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筑定远军城的名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9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筑定远军城的名将
分类号:
K242
页数:
5
页码:
136-1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筑定远军城的名将,定远军城始筑者张仁愿,筑定远军城的名将,定远军城修筑人郭元振,羊马城筑城者李祎的内容.
关键词:
定远军城
张仁愿
郭元振
李祎
内容
定远军城始筑者张仁愿
据唐代史籍《元和郡县图志》《通典》记载,定远军城系张仁愿始筑。张仁愿(?~714年),唐朝名将。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本名仁亶,因与唐睿宗名字的发音相似,故改名仁愿。张仁愿在少年时便才华出众,具有文韬武略。武则天当政时,从小官吏做到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弘霸为巴结武则天,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张仁愿被邀请联名上表,结果遭到严词拒绝。此后,张仁愿多次带兵到北边击默啜(后突厥可汗,此时已进入宁夏平原),因功升州刺史。
神龙二年(706年)十月,张仁愿被调回京城,任左屯卫大将军。次年五月,唐中宗李显任命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以备突厥。朔方道是一个军事机构,驻灵州城(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统管关内道北部军事,因而十分重要。因此,唐中宗特在望春宫设宴为张仁愿饯行,又作诗送别。皇帝如此,朝中大臣岂敢怠慢,一些文臣也纷纷“奉和圣制”作诗。很可惜,唐中宗的诗已失传,在《全唐诗》中仅存刘宪(太仆少卿)、李适(修文馆学士)、李峤(宰相)、李乂(中书舍人)的四首诗,标题都一样:《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现仅录宰相李峤之诗于后:
玉塞征骄子,金符命老臣。
三军张武旆,万乘饯行轮。
猛气凌玄朔,崇恩降紫宸。
投醪还结士,辞第本忘身。
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
方销塞北侵,还靖漠南尘。
张仁愿到任后,首战是追击掠夺陇右监牧(监牧使驻原州)马匹的突厥叛众,夜掩其营,大破突厥军,夺回了被掠的牧马万余匹。
此时,默啜正统帅全军西击突骑施(西突厥部落,当时居于新疆东部),北方兵力空虚。张仁愿觉得是个好机会,上疏请求乘虚夺取漠南之地,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三受降城”,即可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朔方军与后突厥一直以黄河(在今内蒙古黄河弯曲段)为界,唐军守河南,突厥守河北。河北岸有一拂云祠,突厥每次发兵,都要去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筑受降城的同时,也要捣毁拂云祠。
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表示反对。但张仁愿认为机会千载难遇,所以执意请求,最后中宗答应了仁愿的请求。张仁愿又上表请求将戍边满期的兵士留下来,以加快工程进度。当时有200名咸阳籍(今陕西咸阳东)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擒获,为严肃军纪,张仁愿将其全部处斩,一时“军中股栗”,无不尽力。经过将士的努力,只用60天便将三城全部筑成。以拂云祠为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与东、西两受降城相去各400余里,皆据要津,遥相应接,向北拓地300余里。又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设置烽堠1800座。紧接着,张仁愿又组织士兵在“灵武郡东北二百里黄河外”修筑定远军城,俗名东城,并置兵戍守。从此以后,定远军城与三受降城都成为朔方军的屯兵重地。从秦汉到隋朝,朝廷都把河套地区的军事据点布设在黄河内侧。张仁愿打破陈规,把几座城池修到黄河外侧,也是一种首创。
景龙二年(708年)春,张仁愿回朝任职,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同年秋,张仁愿再次督军备边。后又迁镇军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因病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张仁愿为将,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御敌有方。在唐朝这一时期的宰相中,唯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张仁愿四人被称作“文武兼备”。
定远军城修筑人郭元振
据《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郭元振是另一位修筑定远军城的唐朝名将。
郭元振(656~713年),名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少有才智,以书法闻名。16岁为太学生时,家中送来40万钱为生活费。有人上门说“五世未葬”,求助丧葬费,郭元振不问姓名,尽数给予。18岁中进士,任通泉县尉。年轻的郭元振负气仗义,不以细务为意,爱打抱不平,还参加过铸造私钱、贩卖人口等违法活动,所得之钱尽赏宾客。这件事传到武则天那里,召他进宫当面责问。郭元振毫不隐瞒,并慷慨陈词。武则天一听非平庸之辈,向其索要所作文章。郭元振献上诗歌《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武则天览毕大为赞赏,令人传抄数十份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破格提升郭元振为右武卫铠曹参军。随后出使吐蕃,返回后,上疏反对朝廷正准备实施的“罢河西四郡兵”案,又献离间吐蕃君臣之计,武则天都一一依从。长安元年(701年)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景云二年(711年)回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享受宰相待遇,并代吏部尚书。后又改任兵部尚书。先天元年(712年)调任朔方军大总管。到达灵州后,当即组织士卒在今平罗县姚伏镇东修筑城池,次年又在当地招募健勇5500人驻扎,设置定远军城。从此之后,定远军城即成为朔方军行军集结之所。与此同时,又在今中宁县石空镇西筑丰安军。当年回朝,恢复宰相之职。唐玄宗即位后(712年)进封为代国公,食实封四百户,又令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以备突厥。正准备赴任,时逢唐玄宗于骊山讲武,郭元振只好到场,但军容不整,坐于纛下。唐玄宗大怒令斩,经宰相刘幽求、张说求情,才免其死罪,流放新州。不久,唐玄宗又想起郭元振的旧功,起用为饶州司马。但郭元振自恃功勋卓著,才当个小小的一州司马,怏怏不得志,死于上任途中。后追赠太子少保,有文集二十卷。
羊马城筑城者李祎
李祎(660~74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郁林王李恪的孙子。自幼立志,以孝子著称。其父早逝,不但对继母孝顺,而且把继母所生弟弟李祗抚育成人。父亲死后所追赠的临江王,本该李祎承袭王位,但他却坚持要弟弟继承。唐中宗李显嘉其品格高尚,特封为嗣江王。开元时改封信安郡王。公元710年为太子太仆,后历任德州、蔡州等诸州刺史,为政令行禁止,部下及百姓都信服。后升任礼部尚书。开元十五年(727年)任朔方节度副使。因节度使李亨(时为太子)并未到职,所以一切军务、政令都出自李祎。他到定远军城,见军马太多,与士卒同在城中,拥挤不堪,便下令在城西另筑一城,方圆十四里,名为羊马城,又名定远西城,即后来的定远县城;原军城俗称定远东城。开元十七年(729年)升朔方节度使,率领朔方军远征青海,与河西、陇右军共击吐蕃,取石堡城(青海湟源县西南),夺取吐蕃所据之地,拓地千里。后又至河北道大败契丹,因功特准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元年(742年)任太子少师,第二年刚被任命为太子太师,随即病故。身前战功卓著,朝中宰相多瞒而不报,极少褒奖,很多人都为其愤愤不平。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仁愿
相关人物
郭元振
相关人物
李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