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石嘴山地区煤铁资源初步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89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石嘴山地区煤铁资源初步开发
分类号: K294.33
页数: 7
页码: 377-3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历史上的石嘴山,地处贺兰山北段荒漠沙滩,环境恶劣,人迹罕见。但因地理位置险要,沿贺兰山有要口19处,驻兵扎营,设关把口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石嘴山 贺兰山 煤铁资源 开发

内容

历史上的石嘴山,地处贺兰山北段荒漠沙滩,环境恶劣,人迹罕见。但因地理位置险要,沿贺兰山有要口19处,驻兵扎营,设关把口。清朝时,石嘴山隶属平罗县。1941年4月,石嘴山矿区与石嘴山区地域大致相同。明末清初,石嘴山仅有五六户人家,依靠黄河渡口为生。1821年后,石嘴山因地处水(黄河)、旱(骆驼)交通要道而形成集镇。汉、蒙“每月交易三次”。开小煤窑也是该集镇上一业。后有山西人发现镇西南煤层中的陶土质优量大,迁居石嘴山经营粗瓷手工业。1887年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石嘴山这个小镇也设立了外资洋行。洋人凭借免税特权,利用河运之便,集散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之皮毛。集镇人口随之增加,为历史上的极盛期。1927年冯玉祥驻军此地,取消洋人免税条例后,洋行倒闭,市面遂趋萧条。1933年年底到1934年初,孙殿英与马鸿逵在银川地区恶战3个月,石嘴山受到一次大浩劫。加上马鸿逵17年的军阀统治,至1949年宁夏解放前夕,石嘴山一派荒凉景象,居民仅千余人。
  据传说,石嘴山的石喇叭一带,明朝末年有小煤窑土法挖煤。此说虽无籍可考,但据北宋末年的朱弁关于“石炭用于世久矣。然西北处处有之”的记载,证明西北地区采用煤炭在宋代已不鲜见。另据矿区7层煤滨河采空区小窑井口上盖着厚度为4.99米的冲积层这一事实,可以推断其开采年代之久远。据《通智石嘴山土神祠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兵部侍郎通智奉命来平罗兴修惠农、昌润水渠工程以及修筑新渠、宝丰两县城时,曾在石嘴山开采煤炭用于施工。有“取煤炭不下十万车”“更取干泥,烧造瓷窑”等记载。清朝《殊批奏折》记载,乾隆五年(1740年),甘肃巡抚元展成奏:“宁夏府属灵州及中卫、平罗二县……俱有煤洞,历听庶民采取,以资日用”,说明早在雍正年间或之前,此处已有煤炭开采,用于炼铁及烧瓷等。而《平罗纪略》又称平罗之“石炭出北山石嘴山、打碨两口”。加之清代文人咏石嘴山的诗中,也有“煤洞云开野火红”的诗句,断定石嘴山煤炭,清朝时期即已开采可谓无疑。特别是1961年,在石嘴山二矿接收的原瓷厂小窑改扩建的小井五层煤老空区挖出了5具近乎木乃伊的尸体,身着清朝服饰,头留长发辫子,更可证明这是清朝年代死于非命的挖煤窑工。
  对石嘴山的煤炭记叙还出于俄国学者俄布切夫、中国科学家翁文灏等人的著述以及1940年宁夏省政府建设厅张文漠、刘振中对石嘴山地段的调查报告中。张、刘在调查中首次获得了该区煤质的测定结果。民国期间(1931~1942年),宁夏省建设厅曾对贺兰山北部煤田地质及采煤等情况进行调查。1941年任绩、胡增壁对贺兰山北部进行调查,估测石嘴子(即石嘴山)等6处煤田储量为8569万吨。但他们对煤田滨临黄河能否开采,多谓不太乐观。据《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记载,1942年,石嘴山、石炭井以及打磴口(即大武口)等地共有小煤窑30处,年产煤炭3.1万吨。