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唯一号:
310331020220000153
机构名称:
书院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25.pdf
机构描述
平罗县知县宋维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县城西南角官地,由热心公益的人士史子继、郑子量二人负责施工,建讲堂1座,宿舍若干间,当即延师招生开学。同时将孔庙和关帝庙的庙产铺面房25间的岁收租金十余串文,和灵沙堡学田八顷(每顷100亩),清水堡(现属贺兰县)学田二顷的岁收租粮四五十石,作为办学经费。后来由于校舍倒塌,办学经费管理不善,逐渐失去着落,学校停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县李鸣薰复又筹集经费抛弃原低洼校址,在县城西大街西端,购置朗润堂院落一座作为学馆,延师开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知县王世治筹捐经费增建校舍,加强学田及圣、帝两庙庙产的管理,扩大招生数量,将学馆命名为“兴平书院”。乾隆六十年(1796年),知县张炳在任期间继续办学,此后,因无人管理而停办。嘉庆十一年(1806年),知县王楚堂到任后,对办学事业很重视,他了解到历时50年的书院,由于经费时足时缺,学校时办时停,故决心进行整顿,重新开办,当即筹集经费,于嘉庆十三年秋,除对书院原建筑物进行修缮外,又添建房舍,增置桌凳,使书院规模一新,因而将“兴平书院”更名为“又新书院”,延师开学。之后,他又将自己节约3年之久的廉奉钱2200串文捐献出来,连同剩余租金300串文一并交给各当商(当铺)生息,年得息金300串文,作为书院的补助经费。自此之后,入学学生逐年增加,学习成绩逐年上升。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徐保字鉴于书院学生增多,校舍狭窄,拟将书院旁的大公馆(即学宫,是考生复习的地方)扩进书院,以解决校舍狭窄问题。但苦无经费,正自谋划筹措之际,恰好在江南做官的翰林俞德渊(平罗头闸人,幼时功读于兴平书院,曾给道光皇帝当过老师,其后代现住正闸大队)给母校赠银300两,当即动工扩建,扩大了书院,容纳了更多的学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书院墙垣逐渐倾颓,房屋日渐破漏,知县张梯见此情景,不修缮难以办学,可修补又没经费,所以准备筹划经费,进行修缮。适翌年夏秋,淫雨连绵,书院积水排不出去,房屋经长时间浸泡,倒塌不堪,因而决定重建,带头捐献奉银200两,邀请地方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姚逢春、张伟、吴肇泰等负责劝捐,吴云锦、王致祥、张应辰、徐嘉会等负责监工,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动工,将地基增高近1米,大兴土木,至7月竣工,计翻建上房5间,讲堂3间,宿舍24间,建大门1座,二门1座,大门前建照壁1道。后因马化龙反清,发生战乱,书院被迫停办。因无人管理,房屋器具多被毁坏。光绪三年(1877年),知事(即知县)任懋在任期间,对书院进行了维修,复又开学。“兴平书院”先后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例如嘉庆年间在书院读书的俞德渊(本县头闸人),中了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民国4年(1915年)改为本城高等小学堂。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