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与田州塔的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22
颗粒名称: 西夏与田州塔的兴衰
分类号: K246.3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田州塔据传始建于西夏时期。在西夏统治时期,田州塔有大量的封地,西夏仁宗时,居于定州附近的哆讹就是因为官府将他的田地赏赐给了寺庙,使他无以为生,才率本部族的人发动了起义。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田州塔也曾饱经沧桑,经历了大小百余次地震的内容.
关键词: 西夏 田州塔

内容

如今,在宁夏平罗县姚伏镇有一座皇祗禅寺,寺内有田州古塔,俗称“姚伏塔”,皇祗寺以田州塔而著称于世。田州古塔,耸立在姚伏镇东边的柳荫丛中,距平罗县城20公里。古塔建立在“皇祗禅寺”内的台基上,台基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40米,高约4米。田州塔是一座平面呈六角形八层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塔顶呈六边覆斗状,塔底直径7.5米,南北各有一门。底层檐下雕刻着足以乱真的仿木结构的瓦垄、椽头、横额、头拱和下垂的荷花头。还雕饰有佛像、人物故事。这些砖雕玲珑剔透、工艺娴熟、异常精美,显示出高超的技艺。塔的结构新颖别致、风格独特,在宁夏境内所有古塔中实属罕见。塔的底层南北券门墙上都有对联,其中南门上对联为:
  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
  孤标拔地西屏兰岳秀争辉
  北门对联为:
  凌霄矗庄严陟处仰窥觉路
  冲汉饶色相登来俯视迷津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精练而准确地描绘出田州塔拔地而起,力擎苍天的气势和东以黄河为带、西以贺兰为屏、阔大雄宏的意境。再加上那隽秀有力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
  田州塔据传始建于西夏时期。既名田州塔,必与“田州”之名有关。《明一统志》载:“田州城在卫城(今银川)北六十里,本唐定远城,元昊改为定州。”《嘉靖宁夏新志》载:“定远镇……宋为威远军,伪夏(西夏)改为定州,俗为田州。”《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二载:“田州城在镇(指明代宁夏总镇,即今银川市)北六十里,西夏所置,蒙古废。”《平罗纪略》载:“唐定远城……唐朔方城,宋威远军,夏改定州,俗称田州。”由此可见,田州应为唐代定远城、西夏定州城的俗称。之所以称田州,还是源于唐朝在这一带的屯田政策。唐代、西夏皆为佛教盛行之期,曾大兴土木修庙建塔。田州是唐、夏时期的名称,塔以此为名,由此证明田州古塔是唐或西夏时期所创建。虽然始建的具体年代因现有的历史资料奇缺,无法定断,仍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不论田州塔是始建于唐还是西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西夏统治宁夏期间,田州塔应属于西夏定州一带的佛教文化中心,田州塔的香火应是十分旺盛的。另外,在西夏统治时期,田州塔有大量的封地,西夏仁宗时,居于定州附近的哆讹就是因为官府将他的田地赏赐给了寺庙,使他无以为生,才率本部族的人发动了起义。
  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田州塔也曾饱经沧桑,经历了大小百余次地震。清乾隆三年(173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今银川至平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平罗县城和新设立的宝丰县城及古塔附近的新渠县城,全部震毁,田州塔亦难幸免。今古塔南门门楣上刻有“田州古塔”的石匾上,有“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维秀和尚募款重修,赵口口书”的字样,说明现存的田州塔很可能是古塔震毁后又于1783年重修的。清同治年间,在马化龙领导的西北回族穆斯林人民的反清抗暴斗争中,战火漫延到平罗,皇祗寺被毁。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得以重修扩建,寺院佛事活动重兴。民国9年(1920年)海原大地震再次波及平罗地区,使古塔出现了裂缝。民国21年(1932年),庙产兴学,在皇祗寺内建小学。1953年迁校时,将皇祗寺厢房拆走。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和塔内外所有设施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寺院历史资料以及寺院重要文物。寺院、殿堂、佛像被彻底拆毁,仅存田州古塔。后来塔基座的台基也被挖去,四周台基仅剩下两米宽,古塔已摇摇欲坠。1975年6月15日,田州古塔被定为平罗县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县人民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拨款28000元,对田州塔进行了维修,重新垫起一座高4米、南北长45米、东西宽35米的台基,并以料石包砌,台基上裹砌了一米多高的青砖围墙,塔内也装上了楼板和木梯,可供人登高眺望。田州古塔又恢复了它往日那古朴壮观的雄姿。1985年,田州古塔再次被定为平罗县和石嘴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宁夏平罗籍当代著名诗人秦中吟曾有诗句赞曰:
  遥对兰山沐雪寒,雷轰电霹独安然。
  沧桑阅尽迎春色,利剑磨成向青天。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