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朔方军镇驻兵重地定远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0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朔方军镇驻兵重地定远城
分类号:
K242.1
页数:
4
页码:
145-1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朔方军镇驻兵重地定远城的朔方军镇驻兵重地定远城,定远军城的内容
关键词:
朔方军
定远军
内容
朔方军镇的伞形防御线
唐朝初年,北方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势力强大,动辄以数十万骑兵南下掳掠,成为朝廷的主要边患。而灵州正处在军事防御的第一线,所以始终设有级别很高的军事机构,如总管府、都督府、大都督府、行军大总管等。
李渊登基建立唐朝的第二年(619年),因袭隋制设立灵州总管府,节制邻近诸州军事。武德七年(624年)改称灵州都督府。先天元年(712年),设朔方行军大总管,以郭元振为首任总管。他在今平罗县姚伏镇组建了定远军,在今中宁县老石空堡组建了丰安军,分别管兵7000人和8000人。开元二年(714年),名将王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兼安北大都护,整个河套地区防务受其节制,包括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振武军、丰安军、定远军和邻近地区的驻军。所有这些,都为朔方军镇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唐睿宗景云中(711年),首次设立幽州、河西两个节度使。开元九年(721年),又在灵州设立朔方节度使。武则天钦点的状元、此时已任宰相的张说为首任节度使,到天宝初年,全国共设九个节度使,这是唐朝在军事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节度使又称军镇、节镇,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节度使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防区的军、民、财政,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朔方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或由宰相外放,或于任后迁升宰相,其权力很大,统管单于都护府及灵州、夏州、盐州、原州、绥州、延州、庆州等20余州,辖7个军府。其防区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中部、西部,整个河套地区,陕北及陇东地区。从此,朔方节度使成为唐、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军镇。朔方节度使成立时,总编制兵力64708人,战马24300匹。这只是正常时期的“原额”,而到战时,兵力要超过一倍还多。安史之乱时,朔方军就有甲士十几万,开赴河北直捣安禄山老巢的就有5万。到五代时,一般称灵武节度使,成为朝廷要竭力笼络的割据势力。
唐代朔方军镇的兵马,多数驻扎在黄河外侧的六座军城,统称河外六城。“原额”军马分别为:定远军城,驻今平罗县姚伏镇东,管兵7000人,马3000匹;丰安军城,驻今中宁县老石空堡,管兵8000人,马1300匹;东受降城,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管兵7000人,马1700匹;中受降城,驻今包头市西,管兵6000人,马2000匹;西受降城,驻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管兵7000人,马1700匹;振武军,驻今呼和浩特市西,管兵9000人,马1600匹。另有经略军,驻灵州城内,管兵27000人,战马3000匹。朔方军镇的防御线像一把撑开的伞:灵州是伞的把柄,六个军城是伞面。
定远军城
定远军城头枕贺兰、足蹬黄河,是塞北江南的北面门户。它的北面约600里为西受降城,西南约380里为丰安军城(中宁县石空镇西)。先天元年(712年),朔方行军大总管郭元振认为“西[受降]城远阔,丰安势孤,中间千里无城,烽堠杳渺”,所以在此修筑城池,以便互为应援。第二年即在新筑之城设置定远军,并在当地招募5500名健兵戍守,成为关内道9个军府之一。开元九年(721年)在灵州设立朔方节度使后,为所辖7个军府之一。由于郭元振招募的健兵很多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性格刚毅,尤善于骑射,所以定远军的骑兵略占一半,配备的战马比其他军城多出一倍。天宝年间(742~756年),又将位于平罗县东北的新昌军撤销,其驻军全部并入定远军,使定远军的驻军大增。朔方军在开元、天宝年间是全国最强大的军镇,实有的士兵人数、战马都大大超编。由于郭元振筑的军城只考虑了5500名士兵的住所,现在要驻扎10000多名士兵,还有数千匹战马,实在拥挤不堪。开元十五年(727年),信安王李祎任朔方节度副使,下令在城西另筑一城,名为羊马城。
定远军组建后,东征北伐,南进西援,战功显赫。其将士参加过反击默啜、进攻安禄山老巢河北、拥立唐肃宗登基、收复关中、收复京城长安、西援河西战吐蕃的诸多战事。定远军的士兵以少数民族的“六蕃子弟”居多。薛蓬《送灵州田尚书》诗,在回顾初唐时安置铁勒九姓、置六胡州的历史后写道:“九姓浑羌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意思是,
当年安置的少数民族后裔,现在都成为唐军的骨干了。唐宪忠初年,吐蕃大举进入河套地区,河外六城中的三受降城、振武军城都先后陷落,定远军城变为前沿阵地。元和十二年(817年),吐蕃一方面派使臣论矩立到长安议和,暗中却调兵遣将分路进攻平凉、灵州等地。朔方军北路的定远军首当其冲,经过浴血苦战,定远军大胜,斩敌首级2000级。唐宪宗闻讯,当即扣留以论矩立为首的吐蕃使团,两年后才予释放。
到五代时,定远军城仍为朔方军镇屯兵之所,只是在后晋时更名为威肃军。整个五代时期,中原王朝国力衰败,贺兰山以西、黄河以东、定远军城以北都被党项族、吐蕃族占领,唯有定远军坚挺不拔,是中原王朝西北方向的前沿据点。北宋政权建立后,赵匡胤称帝。他本人原为北周的节度使,就是利用掌握兵权的有利条件,以兵变方式夺取政权的。因此,只要各地的军镇存在一天,他就如坐针毡。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设宴招待各节度使,佯装酒醉,道出心里话。诸节度使惶恐不安,下跪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从此,朔方节度使不复存在,定远军也随之撤销。定远军从公元713年成立到此,历时257年。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