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修筑省嵬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17
颗粒名称:
修筑省嵬城
分类号:
K246.3
页数:
2
页码:
183-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德明入驻兴州后,就使得兴州北部地区在军事地理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了。鉴于兴州以北的定州一带土地膏腴,向来是蕃族放牧栖息之地,也是兴州的北大门。这里的省嵬山,山上有省嵬口,为军事防御要地。为了加强对兴州以北及贺兰山一带诸蕃部的驾驭,也为了加强兴州北部的防卫,李德明就派人役民夫在兴州西北200余里远省嵬山的西南(今宁夏石嘴山惠农区庙台乡省嵬村)修筑省嵬城的内容.
关键词:
李德明
嵬山
石嘴山
内容
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有一座被人长期忽略的废弃古城,有宽阔的城区,平坦的地面,高大的城墙,那就是西夏省嵬城遗址。历经上千年风雨洗礼尚有如此面貌,可想而知其当年的风貌。省嵬城始建于1024年。1020年,李德明入驻兴州后,就使得兴州北部(今宁夏石嘴山地区)地区在军事地理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了。鉴于兴州以北的定州一带土地膏腴,向来是蕃族放牧栖息之地,也是兴州的北大门。这里的省嵬山,山上有省嵬口,为军事防御要地。为了加强对兴州以北及贺兰山一带诸蕃部的驾驭,也为了加强兴州北部的防卫,李德明就派人役民夫在兴州西北200余里远省嵬山的西南(今宁夏石嘴山惠农区庙台乡省嵬村)修筑省嵬城。由于西夏灭亡之后,本国史料的毁坏和佚失,关于省嵬城的建筑及其功能,见于史料记载的不多,只知道宋天圣二年(1024年),“德明作省嵬城于定州”,以控驭蕃族,屏蔽兴州。《明一统志》载:省嵬城在河东,河东废城也。《嘉靖宁夏新志》载:“省嵬城,河东废城也,未详其始。”《宁夏府志》载:“嵬城遗址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银川)东北一百四十里,逾黄河。”吴广成《西夏书事》载: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春二月,“德明做省嵬城于定州。”这些记载虽简,但却载明了省嵬城遗址的所在地点、修建年代和修建目的。省嵬城作为西夏国都兴州的北部屏蔽,在抵御西北的辽国和后来的蒙古军入侵方面发挥的军事功能是不容置疑的。就目前省嵬城的遗址来看,此城边长约600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筑成,西、北墙保存较好,高2~4米不等。城墙上窄下宽,基宽13米。北墙长588米,南墙长587米,东墙长593米,西墙长590米。南墙中部开有一门,城门只有一个门道,宽约4米,长13米。门洞两侧铺一层不甚规整的长条石作为基础,其上有四个圆形石柱础。门道中有一石门槛,用较规整的条石做成,高出地面0.3米。石门槛两侧各有一个石门枕,上有沟槽,似安门框的地方,沟槽北面有一半圆形的孔,为承门枢的轴孔。门前尚留有瓮城墙痕迹。这也证明了此城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
立国达190年的西夏政权,曾与北宋、南宋、辽、金政权长期对峙,在历史上创造过一段辉煌文明。但由于世事变迁、政权更迭,保存至今的西夏建筑遗迹寥若晨星。省嵬城是宁夏目前唯一一座尚有比较完整城郭的西夏古城遗址。1964~1965年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并对南城门址进行了清理。在门前填土中发现许多唐、宋、西夏货币及铁钉、铁片、瓷器和鸱吻、砖瓦等建筑材料,后来又出土一具秃发瓷制人头。2001年7月1日,省嵬城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