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辽夏大战贺兰山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2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辽夏大战贺兰山区
分类号: K294.33
页数: 7
页码: 201-2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辽夏大战贺兰山区的裂痕的产生,李元昊诱敌深入,辽军俘获西夏皇太后,辽军攻破西夏摊粮城的内容。
关键词: 西夏 定州塔 田州塔 刻塔

内容

裂痕的产生
  辽夏之间本是舅甥关系,从李继迁附辽抗宋,娶辽国的义成公主,到李德明受辽国封西平王,再到李元昊娶辽国兴平公主,西夏始终受辽的庇护,在辽宋对峙中坐收渔翁之利,最大限度地谋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辽对西夏是既支持又防范控制,西夏与辽之间的友好关系,到李元昊时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此后,辽夏之间在今宁夏银北贺兰山一带发生了数次大战。战争使西夏取得了与辽近似平等的政治地位,但战争也使辽夏两国境内的人民备受煎熬,生灵涂炭。
  要说辽夏战争的爆发,还要从李元昊立国讲起。李元昊立国后,为了在政治上寻求平等的地位,上表于宋朝,希望取得宋的承认,结果遭到宋的斥责。为了显示实力,提高国威,迫使宋承认西夏国家的合法地位,李元昊开始了对宋朝边境的三次大规模战争。即: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战役。三次大的战役均以西夏的胜利而告终。战争为西夏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但这并不能弥补战争给西夏国内带来的巨大损失。西夏国内物资奇缺、物价上涨、百姓生活穷困,西夏已无力再战,缺衣少食的西夏百姓中流传着《十不如》的歌谣,宋夏双方都有意议和。第二年(1044年),双方签订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历议和”。就在夏宋关系趋于稳定的同时,夏辽之间的关系走向了破裂。辽与西夏长期以来都是较为友好的舅甥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呢?这与西夏实力的增强以及长期以来辽夏之间积累的一些矛盾有关。就前者而言,伴随着李元昊的立国,以及宋夏关系的缓和,李元昊不愿再以臣下的身份依附于辽而唯命是从,认为“英雄之生,当王霸耳”,希望取得与辽宋平等的地位。就后者而言,一方面是由于李元昊与辽兴平公主的婚姻不幸,两人长期感情不和,以致兴平公主得病忧郁而死,李元昊竟没有及时向辽兴宗汇报,使辽兴宗对此极为不满,为辽夏两国关系的恶化埋下了祸根;另一方面,是辽夏两国因利益分配不均而起怨恨。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李元昊请辽发兵援助他攻宋,辽出兵到幽州(今天津蓟县),却不再前进,李元昊十分不满。第二年,西夏出兵帮助辽镇压了夹山部呆儿族的起义,但辽却将全部的掳获物归为己有,使夏辽关系急剧恶化。为了一泄私愤,李元昊煽动辽国山南党项诸部和呆儿族800户叛辽归夏。随后,李元昊又诱使辽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率部归夏,并对辽的边境进行骚扰,辽兴宗责令元昊将这些部族归还于辽,但元昊不理。于是,兴宗大怒,准备大举攻伐西夏。而西夏此时与宋已修好,无后顾之忧,李元昊听说辽要攻打西夏,也积极准备与辽应战,于是,辽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李元昊诱敌深入
