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朔方军镇的伞形防御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02
颗粒名称:
朔方军镇的伞形防御线
分类号:
K928.6
页数:
3
页码:
145-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朝初年,北方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势力强大,动辄以数十万骑兵南下掳掠,成为朝廷的主要边患。朔方军镇设立的伞形防御线的内容。
关键词:
朔方军镇
防御线
内容
唐朝初年,北方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势力强大,动辄以数十万骑兵南下掳掠,成为朝廷的主要边患。而灵州正处在军事防御的第一线,所以始终设有级别很高的军事机构,如总管府、都督府、大都督府、行军大总管等。
李渊登基建立唐朝的第二年(619年),因袭隋制设立灵州总管府,节制邻近诸州军事。武德七年(624年)改称灵州都督府。先天元年(712年),设朔方行军大总管,以郭元振为首任总管。他在今平罗县姚伏镇组建了定远军,在今中宁县老石空堡组建了丰安军,分别管兵7000人和8000人。开元二年(714年),名将王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整个河套地区防务受其节制,包括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振武军、丰安军、定远军和邻近地区的驻军。所有这些,都为朔方军镇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唐睿宗景云中(711年),首次设立幽州、河西两个节度使。开元九年(721年),又在灵州设立朔方节度使。武则天钦点的状元、此时已任宰相的张说为首任节度使,到天宝初年,全国共设九个节度使,这是唐朝在军事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节度使又称军镇、节镇,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节度使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防区的军、民、财政,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或由宰相外放,或于任后迁升宰相,其权力很大,统管单于都护府及灵州、夏州、盐州、原州、绥州、延州、庆州等20余州,辖7个军府。其防区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中部、西部,整个河套地区,陕北及陇东地区。从此,朔方节度使成为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军镇。朔方节度使成立时,总编制兵力64708人,战马24300匹。这只是正常时期的“原额”,而到战时,兵力要超过一倍还多。安史之乱时,朔方军就有甲士十几万,开赴河北直捣安禄山老巢的就有5万。到五代时,一般称灵武节度使,成为朝廷要竭力笼络的割据势力。
唐代朔方军镇的兵马,多数驻扎在黄河外侧的六座军城,统称河外六城。“原额”军马分别为:定远军城,驻今平罗县姚伏镇东,管兵7000人,马3000匹;丰安军城,驻今中宁县老石空堡,管兵8000人,马1300匹;东受降城,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管兵7000人,马1700匹;中受降城,驻今包头市西,管兵6000人,马2000匹;西受降城,驻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管兵7000人,马1700匹;振武军,驻今呼和浩特市西,管兵9000人,马1600匹。另有经略军,驻灵州城内,管兵27000人,战马3000匹。朔方军镇的防御线像一把撑开的伞:灵州是伞的把柄,六个军城是伞面。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