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福祥叔侄消除河套分裂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马福祥叔侄消除河套分裂势力
分类号: K252
页数: 6
页码: 327-3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福祥叔侄消除河套分裂势力,智擒王德尼玛,河套剿匪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马福祥叔侄 分裂势力 王德尼玛 河套剿匪

内容

智擒王德尼玛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在宁夏的统治瓦解,而革命力量也遭到毁灭性打击,形成了暂时的权力真空。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率昭武军13营赴任宁夏。马福祥就任后,首先面临的是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人士的分裂活动。辛亥革命前后,沙俄趁中国政局动荡之际,加紧进行吞并中国蒙古地区的侵略活动,乘机策动外蒙古于1911年底宣布独立,号称“大蒙古帝国”,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自称“日光皇帝”。沙俄立即宣布承认,同时,要求清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自顾不暇的清政府当时未予答复。1912年11月,沙俄强迫哲布尊丹马与之订立《俄蒙协约》及附约《俄蒙商务专案》,取得了在外蒙古驻军、练兵、收税、贸易、开设银行、发行货币、采矿、筑路、兴办邮电等特权。此后,沙俄又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我国内蒙古地区。1912年7月,沙俄策动了内蒙古哲里木盟王公叛乱。1913年,沙俄又在内蒙古全境挑起更大规模的武装叛乱,靠近宁夏今石嘴山市地区的伊克昭盟也被卷入。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扎萨克喇嘛王德尼玛在沙俄和外蒙古王公支持下起兵叛乱,反对北京政府。其活动范围在张家口以西的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阿拉善盟等广大西蒙地区,主要武装力量为2000多名骑兵。袁世凯派绥远驻军与之多次交锋,屡战不胜;后又命大同镇守使孔庚率晋军围剿,亦毫无进展。王德尼玛驻扎于五原、临河一带,在归绥、包头一线横行无阻,京包、包兰间水陆交通受阻,宁夏北部受到严重威胁。袁世凯在多次武力围剿王德尼玛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令马福祥和阿拉善旗亲王塔旺布理特甲拉相机与王德尼玛讲和。1913年6月,马福祥请准晋京,6月8日率马万良、马继德等官兵百人,于宁夏起程,乘船沿黄河经石嘴山顺流而下,14日抵达磴口,与塔旺布里特甲拉会合后继续沿黄河东行。6月19日在官渠遇到王德尼玛部游骑数十人。马部擒获后讯问得知,王德尼玛驻扎于20里之外的喇嘛庙。马福祥下令全部释放这些骑兵,发还枪支马匹,同时派塔旺布理特甲拉手下的阿拉善旗班克总管安久前去见王德尼玛。王德尼玛带随从数人在麻尼渡上船会见马福祥,力劝马福祥共同行动,意图先破晋军追剿部队,再进袭包头,以图山西。马福祥佯表同情,约王德尼玛于汇德城(今临河县)再次相见,“共商大计”,伺机擒王。6月30日,马福祥一行抵达汇德城。7月2日,王德尼玛一行数人由黄河北岸驾舟过河至南岸,上了马福祥一行的大船。马福祥用计缴了王德尼玛枪后,将王德尼玛等数人生擒。7月8日,孔庚率军抵包头后,马福祥将王德尼玛交于晋军孔庚。马福祥智擒王德尼玛,使西蒙地区分裂叛乱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一时群龙无首,不久即偃旗息鼓。袁世凯则以马福祥肃清边患有功,于同年9月下令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并节制鄂托克、乌审、阿拉善3旗军务,升任马福祥为宁夏护军使,直隶中央,不再受甘肃省管辖,同时授马福祥为陆军中将,颁给二等文虎之章。不久,北洋政府又开缺原宁夏将军常连职,以马福祥兼任宁夏将军。马福祥于1914年1月返宁,就任宁夏护军使。
  河套剿匪
  1914年马福祥就任宁夏护军使后,面临着来自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各种“独立队”的侵扰,这些成分庞杂的“独立队”对马福祥在宁夏的统治构成很大威胁,石嘴山地区是他们觊觎宁夏、经常窥扰的地方。
