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唯一号: 310330020220000304
人物姓名: 戴玉玺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1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825.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5年
卒年: 2009年
籍贯: 平罗县城关镇合作村

传略

戴玉玺 戴玉玺(1915~2009),平罗县城关镇合作村人。自幼家境贫寒,以种地和卖豆芽菜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平罗县农村建政时被选为村长,1950年被选为一区三乡的农会主任,1951年被选为乡、县、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被评选为县、省、西北地区和全国的农业劳动模范。1952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选为中国共产党平罗县代表大会代表(蝉联到1956年)和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蝉联到1960年)。1951~1959年,9次出席县劳模大会;1951~1955年,5次出席省劳模大会;1951年、1953年、1959年3次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0年,在抗美援朝捐献活动中,戴玉玺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动员,使全村农户踊跃捐献粮食、人民币等各种财物,其中任国宝捐献出50两重的银元宝两个。1953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他参加赴朝慰问团,代表祖国人民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受到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接见。 1951年春和1952年春,政府发出“发动群众,调剂余缺,解决贫困户春耕困难,以发展生产”的号召。戴玉玺两次带头拿出余粮420公斤,发动群众调剂出余粮二十二石五斗,解决56户缺种子和口粮的农户的需要。1951年,戴联合村里7户没有牲畜的农民,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变工组,互助互利,整地备耕,开展生产。发展成为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他被选为组长。在完成各种农活的同时,开展副业生产。他向银行贷款400元,买来两头驴,租来3盘磨,在城里开了1个磨坊。这年,组里种棉花20亩,办起1个轧花坊。由于互助组成绩突出,他被评选为县、省、西北地区和全国的农业劳动模范。1952年初,他又组成一个由12户农户参加的初级农业合作社,他被选为社长。他组织剩余劳力,办起粉坊、油坊,弹花坊,组建胶车运输队,在大武口沟建了一个小型石灰厂。设立种马1匹、关中驴1头的配种站。秋后分红时,人均分小麦300公斤、糜子75公斤、胡麻油25公斤,户均分现金320元。这个事实教育了农户,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初级社扩大到37户158人。 1953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有所提高,小麦平均亩产200公斤,比1952年亩增50公斤。秋后分配时,全社除完成公购粮35000多公斤外,每人平均分小麦300公斤、糜子100公斤、豆子50公斤、胡麻油12.5公斤。由于农业社的扩大,在姚伏、渠口和本社各建砖窑1座。组成建房修缮队,利用骆驼组成驮运队;组建木业组、铁业组、鞋业组、自行车修理组。当年获得好收入,男全劳力人均分400元,半劳力人均分240元;女全劳力人均分360元,半劳力人均分170元。1954年,有728户3230人入了社,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联社,他被选为联社主任。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他被选为社主任。在官渠口培植新果园93亩。到年底,拥有了30人的农具厂、11人的缝纫组、8人的鞋业组、10人的弹花组、4人的织袋(毛口袋)组、9人的鸡鸭场(养鸡520只、鸭300只)、120人的修缮建房队、5人的粉坊(兼养猪)、5人的油坊、5人的磨坊、8人的石灰厂、11人10辆大胶车的运输队、3人管理的配种站。另外有砖窑3处,每处有砖窑3~4座。还办起医疗站、接生站、发动群众入股,建立信用社。 1956年1月,他被调任县农林科任副科长。1958年,任前进公社红星大队支部书记。1960年1月,红星大队改建为平罗县红星农场,他任场长。1963年,红星农场改建为平罗县园林场,他任场长。1979年,他担任县渔场场长,1980年退休。2005年病逝,享年90岁。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副科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场长
职位
场长
职位
场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