力招待,一时手足无措,巴望着曾参快点回家,又总不见他的身影。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常言道:‘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正奋力砍柴的曾参忽然心痛难忍,想念起家里的母亲,背起柴薪飞奔回家。 一进家门,只见母亲坐着呆望门外,忙跪问有什么事情。母亲告诉他‘刚才家里来了客人,我没办法接待,急了咬自己的手指以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早点回来,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游学到楚国,一天又忽然心痛起来,于是急忙告辞老师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思念你心切,又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又愁又急,无可奈何之中又咬了手指,不料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的心也就宽慰了’。曾参羞愧难当,自此终日侍奉在母亲身边,不再外出远游。 【评析】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母子连心的注解。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科学地证明人与人之间可以通感的现象,但人们大多相信血缘或者情感,会让一个与另外一个人产生某种联系,所以这个故事姑且可信。 在这里,曾参告诉我们,孝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它存在于人类的自然天性之中,并非源于外在的约束。

知识出处

守望家风

《守望家风》

本文记述了家,是一个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家风,是一个家庭及至一个民族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典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