  河套地区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和肥沃的可耕地,人口稀少,蒙汉杂居。民国以来,失败的军阀头目、失意的官僚政客和各路散兵游勇充斥其间。晋绥两省对这里均无法实行有效的统治。因此。这里出现大大小小“拉竿”起事的武装组织,当地人称之为“独立队”“杆子队”,势力较大的独立队头目有弓占元、包永华、卢占奎、金占奎、白彦公、达赉公等。这些独立队行动迅速,攻城略地,打家劫舍,相互间无隶属关系,偶尔联合行动。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有的打出“替天行道”的幌子,有的亮出“反袁”的旗帜。另有一些官逼民反的武装群众和辛亥革命中的会党残存势力,如退踞陕北的宁夏哥老会头目高士秀和甘肃环县的张九才等,也混杂其间,时而联合行动,时而各走他方。这些“独立队”从河套平原到陕北、陇东,以及宁夏北部石嘴山一带,到处为害。物产丰富的宁夏平原成为他们攻抢劫掠的重要目标。从1915年起,马福祥以其主要兵力驻守于贺兰山和石嘴山一带,以防这些“独立队”的入犯,以巩固其统治地盘。
  1915年9月,弓占元为首的独立队,以狼山为根据地,在五原县东坡房起事,与在包绥一带活动的卢占奎、金占奎的独立队以及内蒙古会党头目白彦公、达赉公等遥相呼应,进据河套,威胁宁夏。马福祥令马鸿宾率部出石嘴山进入河套追剿。马鸿宾选精兵强将百余骑大败弓占元,并日夜兼程追杀至科尔布,弓占元被迫退入狼山。11月,弓占元复出狼山,与马鸿宾决战于汇德城(临河县),弓占元、包永华等头目被击毙,残部10余骑溃散。1915年底至1916年初,在包绥一带活动的卢占奎、金占奎、白彦公、达赉公等数支独立队由东向西,相继攻陷毕克齐、察素齐(今土默特左旗)、托克托、萨拉齐(今土默特右旗)等地。北洋政府批准马福祥呈请扩充军队的报告,建立甘肃新军7营,并令马福祥会办绥西军务。马福祥令马鸿宾率甘肃新军迎战。1916年2月,马鸿宾率骑兵与之一战于乌拉濠,再战于百家地,力挫卢、金所部,解五原城围。马福祥此时率部赴五原督战,与独立队数百人遭遇于苏海口、二分子,激战之后独立队败走。卢占奎因为屡败,便采用金占奎建议,决定转攻宁夏。马福祥得知后,急令马鸿宾率部兼程驰往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令马鸿逵另率一支部队在盐池境内截击,马鸿逵部与卢、金的独立队一战于天池子,再战于清水营。马鸿逵不支,幸亏马福祥派李自正率1营人马赶到,双方激战数日,均伤亡惨重。卢、金二人又率部掉头南下,取道磁窑堡,欲经灵州、金积,直取同心城。1916年5月,卢、金所部在灵州境内大寨子中马鸿宾布下的埋伏,金占奎中弹身亡,卢占奎与残部四散逃离宁夏。
  正当马福祥、马鸿宾率部与卢占奎、金占奎等数次激战之时,陕北的高士秀、张九才决定乘宁夏空虚之机,率部直取宁夏城。高士秀是辛亥革命灵州民军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辛亥革命后退居陕北。衰世凯称帝时,高及陕北革命党人一起,通电拥护云南护国军讨袁之举,并致力于反袁、反马的武装斗争。此次攻打宁夏城时,途中闻知灵州空虚,高士秀令张九才取横城,自己攻灵州。马福祥急令其兄马福寿带领营官马腾蛟、护军使署参谋余鼎铭、董召南等率部追堵。1916年元月,高士秀率部从乌审向西挺进中,夜宿于定边以北的鄂托克旗昭化庙时,深夜突遭伏兵袭击,伤亡惨重,高士秀率众突围,放弃了攻打灵州计划,被迫转入内蒙古活动。
  进入内蒙古后,高士秀、张九才为笼络内蒙古上层部分王公贵族,以张九才部营长吴生彦(甘肃静宁人)诈称为清室后裔,拥立为“皇帝”,取名“达尔六吉”在蒙人中招摇撞骗。1916年底,袁世凯死后,高士秀便用假皇帝之诏令,联合蒙古诸部,发动乌兰脑包之战大挫绥军之后,又西渡黄河,进占磴口。1917年3月,高士秀召集各部首领,决定分三路再次攻打宁夏。马福祥急令马鸿宾、马彦龙、马万麒、马进忠等分路迎击,激战于三转子、八拉庙等处。3月下旬,高士秀部从石嘴山绕行进入贺兰山阴,战败后不得不退入山中。高部军师于凌云向马家军投降,高部重要将领张辅、苏学章、姚占奎、张占清及部众、眷属200余人均被俘,达尔六吉也被马鸿宾部在贺兰山中俘获,与其他被俘者一起押解至宁夏城,达尔六吉等19人被处死刑。高士秀率少数人马经由石嘴山渡过黄河,再度退往陕北。
  至此,宁夏周边对马福祥统治宁夏有所威胁的各路武装力量基本上被肃清。北至河套,西到定远营,东至宁陕边界,南到陇东,基本上都处于马福祥的有效控制之下。1918年10月,北洋政府为奖励马福祥“功建虎节于朔方”的功绩,晋授其勋二位。他不仅在宁夏站稳了脚跟,得到北洋政府的重视,同时也被西北各界视为回族政治上的代表人物。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