  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九月,辽兴宗亲自率兵十万出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遣皇太弟、天齐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率骑兵7000出南路;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率兵6万出北路;东路留守、赵王萧孝友率军跟随其后;准备全力攻西夏。辽夏之间只有大河相隔,素来无城堡可守。辽兵分三路长驱直入400余里,没有遇到任何阻拦。李元昊派出探子视察敌情,结果被辽军俘获。于是,李元昊提前以西夏左厢兵设伏于贺兰山北端,自己则亲率军士出山迎战,与辽国萧惠率领的北路军相遇,辽夏之间的这次大战前期在河曲(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一带进行。在战斗中,李元昊失利,率众退守贺兰山。李元昊见辽军来势凶猛,先行缓兵之计,于是他率党项三部酋长赴辽营请降,上表谢罪,承诺退师十里,将党项军队所得物品献于辽。辽兴宗赐酒李元昊,允许他改过自新。李元昊走后,辽国萧惠向辽兴宗进言说:“夏人忘奕世恩,萌奸计,今车驾亲临,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来迎,天与不图,后悔何及!”辽兴宗采纳了臣下建议,决定于次日向西夏军发起进攻。李元昊则退避三舍,避辽军之锋芒。西夏兵每撤退30里,就将沿途方圆数十里的田园烧毁,牧民和牲畜都迁走,以断辽军粮草。辽军见西夏军队不断后退,以为西夏军不堪一击,越发骄傲了,只是贸然地跟进,等到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的时候才发现已中了李元昊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之计。在此情况下,辽兴宗只好答应和解。这时李元昊却又故意拖延日期,直到辽军人疲马乏,他又率军突然反攻辽军,萧惠率军反击,杀西夏军队数千人。李元昊无法抵挡辽军的猛烈反击,率残部冲出围击,向贺兰山一带溃逃。正在此时,天色突变,狂风大作,飞沙扑面,打得辽军无法睁眼,李元昊乘机急攻,辽军自乱阵脚,相互蹂践而死者不计其数。夏军又追击辽军数十里,辽兴宗在慌乱中连车舆也丢了,还差点做了西夏的俘虏。
  在整个河曲之战中,辽兴宗率10万军队直逼贺兰山,志在一举攻下西夏。而对李元昊而言,贺兰山北部一带是李元昊御敌的缓冲地带和最后防线。他凭借着贺兰山天险在与辽军的作战中进退自如,先以求降示弱策略来麻痹辽军,待辽军人困马乏之际,突然发动反攻,成功一战,而获全胜。之后又以胜请和,迫使辽不得不和。
  李元昊以宁夏平原为核心区,称帝建国后,连续与宋、辽展开了大规模战争,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政治上取得了与辽宋平等的地位。从此,自称“西朝”。虽对宋、辽称臣,实际上则成为当时中国西北地区的军事强国,与宋、辽鼎足而立。
  辽军俘获西夏皇太后
  辽夏在河曲之战后,有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李元昊对宋辽认识得十分清楚,他临终时留言说:“契丹残虐,宋仁慈,我国不可只屈从于契丹,应该依附于宋,顺于宋朝,则我子孙安宁,还可以得到岁币、赏赐、官爵。”果然,李元昊死后,辽国因旧怨不肯对继位的李谅祚进行封册,还把西夏派往辽的贺正使给扣押了,理由是西夏的贺正使不能按时到辽。并汇集各路军马,以天齐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为前锋,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副之,率兵渡河袭击西夏。1049年九月,萧惠所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西夏境内,战舰粮艘,绵亘数百里。战士的铠甲军械全载于车上,命军士不得骑马,连续数日不立营栅。萧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元昊已死,李谅祚年幼,西夏国中由没藏氏掌权,他断定西夏国主谅祚会因辽军的威慑力而不战自屈,亲自出境相迎。殊不知,西夏虽是母党掌权,但也不甘示弱,没藏讹庞早已备战于贺兰山。在萧惠军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没藏讹庞率军从高坡上冲下,打了个辽军措手不及,辽军根本来不及穿甲、拿兵器,慌乱中只顾各自逃跑,西夏军又以箭丛射,辽军大部被歼。此可谓骄兵必败!为了洗血耻,同年十月,辽主遣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阻卜诸部军士,由北路至西凉府,获羊百万、驼20万、牛500,俘获众多老幼,再次到达贺兰山与西夏作战。贺兰山是西夏御敌的天险,没藏讹庞以三千骑兵扼险拒战,杀得辽军乌古敌烈部详隐萧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等片甲不留。这时,耶律敌鲁古大呼奋起抗击,西夏军大败。辽军冲进贺兰山一带的西夏离宫,西夏皇太后没〓氏及众多官僚、家属都被掳掠而去。
