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06
颗粒名称: 吐蕃
分类号: K874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的内容.
关键词: 吐蕃 唐太宗

内容

吐蕃是藏族的前身,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大量进入石嘴山地区。
  公元7世纪初,吐蕃在青藏高原兴起。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弄赞亲自到扎陵湖迎娶。此后,吐蕃与唐朝保持了近30年的友好关系。公元656年以后,吐蕃逐步向内郡扩张。是年灭白兰,公元663年攻灭吐谷浑,占领青海全境。随后又与唐争夺西域控制权,公元670年攻破18个羌族羁縻州及安西四镇。不得已,唐派薛仁贵率十余万军西征至大非川,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吐蕃一直实行扩张政策。安史之乱后,更是趁火打劫,大肆东进。剑南、陇南、河西、陇右、西域、陇东乃至原州、盐州等地区,都被攻占。广德元年(763元)甚至攻占京都,在长安抢劫10日,最后郭子仪用疑兵计,才把吐蕃军吓出长安。贞元十三年(797年),吐蕃首领马重英率四万骑攻灵州,并破坏汉渠、御史渠、尚书渠,朔方军在留后常谦光的率领下力保灵州城不失。马重英率部拆毁盐、庆二州的州城后退去。第二年,唐朝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议和。吐蕃赞普提出的条件之一是“云州西尽贺兰山为吐蕃境”,也就是把今天的整个石嘴山辖区划入他的版图,还建议将会盟地点选在贺兰山(后改在平凉清水,即今泾源六盘山镇蒿店村东清水沟门)。这件事说明,在贞元年间(785~805年),石嘴山地区已有大量吐蕃族。元和十二年(817年),吐蕃派使臣论矩立藏到长安与唐议和,而吐蕃兵却在夏州、剑南、平凉等地大肆进攻。其中一路攻入灵州,与朔方军战于定远军城(今平罗姚伏镇)。吐蕃大败退去,被斩首2000级。9世纪中期,吐蕃发生内乱。河西等11州汉族起义归唐,唐军亦组织反攻,收复了近20个州。但很多州县仍为吐蕃部族控制,直到五代都未收复。而整个西北,到处都有吐蕃部落居住,但互不统属。如宁夏平原,到五代末、北宋初时,每个镇都有若干吐蕃乡或村,每个村为一个部落。如位于今平罗县姚伏镇的定远县(北宋初废县为镇),就有四个吐蕃族部落,即:都指挥使麴守荣、麴再遇管理的麴家族;巡检使西逋管理的竾浪族;巡检使越啜管理的富儿族;巡检使遇悉甫管理的小阿父儿族。位于今平罗县东北的临河镇,汉民才67户,而集中居住的吐蕃村有3个,每村百余户,各是一个部族:义征使崖悉逋管理的小父儿一族;巡检副使瘦子管理的鬼悉涡一族;巡检使埋逋管理的鬼悉涡一族。朝廷对这些大分散、小集中的吐蕃部族,采取“以夷治夷”的办法,任命小的部落头领为巡检使,大的部落头领为都指挥使。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