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平罗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30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平罗县
分类号:
K927.43
页数:
11
页码:
672-682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平罗县情况包括行政区划、优势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整治等。
关键词:
平罗县
行政区划
社会发展
内容
平罗县是目前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县,位于宁夏平原北部,东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临,西与阿拉善左旗接壤,南与银川市贺兰县、北与惠农区相连。面积2086.13平方公里,人口29.5万,城区人口8万人,回族人口9.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黄河纵贯县境南北,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土地一马平川,沟渠纵横,树网成林,稻香鱼肥,自古是西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平罗在西部874个县(市)中分别排名第93位、第78位,连续两年进入西部百强县。
行政区划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罗改置县时,辖李刚、威镇等13堡(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辖通义、双渠等62屯堡。嘉庆十一年(1806年)后,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地区划归平罗县辖。道光九年(1829年)前,平罗县辖打硙口(今大武口)、贺兰口等66屯堡。宣统元年(1909年)前,全县共辖石嘴山镇、本城堡、内河西堡、外河西堡等67堡(镇)。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18年(1929年),县下设4个区。后磴口地区分置磴口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民国20年(1931年),将原属平罗县的丁义、洪广等9堡及高荣堡西部(西甲)划归宁夏县(今贺兰县)。是年,平罗县进行区、乡归划,全县设4个区57个乡,即:一区平罗、二区黄渠桥、三区宝丰、四区姚伏。民国23年(1934年)十一月,实行保甲制度,全县共编4个区123保1391甲(10户为1甲,10甲为1保)。民国25年(1936年),实行联保制度,全县共编联保40个。民国29年(1940年),推行“新县制”,撤销闾和联保。民国30年(1941年),全县共设16个乡94保1321甲(15户为1甲,15甲为1保),同年4月,将县城以北的8个乡划归惠农县。在县以下共设8乡47保682甲。民国38年(1949年)八月,全县辖8乡1镇41保651甲。
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原8个乡改8个区;1950年改设5个区36个乡148个行政村。1955年撤区并乡,到1956年,全县设1镇16乡,下辖高级农业合作社31个。1958年,全县成立前进、姚伏、黄河、大武口4个人民公社及城关镇,共计35个生产大队。1959年2月,将原惠农县的高庄、惠北、灵沙3个人民公社划归平罗县。1963年7月,石嘴山市的黄渠桥、宝丰两个人民公社划归平罗县;同时将平罗县大武口人民公社的新联、简泉两个大队及石炭井地区、大武口镇全部划归石嘴山市。1965~1982年间,人民公社规模几经调整,全县共16个人民公社、1个镇、123个大队、1310个生产队。1983年5月~1984年4月,将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全县共计16个乡、2个镇、145个村民委员会、1008个村民小组。1985~1990年,先后成立西大滩、平罗火车站、汝箕沟3个镇,将姚伏、头闸、黄渠桥3个乡改为镇。
1994年4月,平罗火车站镇改名为太西镇。2001年,大水沟镇撤销。2002年10月19日,石嘴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平罗县隆湖吊庄乡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2003年2月18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将平罗县12个乡、8个镇调整为4个乡、6个镇;将14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19个居民委员会。2004年3月25日,崇岗镇成立,撤销汝箕沟镇,设崇岗镇驻汝箕沟办事处,辖南街、北街、矿部3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嘴山市陶乐县,将原陶乐县的红崖子乡、高仁乡、马太沟镇划归平罗县管辖。马太沟镇改为陶乐镇,将高仁镇(乡)改为高仁乡。截至2009年年底,全县共7个镇、6个乡、141个村委员会、1053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委员会、87个居民小组。
优势资源
农业资源
平罗县粮食产量高,品质好,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23.1万亩、13.8万亩和36.6万亩,产量分别达到6.64万吨、5.91万吨、17.24万吨;蔬菜品质上乘,种植面积达24万亩;养殖规模较大,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27万头、162.3万只、25.83万头、454万只。
土地资源
县南北最宽约55公里,东西长约84.5公里。土地辽阔,土壤肥沃,山、川、水并存。现有耕地82.18万亩,林地11.4万亩,水域面积34.6万亩,牧草地71.9万亩,未利用土地150万亩。
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炭、黏土、大理石、石灰石、铁矿石、硫矿石等十多种。初步探明煤炭储量16.4亿吨,其中太西煤探明储量6.4亿吨,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的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电煤和化工用煤。县境内的黄河东岸紧临国家最大的整装煤田鄂尔多斯煤田,初步探明煤炭储量近10亿吨。硅石探明储量1754.6万吨,预测远景储量42.8亿吨,品位较高(二氧化硅含量96.8%~99.4%),是硅系列产品、钢铁炉料和玻璃工业的优质原料。黏土储量19亿吨,是陶瓷、水泥、建材工业的重要原料。砂石资源极其丰富,是建筑业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崇岗镇。
经济社会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域发展思路:即落实“一城两翼”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推动、调整转型、开放合作和改善民生“五大战略”。到2009年,全县工作亮点频显:一是跻身西部百强县,实现历史性跨越;二是城市建设卓有成效,新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生态水产跨越发展,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四是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各类道路103公里,公路建设等级高、里程长、质量好;五是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六是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和自治区教育强县验收,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七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八是在全区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公共卫生票式管理;九是农村党员创业行动在全区得到示范推广,带动全民创业行动向纵深发展;十是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土地流转模式经验在全国领先。这些亮点工作创新性强,特色鲜明,被国家、自治区媒体多次报道,先后召开国家,自治区级现场会40余次。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推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着力改善民生不放松,狠抓效能建设不手软。形成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县级财政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29.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同比增长28.3%;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6元,同比增长7.2%。
工业经济
