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天主教进入西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60
颗粒名称:
天主教进入西北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主教进入西北,清朝初期,不少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利用天文、历法等科技知识,在中央政府机构中任职,为清政府从事编历书、绘地图、办外交、制枪炮等活动的内容.
关键词:
天主教
清政府
基督教
内容
16世纪中期以后,以罗明坚、利玛窦、庞迪我等为代表的天主教(罗马公教在中国的专称)士,由海路进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和儒家文化,并融会中西,开始在中国传教。清朝初期,不少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利用天文、历法等科技知识,在中央政府机构中任职,为清政府从事编历书、绘地图、办外交、制枪炮等活动。17世纪中叶,东正教也传入中国。顺治十五年(1658年),梵蒂冈的“罗马教廷”按照其“传教区体制”,在中国设立了第一批监牧区。嘉庆二十三年(1817年)又设立了澳门、北京、南京等主教区及代牧区。康熙时全国有28个城市设有天主教堂,教徒达十几万人。当时,比利时耶稣会士方玉清首先进入西北地区,建立了陕西传教区,甘肃的教务由陕西教区统一管辖。接着,方玉清由陕西汉中来到甘肃凉、甘等州传教,甘肃的教务由陕西教区统一管辖。但由于“礼仪之争”和罗马教廷干涉中国内政,引起康熙帝对天主教的反感。雍正时,清政府又采取取缔天主教的政策,大批传教士或被监禁,或被处死,教堂也被封闭没收。鸦片战争前后,随着清廷“教禁”的废弛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又大批地涌进中国,教区不断扩张。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国13个省有天主教徒30万人。当时西北有陕西和甘北两个教区。鸦片战争后,教区和天主教徒数迅速增长,管理体制也不时地调整变化。1882年,罗马教廷派人接管了甘肃教务。1901年又在甘肃成立了两个新教区:即陇南教区,中心教堂在秦州(今天水市);兰州教区,辖陇西至河西一带,中心教堂在兰州。光绪五年(1879年)以后,由于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激增,罗马教廷为了加强管理,进而将中国分为五大传教区,数十个主教区。其中陕西、甘肃、河南为第二教区,管辖范围包括数十个州县,下辖总铎(神父)区、本堂区、支堂及学校等。各教区主教、各级神父由教内层层任命,经费则通过购置地产、经营商贸、高利贷等途径筹措。基督教改革以后的新教传教士,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进入中国,它比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晚了100余年,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新教传教士来华者日益增多。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国共有新教传教会82个,传教士3832人。其宗教组织形式,大致是教区中心城市设有大区教会,下设教堂、医院、中小学堂及慈善机构,县区设有支教会,下设教堂及学校等机构。一般城镇设有布道所,下设教堂。布道所之下,就是分布在各个村庄的教徒团。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