当时,宁夏省建设厅为解决汝箕沟炼铁厂燃料问题,成立官商合办的德昌煤炭公司,日产煤10吨左右。据1956年的调查,仅石嘴山旧煤窑就有113眼,其中清朝开采的19眼、民国时期开采的74眼,日产煤合计约150吨,煤炭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1942年李士林先生对宁夏全省烟煤进行过较细的勘察与记述,唯独未提石嘴山一笔,说明前人只知石嘴山有煤,而并不知其详细。但从1913年到宁夏解放前夕,在石嘴山地区及石炭井沟先后开建和停产的小煤窑百余处,其中石嘴山的老君庙、河拐子、下稍子、石喇叭、王泉沟、火坑眼、药王庙、山水沟一带就有小煤窑30余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下称建国前)的几百年间,石嘴山煤炭资源的开发,并未带来地区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相反,带来的只是广大煤窑工人的贫困、苦难和死亡。那时开煤窑的有两种人,一是本地贫民和外地流来的难民;另一种是财主和商人。这些小煤窑都是沿煤层露头开凿的辘轳井或斜井。挖煤用的是铁锹、刨镐、钎子、大锤等。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加之种种封建窑规,广大窑工形同囚犯,人身安全毫无保障。
  1935年7月,宁夏建设厅提出应设立矿务局,专门管理全省矿业的勘探与开发,并派员赴各矿区调查,以拟定矿业发展实施方案。省林矿局开展工作之后,主要抓了旧煤窑的调查整顿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测工作。前一项工作中对宁夏现有煤窑的生产设施、规模、面积、经营状况、交通条件等进行了逐一考察,同时对他们的营业手续和税务进行了整理。1938年宣布旧执照作废,重新划定矿区,发放新照,加强税务管理。1940年11月又公布煤炭价格,禁止强行截收煤炭,哄抬煤价。当时煤窑以汝箕沟产量最大,但因道路失修,仅靠畜力驮运,限制了生产。1940年秋冬,建设厅令平罗县政府组织民夫修筑汝箕沟道路。其费用由各矿商分摊承担,改善了该矿区的交通条件。矿产资源的勘测主要目的是探明宁夏各地矿藏的分布、地质构造、矿石成分等情况,以便为开采提供资料依据。林矿局派出技术人员,着重对贺兰山南石段各点,中卫县单梁山、照壁山,中宁银洞梁,中卫上下河沿,贺兰山北段等处进行了勘探,初步掌握了上述各处所藏铁、铅、硫磺、煤田、大理石等资源的分布与储量及道路状况。其中铁矿资源受到当局的极大重视,查明中宁、同心、平罗、阿拉善等处均有铁矿,而中卫照壁山、麦堆山,中宁银洞梁、老牛湾,平罗红土山5处矿石经中央工业试验所化验证明含铁量均在40%以上。选定平罗汝箕沟老柜地方先行设厂试炼。由于机器无从购置,便以山西土法冶炼,筑小方炉3座,招雇工人30余名,自1942年8月开始试炼,由省建设厅向马鸿逵借贷10万元充作试办费。这次试炼生产历时6个月,共炼出特等铁200斤、头等铁800斤、二等铁3000斤、毛铁11000斤,其质量足可作为制铸军锅农具的材料。马鸿逵等见有利可图,遂于1943年2月成立兰鑫炼铁股份有限公司,集股300万元。马鸿逵任董事长,马继德、李云祥、李翰园任董事。该公司决定以汝箕沟之试炼厂为其第一炼铁厂,采用圆炉冶烘,以干炭为燃料;在大武口设第二炼铁厂,采用小方炉炼铁,生产生铁,故附设铸造部。第一厂每日出产原铁2000斤、净铁700斤、条铁350斤;第二厂每日出产生铁500斤,虽多次铸锅,均未成功。两厂大量使用兵工,1944年春调拨200余名士兵分配两厂,以无偿劳动力从事生产。但这些士兵既不懂技术,又缺少劳动积极性,反而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