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29
颗粒名称: 牧渔业
分类号: F307.3;F307.4
页数: 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的牧渔业情况,包括畜牧养殖、渔业生产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牧渔业 经济 发展

内容

畜牧养殖
  20世纪80年代前,大牲畜以使役为主。1980年全市大牲畜存栏57284头(匹、峰),其中,牛20012头、马6365匹、驴19755头、骡7863匹、骆驼3289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原集体饲养的耕畜、役畜归个人饲养,存栏数有所增加,1986年增至61730头。随着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短途运输被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取代,役用大牲畜逐步被淘汰,奶牛、肉牛等食用型大家畜养殖得到发展。1999年全市大牲畜存栏74204头,其中马属动物存栏19364头(匹),占大牲畜总数的26.1%;牛存栏53969头,占72.73%,其中以产肉为主的黄牛49728头,产奶乳牛4241头,骆驼871峰。2000年全市牧业产值28029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加27990.3万元,增长723.3倍;比1978年增加27428.3万元,增长45.7倍。
  1951年全市羊只饲养量10.55万只,人均养羊0.8只。20世纪60年代初期,集体牧场和国营农场羊群发展较快,1965年市境羊只发展到28.32万只。1981年公社集体羊只作价归社员饲养,涌现出一批养羊大户。1999年全市羊只存栏数50.43万只,比1991年增长42.18%,已成为农村养殖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1957年生猪存栏1.87万头,比1950年增长2.21倍。1958年公社化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生猪饲养大起大落。1978年后落实养猪政策,取消生猪派购,养猪业迅猛发展。1999年全市生猪存栏13.89万头,当年出栏肉猪14.54万头,年饲养量达28.43万头,分别比1990年增长47.14%、100.82%和70.44%;全市鸡、鸭等家禽存栏185.02万只,年出栏肉禽410.9万只,禽蛋产量7121吨,禽肉产量6875吨,分别是1990年的3.2倍、16倍、4.9倍和18.5倍。与此同时,家禽生态养殖和狐狸、鸵鸟、鹌鹑、鹿等特种养殖开始发展。
  进入21世纪,规模化、现代化养殖程度大幅度提升,全市已建成30个万只肉羊养殖场,25个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2个千头肉牛养殖园区,配套建设了4个大型饲草料配送中心。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畜禽饲养周期缩短、出栏率提高,提升了畜禽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2009年全市羊、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23万只、18.3万头、23.4万头,分别是建市初期的10.8倍、8.2倍、17.7倍。畜牧业总产值达4.0618亿元,是建市初期的4.7倍。
  渔业生产
  20世纪70年代前,渔业生产以天然人工捕捞为主,1960年全市鱼产量103.1吨。从1971年开始,渔业生产逐步由天然人工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80年代初,渔业生产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群众养鱼积极性空前高涨,长期沉睡的荒地、湖泊、滩涂等宜鱼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闲置鱼池被充分利用。90年代以来,积极参与全国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渔业生产,水产品产量成倍增长,由亩产不足百斤发展到上千斤,摆脱了低产困局,跻身于全区高产行列,长期困扰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彻底改观。先后引进河蟹、乌克兰鳞鲤、团头鲂、南美白对虾等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养殖新品种,全市水产优良品种率达到70%以上。发展水产苗种孵化基地2个,每年可提供优质种苗8000万尾以上。大力实施“科教兴渔”战略,形成了“上农下渔”“适水产业”等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全市共建设无公害养殖基地5万亩,产品认证6个,创建国家级养殖示范场15个,注册了“沙湖牌”“星海湖牌”系列水产品牌,“沙湖牌”系列水产品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成立了市水产业协会,引导养殖户走联合发展之路,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业合作组织3个,水产品经纪人达30多人,水产品外销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0.5公斤,渔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