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07
颗粒名称: 党项
分类号: K874
页数: 2
页码: 153-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于唐太宗贞观、唐高宗显庆年间开始迁入石嘴山地区,唐中后期大量进入的内容.
关键词: 党项 羌族 唐太宗

内容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于唐太宗贞观、唐高宗显庆年间开始迁入石嘴山地区,唐中后期大量进入。
  党项族原居青海、甘南、川西北一带,又名“党项羌”。隋朝时与吐谷浑为邻。唐贞观、显庆年间,因不堪吐蕃攻劫,两次降唐内迁共50万人。朝廷在灵州、夏州境设朝、吴、浮、归等十个羁縻州予以安置。石嘴山境内也安置有羁縻州,但州名不详。唐安史之乱后,党项族继续大量迁徙至今陕北、宁夏定居,形成“种落愈繁”的局面。
  唐咸通元年(860年)至十四年(873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占据宥州(陕西靖边城川古城),自称刺史,并建立地方武装。后因平定黄巢农民起义勤王有功,被唐僖宗任为左武卫将军、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节度夏、绥、银、宥四州。至此,由党项首领控制的藩镇形成。五代改称定难军节度使,仍控制陕北五州,表面上臣服中原朝廷。由于有世袭节度使的名号,可以公开扩充军队,李氏集团成为党项族的核心,凝聚力增强,势力逐步扩大至陕北、鄂尔多斯、宁夏东部。五代时,继续大量从甘肃庆阳、环县向灵州境内迁移,灵州、盐州大道沿线的居民,已经全是党项部落。据《宋史·外国六·高昌国》记载,北宋立国后派王延德出使高昌,因盐州地区道路不靖,只好从今陕西靖边县向西北穿过鄂尔多斯草原,在今平罗县陶乐镇附近西渡黄河。渡口的黄河两岸居住着党项族的一个部落,王延德在他的《使高昌行记中》称之为“茅女涡子族”。这个部落对过往行旅比较友善,只要付给一点“打当”就免费提供食宿,钱数也就与食宿费相当。他们的渡河方法让王延德看后很新奇。一种是单人泅渡,“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显然,这就是在宁夏平原长期流传的“浑脱”,用它可以组并成羊皮筏。第二种办法是“以骆驼牵木筏而渡”。黄河那么宽,需要多长的绳索?绳索没入水中就要承受河水的冲击,多少骆驼才能经住?到底怎么个渡法,王延德没有记载。推断有这种可能:先让骆驼将木筏拉向上游,然后解开绳索,仍用人力划向对岸。到了对岸,用同一方式返回。民国时期石嘴山渡口的木船过渡,就是采用这种原理,只不过将骆驼拉筏变成了人力拉纤。王延德的《使高昌行记》表明,五代末期党项族已大量进入石嘴山地区。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