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突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05
颗粒名称: 后突厥
分类号: K874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突厥(682年~745年),是突厥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又称"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的内容.
关键词: 后突厥 东突厥

内容

突厥内迁后又再度兴起,故名后突厥。后突厥于武则天执政时,即公元7世纪末进入石嘴山地区,公元744年灭亡后,散居各地,融入其他民族。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东突厥灭亡。贞观八年,唐太宗决定在内郡建羁縻州,选取朔方之地,从幽州至灵州,集中安置突厥降众。石嘴山地区刚好在范围之内,也安置了部分东突厥降众。公元682年,颉利可汗的后裔骨咄禄纠合5000人,在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反叛,自称颉跌利施可汗,史称后突厥。公元691年,骨咄禄死,其胞弟默啜继立,拥兵40万,西讨党项及西突厥十姓部落,又远征中亚昭武九姓控制地区,东击奚、契丹等族,扩地万里,漠北各部族大多受其控制,势力稍逊于东突厥颉利可汗强盛时期。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助唐平契丹,受封为立功报国可汗。次年,默啜可汗向周(武则天时国号)索取安置在丰(今内蒙古五原南)、胜(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灵(今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夏(今陕西靖边县红墩涧乡白城子)、朔(今山西朔县)、代(今山西代县)等州的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之地,又要求唐朝拨给农具、谷种、缯帛、铁。武则天开始不同意,但后来还是满足了全部要求,给予谷种4万石,杂缯(质地稍差的丝绸)五万匹,农具3000件,铁4万斤。这说明后突厥部众已不单纯以游牧为生,他们在南迁后学会了农业生产。至此,默啜成为盛唐时期北部主要边患。就关内道而言,经石嘴山地区南下,是默啜使用最多的南侵路线。朔方节度使成立前后约50年间,主要任务就是防御默啜。
  唐中宗即位后,以裴思谅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唐神龙二年(706年)十二月,默啜又率兵经石嘴山地区南下,在鸣沙(今中宁鸣沙镇)与朔方节度使沙吒忠义大战,唐军大败,士兵战死达几万人。后突厥骑兵南下至原(今固原)、会(今甘肃靖远)等州,抢走陇右监牧的牧马万余匹,整个宁夏都遭蹂躏。朔方军从成立到北宋初年撤销共200多年,最大的败仗就是这次鸣沙之战。公元708年,张仁愿趁默啜主力西征之机,在黄河以北、阴山以南筑东、中、西三个受降城,又在平罗县姚伏镇筑定远军城,以阻挡其南进之路。但默啜对唐境的侵扰仍未停止。
  公元716年默啜出征战死。此后30年间,后突厥逐渐衰落。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后突厥国中大乱,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率大军趁乱北伐,一举歼灭其十一部,而回纥又出兵杀掉后突厥新立的可汗,牧地尽入回纥。突厥老可汗毗伽可汗的妻子(称可敦)率亲信投奔长安,唐玄宗在花萼楼大会群臣,设宴款待,即席赋事“美其事”,当场宣布封可敦为宾国夫人,每年赠给脂粉钱20万。东突厥的民众,有的留在原地融入回纥,有的南下与汉族相处,还有少部分向西投奔西突厥。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