2009年,按照集中、集群、集约和“一区多园”的思路,加速活性炭、电石、特种合金、精细化工、轻工五大产业发展。全县101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由最低谷的31.5%上升到92%。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6.5%。不断完善项目承载平台建设,大地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喜科技园、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崇岗煤炭市场、生态经济区等产业集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已具规模。大地冶金6万吨合成氨、三喜科技1万吨甘草膦、格瑞化工1.5万吨双甘膦、凯迪化工20万吨工业硫酸、永威碳业2万吨碳电极、银龙公司60万吨介洗煤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县产值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由10家增加到18家。
工业园区建设
新建围墙62.7公里,硬化厂区25.9万平方米,包装炉体291台,拆除违章建筑19.7万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30宗69万平方米。投资4500万元,修建园区道路25.3公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对高耗能行业实施限产限量,依法取缔17家小炼铁、腐殖酸钠企业,关停23家小电极糊、小活性炭企业,沙湖纸业回收和绿源污水处理厂项目投入使用。园区形象显著改善,承载功能明显提升。2009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98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削减2694.2吨、214.1吨和4339吨,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新农村建设
农业主攻清真肉羊、瓜菜、制种、生态水产、枸杞五大产业。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农业直补资金6757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5.6万吨。新建万只羊场9个,引进柏泊种羊603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7万头、17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11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达17406.7公顷;发展制种6826.7公顷;新开发水产面积1733.3公顷,累计达到4466.7公顷。智能蔬菜育苗、肉羊良繁、苗木繁育三大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70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4个,改造建设各类农村市场16个,率先在全区实现村村建有信息服务站,注册成立石嘴山市宁农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实现网上销售4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0个,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11个。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发展到39个,存贷土地14万亩;村企合作项目118个,完成投资4.4亿元;实现集体收入133万元。开展新型农民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5亿元。
农业综合整治
开展了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03万公顷。实施瀚泉海、镇朔湖危险水库除险加固、河西总排干沟平罗段打整、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农村人饮安全等12项重点水利工程。改造新建农村公路63公里。启动建设宁夏防沙治沙博览园、明月湖生态园、天河湾湿地生态园和京藏高速、亲水大道、109国道、301省道等主干道两侧重点绿化工程,完成生态造林6819.6公顷,栽植各类苗木1270万株。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7个775户,改造示范点64个5684户,“平改坡”1554户,拆除危旧土房7512间。大力推进村户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
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等三大建筑投入使用,党校、公检法等七大建筑主体全部完工。投资2.4亿元,改造新建山水大道、萧公大街、西环路、南环路、109国道改线等道路工程67.8公里,启动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区污水提升泵站、集中供热项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硬化、美化县城出入口、玉皇阁广场、新民巷等主要街巷10.9公顷。生态植物园、唐徕渠带状公园、新区广场、城市道路绿化栽苗木557万株,城市绿化总面积达141公顷。新建廉租房1.2公顷,开发银北丽景花园、星海北苑、金地花园等房地产项目28公顷,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率达到40%。
第三产业开发建设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完成了玉皇阁维修保护解围工程,亲水大道竣工通车,玉皇阁大道全线打通。“沙湖—瀚泉海—玉皇阁—天河湾—金陶乐”旅游线路初步形成,成功举办平罗县第三届文化旅游节。巩固和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贸建材城、城关富乐民蔬菜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市场建成投入运营,完成南门利民农贸市场、灵沙集贸市场改造建设,城乡集贸市场显著提升。客运、餐饮、邮政、保险等服务业不断壮大。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4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3.8%。
招商引资
制定《平罗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案》,编制重点建设项目143个。2009年,共引进对外经济合作项目13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5000万元至亿元之间项目18个,到位资金29.75亿元,同比增长23.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承办全区招商引资座谈会,与全国各地驻宁商会建立了友好联系。四套班子领导先后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招商,推介项目,宣传平罗。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招商项目工作机制,完善招商项目库、产业资源库、人才管理库、客户资料库、企业及综合招商网站建设,为投资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江苏雨润150万只肉羊项目、山西朔州三元集团10万吨碳电极、江苏淮安工业园80万套服装加工等项目落户平罗。
统筹发展
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全力抓好教育强县工作,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完成20所学校布局调整,县城学校实现高中与初中分离,初中与小学分离,新组建平罗四中。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平罗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教育强县创建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区率先推行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被列为国家级试点县,参保率达97.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3.5%,居全区第一。认真开展计划生育“三无”乡镇创建和巩固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加快农村贫困户和残疾人危房改造,1507户农村贫困户和残疾人迁入新居。两万户城乡居民普及数字电视。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建设“五园一街”(增瑞汽修城创业孵化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市场创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失业人员创业园、富乐民创业园、青年创业街)等创业基地,带动就业2300多人。养老、失业保险顺利移交地税部门统一征收,当期征缴率分别达93%和88.8%。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