  没〓氏为什么不住在西夏国都兴庆府,而住在贺兰山离宫中呢?还是源于她的受宠。当年,李元昊有了美貌的新妃没〓氏,自然就冷落了皇后野利氏,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六月,李元昊废掉失宠的野利皇后,立没〓氏为新皇后。野利氏不悦,太子宁令哥也因李元昊纳没〓氏而心生怨气。后宫中的这些恩怨被野心十足的没藏讹庞所利用。没藏讹庞是谅祚的舅舅,没藏氏的哥哥,当年,没藏氏得宠后,李元昊封没藏讹庞为国相,管理政务。没藏讹庞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权高位重之后,便开始谋划夺取西夏皇位。于是他利用李元昊夺取了太子之妻,太子对此深恶之机,唆使太子宁令哥刺杀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正月十五,心怀怨恨的宁令哥便派野利浪烈刺杀李元昊,没有成功。随后,宁令哥自己潜入离宫中,趁李元昊喝的不省人事,被侍从扶到离宫中歇息的机会,一刀砍下,削掉了李元昊的鼻子。李元昊因失血过多而死,终年46岁。后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句来感叹此事:
  曾历百战血浴时,谁料枭雄酒色失。
  多少帝王生灾祸,可问知之与不知。
  李元昊死后,没〓氏被没藏氏困于贺兰山离宫中,终日以泪洗面。她本想在贺兰山中了此残生,但没想到的是辽夏之间的一场大战竟将她变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没〓氏被辽军俘获后,坐在一辆吱呀作响的老牛车上,伴着呼啸的寒风,走过了冰雪覆盖的大草原,来到了辽国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辽国认为没〓氏是李元昊的皇后,西夏的国母,俘获了她,就可以重挫西夏的锐气,同时还可以用她当做与西夏谈判的砝码,使西夏臣服于辽国。但实际上现在西夏掌权的人是没藏氏,她并不在乎没〓氏的生死。
  辽军攻破西夏摊粮城
  没藏氏好战,穷兵黩武,对1049年与辽军作战败于贺兰山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报仇雪恨。1050年二月,没藏氏派大将洼普等率兵围攻辽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结果大败而还。没藏讹庞本想诛杀洼普,没藏氏念及其旧功,让洼普到贺兰山练兵,以观后效。三月,没藏氏又派观察使讹都移督兵窥探辽威塞堡,辽都检点萧迭里得率轻骑兵击败夏军。没藏氏的屡次挑衅激怒了辽国,同年五月,辽命西南面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宜新、林牙萧撒末率军伐西夏,辽行宫都部署别古得监战。北院同知枢密使萧革按军边城为声援,蒲奴等进入西夏境内,在西夏国都所在地兴州外围纵兵大掠。没藏氏见辽军来势凶猛,不敢应战,命各城将士闭城坚守。不料,西夏将领洼普率部投降。辽军顺利攻入贺兰山区一带,又攻破贺兰山西北的摊粮城,将城中的储粮全部掠走。摊粮城是西夏的粮食储备基地,兴灵一带的存粮尽存于此,辽军的抢掠使西夏遭受重大损失。
  与辽军作战的多次失败并未使好战的没藏氏偃旗息鼓,她还是经常派人抚谕党项诸部,在国中整顿军队,厉兵秣马,训练从未停止。辽得知西夏的军情后,命人于辽西南沿边建城设防,没藏氏屡次请辽停止修城筑防,但辽深知没藏氏居心叵测,未理睬。此时,辽国觉得被俘获的没〓氏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决定将其发配到后方。1051年的夏天,西夏国母没〓氏等被安置到蓟州(今天津蓟县和河北三河一带)。远离故土,没〓氏在孤独和忧伤中走完了她的后半生。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