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夏哥老会(会党)人的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65
颗粒名称:
宁夏哥老会(会党)人的活动
分类号:
K257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这里经济落后,剥削沉重,各种斗争前仆后继,从未停止过的内容.
关键词:
宁夏哥
老会(会党)人
活动
内容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这里经济落后,剥削沉重,各种斗争前仆后继,从未停止过。在宁夏,统治大权掌握在满营将军台布、总兵张绍先、知府庆隆一些昏庸贪婪的官吏手中。他们残酷地压迫剥削人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情绪日渐高涨。当陕西革命烈火扑面而来,宁夏地方官吏惶惶不可终日,民间人心浮动,革命形势一触即发。由于革命党人进入宁夏发展的时间较短,迟至1911年6月,兰州“西北革命同盟会”才派出同盟会员刘先质、吕锡有等人到宁夏开展工作。所以同盟会力量薄弱,尚不足以担当革命起义的力量。因此,在宁夏,革命所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会党势力。
辛亥革命前夕,宁夏天灾人祸频繁,社会经济凋敝,人民极端贫困。各种反封建剥削、反外国经济掠夺的秘密结社,及其他形式的革命活动也愈来愈多。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宁夏哥老会由南方传入,会党以哥老会中“洪帮”为主。“洪帮”自称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后裔,原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于南方数省秘密活动。清同治年间左宗棠为陕甘总督,镇压西北回族反清斗争,其率领的湘、鄂、皖、蜀军中的会党成分,便在这时传入宁夏。因为当时在湘鄂各军中,有不少下级官兵“大多是哥老会中人”,战后落籍西北各地,有的转业从政,有的从事手工业,但更多的由于失业而变为流民。哥老会会员,其民族成分亦甚为广泛,包括汉、回、蒙、满等族。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不仅有哥老会,尚有刀会、黄表会等群众组织的反清斗争。
高士秀是宁夏参加哥老会最早、最知名的首领之一,也是宁夏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高士秀,字志清,祖籍陕西定边。1896年生于宁夏府城(银川),幼年家境贫寒,以务农为生。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时期,在义和团“神助拳”掀起反帝斗争的影响下,他参加了“洪帮”哥老会,“喜舞剑,嗜骑射”,练就一身功夫。平日鄙视贪官,济困扶危,深为群众爱戴,誉为“府城英豪”。因参与“反洋教案”被宁夏官府通缉,遂转往陕北各地以及在伊盟、金灵一带进行神秘组织活动。辛亥革命前夕,宁夏东部与陕西北部的哥老会会众,拥护高士秀为头领,称他为“贺兰山主”,即以贺兰山为堂名称“贺兰山堂”,亦名“兴隆堂”。堂内设上下8部,共有10多个头目,都称“大爷”,并以“四海香”“五湖水”标志为“山、堂、海、水”,意为联合五湖四海“洪门”兄弟,共举义旗,“立国安邦”,具有农民革命的内容和应时的号召力。因高士秀在陕北、后套、金灵等地的哥老会中资格最老,加上武功超群,胆识谋略过人,又有众多的“洪门”兄弟,故被拥立为“龙头大爷”,即“坐堂大爷”。哥老会虽为地方反封建的帮会组织,又互不统属,各有“山堂”。但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共同打击的敌人是一致的。所以,各山堂“互通声息”,相互联系。如宁夏府城的刘华堂、刘照黎、王俊的“西泉山堂”,中卫的吴桂、殿钱忠,平罗的蒲春山、吴大炳、马跃川、哈明(回族)等,同属“洪门”的哥老会头目,斗争目标都是指向封建专制的大小统治者。据中卫县城发现的“西泉山堂”堂联“聚西北豪杰为华族请命,合世界大同与平民出头”的内容来分析,它已超出“洪门”哥老会原来秘密斗争的范围,明显受到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略知民主共和的口号。从其革命纲领:“血心共立,定国安邦,异族同胞,共立朝纲”也可以佐证。他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与各地有广泛的联系,打破了过去狭隘的地方性局限。如高士秀的“贺兰山堂”与陕西关中哥老会首领张云山的“通统山堂”,马秉乾的“秦凤山堂”“过往密切,声息相通”。可以说,宁夏辛亥革命的兴起,是与陕甘哥老会会众相互作用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陕西的哥老会、刀会、义和拳等“党羽布渭河一带”,陕甘两省地域毗连,双方哥老会又与同盟会革命党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反清斗争中,互相联合组织的活动。哥老会成员多是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和散兵流勇,为了生存和反抗官府,只有参加会党斗争才是“唯一途径”。所以,在武昌起义和陕西革命推动下,入会者日益增加。据记载,武昌起义后,宁夏地区参加哥老会的人“已有会众数千人”。当时甘肃地区,广大劳苦大众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和剥削,在辛亥革命的前几年,抗捐抗税的斗争此伏彼起。兰州、宁夏等地,亦时有出现革命标语贴满街头。连地方官吏也惶惶不安地说:“甘肃自七月初间,人心惶惶异常,匪党潜踪,变端呼吸,几有不可终日之势。”甘肃地区的革命条件日趋成熟,为辛亥革命在宁夏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