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生活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3013
颗粒名称: 农村居民生活变化
分类号: F127.43
页数: 5
页码: 650-65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嘴山市农村居民生活变化情况包括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膳食结构合理化等。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农村居民 生活变化

内容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通过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理顺了农业生产关系,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有了显著变化,农民收入随之快速提高。1978~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5.8元提高到4350.76元,提高45.4倍,年平均增长13.6%。随着农村社会化、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趋势更加突出,农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状况逐步被现金收入的迅速提高所替代。1986年,全市农民出售产品收入人均仅为354.96元,占总收入的51.06%。到2007年,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以及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断拓展和提高,农民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增加,收入形态逐渐货币化。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出售产品收入提高到5341.05元,比1986年增长15.01倍,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8.51%,提高了17.45个百分点。在农民纯收入中,现金纯收入额达到3897.64元,现金收入率提高到了89.59%以上。这种变化不仅标志着农民生产已经走出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的圈子,步入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轨道,而且农民货币收入率的提高,也使广大农民有可能较大程度的改善生活,进而直接导致农民消费行为的变化。1986~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货币性生活消费支出额由206.46元达到3142.32元,增长了15.22倍,货币性生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86年的59.56%提高到2007年的86.6%,提高了近27.04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315.33元,人均比上年增收432.56元,增长8.9%;平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0.94元,比上年增加425.94元,增长8.51%;惠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3.46元,比上年增加556.27元,增长11.11%;大武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3.72元,比上年增加323.46元,增长8.01%。
  农民消费水平全面提高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生活消费变化更为明显,1986~200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到3281.83元,增长10.47倍,年平均增加149.17元,年递增11.26%。作为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标志的生活消费结构序列,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一吃二穿三住”变化为其他更高层次的享受性支出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也明显表现出生存资料比重减少,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提高的趋势。1986年,全市农民生活消费结构中吃的比重高达56.4%,穿占12.54%,居住占7.53%,到1998年,吃、穿比重较大幅度下降,居住、文化娱乐用品、服务性支出及其他比重有较多增加。这期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吃的比重虽然仍位居第一,但所占份额已下降到44.72%;居住为第二位,占27.95%;穿着支出为第三位,占7.25%;文化娱乐用品、服务性及其他位次后移,占7.08%。到2007年,随着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构成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吃、穿、住份额继续下降,生活消费结构中吃占38.23%,居住占16.54%,文化娱乐用品、服务性支出及其他支出提高为7.17%,穿为7%。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978年后,随着国家和地区对各种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更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民在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也逐步改善。到2007年,全市农村有10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脑网络,60%以上的行政村农户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农村交通、邮电、电力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更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膳食结构合理化
  一是食物消费在吃饱的基础上转化为吃好。人均主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高达44.87%下降到2007年的21.54%,下降了23.33个百分点。同期,人均副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份额则由1986年的39%上升到2007年的66%。二是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营养丰富的油脂类和享受性食物成倍增长,热量摄入达到了营养学要求标准。摄入的热量中,来源于淀粉类食物的比重下降,来源于水产品、禽蛋产品等高蛋白食物及其他精制食品的比重上升。注重营养成为人们膳食基本要求。
  农民穿着打扮时尚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衣着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昔日不讲究穿戴的普通农民,如今也注重衣着打扮,其突出的变化是对原布的购买量逐步下降,对成衣的购买量逐步增加,并越来越讲究穿着的款式、花色、质量、舒适和装饰,且趋于高档化。2007年农民人均衣着支出达到267.94元,比1986年增长6.16倍。
  农民住房砖瓦化
  改革开放之初,农民住房以土坯墙居多。30多年来,农民住房大多进行了三次以上翻建,经过了“砖土木结构”,“一面红或三面红”和砖木砖混结构房屋三个阶段。如今,一幢幢新颖、别致的红顶、蓝顶的“塞上农民新居”成为改革后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2007年,农民人均居住支出633.05元,比1986年高出15.89倍。平均每户年末使用住房面积由1986年的13.98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29.63平方米,增长2.12倍。人均住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由1986年没有的情况下,增加到2007年的27.19平方米,占91.77%。新建房屋每平方米价值,1986年仅24.72元,2007年提高到275.87元,提高了11.16倍。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的住房及内部装饰正向着现代化生活方式发展。
  农民耐用家电普遍化
  农民购买耐用品数量成倍增加,是这些年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又一重要标志。1986年,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60.67辆,收音机47.33台,钟表20333只,缝纫机81.33架。到2007年,农民家庭渴望的老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等耐用品逐步淡出农民的生活,而其他新型家用电器则迅速增长。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07台,其中彩色电视机104台,拥有摩托车66辆,VCD和DVD共48台,洗衣机66台,电冰箱13台,一些农户还购买了照相机、空调、电脑,小轿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家庭。
  农民精神生活多样化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逐步繁荣,农民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其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如今,不仅电视机得到普及,广大农户还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多,到2007年,农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74.57元,占生活消费的7.17%。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及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农民交通通信支出增加,2007年人均该项支出达到446.15元,占生活消费的11.65%。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