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28
颗粒名称:
林业
分类号:
S719
页数:
4
页码:
471-4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林业情况,石嘴山市天然森林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视植树造林为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之大计。
关键词:
林业
经济
发展
内容
石嘴山市天然森林资源丰富。境内贺兰山北段小水沟、西峰沟等中高山地有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杜松等天然次生林森林资源3600多公顷;黄河沿岸天然次生红柳林生长茂盛,面积达5万多亩;惠农区与内蒙古交界处有面积达1000多公顷的国家一级珍稀植物四合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三级保护植物沙冬青、蒙古扁桃,贺兰山稀有植物斑籽麻黄,在境内也有零星分布。2000年以来,国家在石嘴山市累计投入天然森林保护工程资金492万元,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8万亩,森林资源管护面积达到10.4万亩,同时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面积不断扩大,林木质量不断提高,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林种搭配趋于合理,森林防护效能显著增强,林区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生物群落结构趋于合理,呈现出人类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处的可喜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视植树造林为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之大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每年都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至80年代初,以黄河护岸林、防风固沙林、农田林网、城市绿化为主的植树造林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遭受毁灭性光肩星天牛危害,第一代植树造林成果毁于一旦。
自1983年8月市园林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全面总结第一代林网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日合作治沙造林项目、中德合作宁夏荒漠化示范项目、中韩合作宁夏平罗县黄河滩水土保持造林示范项目,以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区域林业的发展,拓宽了林业建设的投资渠道,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平原绿化、绿色通道、贺兰山东麓生态环境建设和黄河护岸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第二代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自1983年起坚持上大网格、走宽幅林带建设的路子,共栽植各类树木980多万株,折合造林面积8.8万亩。全市累计林网植树保存1780多万株,折合造林面积18.6万亩。到目前为止,惠农区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平罗县也已完成农田林网植树总任务的70%。全市农田林网化达到75%,10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公路、干沟(渠)、河岸“三线”绿化327公里,植树193万株。70%的公路、干沟(渠)、河岸得到了绿化。
黄河护岸林工程,共完成造林16万亩。同时加强管护、恢复植被,对河滩进行封育,建立生态保护区,黄河两岸出现了林草丰茂的自然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3万亩。大武口森林公园绿化工程,完成造林7000多亩,植树41万株,使昔日戈壁滩变成一片绿洲。
在陶乐毛乌素沙区开展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的防沙治沙工程,共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围栏封育18万亩,初步形成了人进沙退的局面。
进入21世纪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目标,坚持生态立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提高到空前的战略高度,采取市区裸露空地“见缝插绿”、社区绿化“三包”责任制等措施,全市形成专业绿化、社会部门绿化、县区市辖区绿化、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并举,全民参与绿化建设的大好局面。先后恢复、扩整、保护了沙湖、星海湖、黄河境域翰泉海、高庙湖、姚伏西湖等湖泊湿地。城市绿化成效显著,公共绿地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单位庭院、居住区、校园绿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截至2009年,全市有林地面积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8%,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3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平方米。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