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64
颗粒名称: 义务教育
分类号: G62
页数: 3
页码: 550-5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石嘴山解放后的义务教育,分别记述了石嘴山市第三中学、中学教师业务培训等情况。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内容

1949年石嘴山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市境所有学校,废除旧的训育制度。是年,平罗、陶乐、惠农3县共有小学76所,在校学生52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8.8%,女学生占在校学生15%,回族学生占在校学生18%。1950~1952年,在“学校为工农开门,教育为政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农村利用农闲时间兴办“冬学”“民校”,对青年农民进行文化教育。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贯彻“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到1956年,市境小学发展到115所,比1949年增加39所,在校生12037人;中学5所,比1949年增加3所,在校生709人。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影响下,全市小学由1957年的143所发展到220所,有部分小学附设初中班。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学教育超过了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导致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低下。1953年,按照“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除对原有小学进行巩固外,各县又新发展部分小学。到1956年,市境共有小学11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50%。
  1960~1962年,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公办、民办中小学实行改、撤、并、复。到1963年,市境小学压缩到136所。1964年,贯彻“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在城乡大办‘半耕半读’”教育,惠农县、平罗县、陶乐县先后办小学耕读班100余所,各厂矿小学也办起工读班,学龄儿童入学率由53%上升为86.2%。“文化大革命”初,教育受到冲击,但农村各大队都办起了民办小学。“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直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这一时期,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中学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1971年,中断招生5年的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工作。到1973年,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2.6%。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党和人民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全市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市境拥有小学245所,在校学生87765人,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1%。20世纪80年代,城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初等(小学)义务教育。1989年,市境有小学254所,在校学生8306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市区达到100%,农村达到98%。
  20世纪90年代,城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高普及中等(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打基础。2000年,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77所,在校学生98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城市100%,农村99.6%。2009年,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5所,在校学生90049人,有专任教师5925人。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