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隋朝灵州北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隋朝灵州北境
分类号: K243.1
页数: 6
页码: 121-126
摘要: 本节记述了隋朝灵州北境的隋朝石嘴山地区行政建置,杨素出灵武击突厥,杨广击突厥与广润县的更名的内容.
关键词: 隋朝 石嘴山 杨广 突厥

内容

隋朝石嘴山地区行政建置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春,早已把持朝政的丞相杨坚(541~604年),以“禅让帝位”的方式,废掉北周才6岁的静帝宇文衍,建立隋政权,改元开皇,史称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杨坚派晋王杨广率领51万大军向南方陈朝发动总攻。次年正月元旦清晨,隋朝大将韩擒虎、贺若弼在漫天大雾的掩护下,分别率领军队渡过长江,一举灭掉南朝的陈国,结束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大业。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北周的州、郡、县三级建置郡,只存州、县两级。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为郡、县两级建置。按《隋书·地理志》记载,石嘴山地区的行政建置有:
  河西地区,初设临河郡,上隶灵州,下管临河一县,郡、县同治一地,在今平罗县东北,辖今石嘴山市黄河以西各地。临河郡系西魏所置,北周、隋初予以保留。开皇三年(583年)撤销临河郡,只保留临河县建置,上面直属灵州管辖。大业三年(607年),又恢复临河郡,仍辖临河一县。即建安县,郡、县同驻历城(今陶乐镇西南),辖今石嘴山市、银川市的黄河以东各地。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郡级建置,保留建安县,上面直属于灵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将建安县更名为广润县。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即帝位,为避名讳,将广润县改名为灵武县。大业三年(607年),又恢复历城郡,仍辖灵武一县。
  杨素出灵武击突厥
  隋朝建立后,居住在我国北方的突厥也强大起来,经常以骑兵从河套地区南下掳掠。突厥南下,基本不走石嘴山地区的黄河西岸,黄河东岸才是他们南下的出发线路,然后经灵武郡、平凉郡(隋平凉郡在今固原市原州区)至陇东、陇西、陕北甚至关中掳掠。南下抢掠的骑兵队伍,动辄数万,最多时达40万。整个宁夏及关陇百姓苦不堪言,一旦遇上,家业、畜产一扫而光不说,青壮劳力还被掳去当奴隶,青年妇女则掳去做妻妾。但是,隋朝初年因忙于统一战事、整顿内部,朝廷还无力开展对突厥的全面出击。直到开皇十七年(597年)后,才年年派大军主动出击,灵州(或灵武郡)便成为抗击突厥的前沿阵地。从灵武郡沿黄河东岸到今石嘴山黄河大桥一线,也就成为双方兵锋所指的“灵武道”。唐代魏徵修《隋书》,都把几次击突厥的战事记作“出灵武道”。隋朝以“灵武”命名的地方有两个:一是灵武郡,系大业三年(607年)以灵州改置,在今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另一个就是位于今平罗县陶乐镇西南的灵武县,系仁寿元年(601年)以广润县更名。因此,“出灵武道”,也可以理解为出灵武县。
  整个隋朝,共有四次派大军经石嘴山地区击突厥。第一次为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南下关陇地区抢掠,隋文帝任命赵仲卿为行军总管,与河间王杨弘“出贺兰山”,即沿黄河西岸北上反击。但他们选错线路,结果连突厥兵的影子都没见到,“无敌而还”。第二次为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诏令蜀王杨秀出灵武道击突厥,也无战果可言。次年,又派右仆射杨素率领柱国李彻和韩僧寿出灵武道击突厥。开皇二十年(600年),晋王杨广(后登基称隋炀帝)又与杨素出灵武道击突厥。这四次击突厥,以杨素功劳为最大。
  杨素(544~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隋朝的开国元勋。杨素原为北周名将,因功封成安县公,食邑1500户。后助杨坚建立隋朝,并参与隋朝法律的修定,被封为上柱国。开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杨素统帅隋军,在灭南朝陈国的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进封越国公,转内史令、右仆射(宰相)。杨素“多权略,乘机赴敌”,治军严厉,部下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绝不宽容。杨素在对突厥的战争中,最著名的是与达头可汗的一战。
  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前方传来谍报,达头可汗正部署制造攻城器械,准备大举南下进攻内地郡县城池。隋文帝命令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杨素出灵武道,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三路夹击突厥。
  四月,杨素带领大军沿黄河东岸北上,刚过历城郡(今平罗县陶乐镇西南),与达头可汗所率突厥主力遭遇。中国的车战之法,从春秋战国一直沿袭下来。隋军带有大量战车,按以往的战法,每遇突厥骑兵,将领便成方阵,把步兵、骑兵护在中央。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杨素认为“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力排众议,摒弃车阵改为骑兵在前的骑阵。突厥兵民善骑射,以骑阵对决,正是投其所好。所以,达头可汗闻讯,大喜道:“此天赐我也。”下马仰天而拜,然后指挥精骑10万冲阵,结果大败而逃,其众死伤不可胜数。战后,隋文帝下诏褒奖,赐杨素缣两万匹,加其长子杨玄感大将军,其余诸子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都有升迁。后来杨素拥立隋炀帝有功,进位司徒,改封楚公,随即病死。杨素工草隶书,善属文,有集十卷,今皆不存。
  杨广击突厥与广润县的更名
  杨广(569~618年),是隋文帝的次子,604年即帝位,称隋炀帝,在位15年。杨广年轻时武艺高强,诗也写得很好,可称文武全才。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的陈朝发动进攻,以完成统一大业。“长江天堑,古以为限”,朝臣都认为无必胜把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隋军所向披靡,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陈朝的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广泛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这次战役,结束了300年来中国的分裂、战乱时代,杨广功不可没。
  隋朝设在今平罗县陶乐镇的广润县,后改名灵武县,就与隋炀帝有直接关系。隋炀帝在当晋王时,曾与杨素同出灵州道击突厥。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突厥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与杨素出灵武道,同时又令汉王杨谅、柱国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这次出兵,杨广路过了历城郡广润县,县名就有个“广”字。登基之后,立即将广润县更名为“灵武县”,以避名讳。也因为这次出兵,杨广为培植自己的势力,放下“王”的架子与杨素结交。后来,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杨素起了重要作用。隋炀帝即位后,立即升杨素为尚书令,以示报答。杨广登基为帝后,在物质生活上与登基前判若两人,不但荒淫奢靡,而且又营建东都洛阳,大造宫殿、园林供自己享乐,迫使百姓无偿劳役,严重破坏了生产力。他甚至下令造“观风行殿”,殿上载歌载舞,盛陈文物,除了乐伎、歌舞伎,还有30多个外国使节、数百名侍卫都在上面;再装上许多车轮,让宫女拉着这个庞然大物出巡“观风”。后来,他从大运河南下游玩,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缢死,隋朝38载而亡。史学家对隋炀帝的评价是荒淫之君,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两大贡献:一是所修建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至今仍在使用;二是亲自领兵西征,击败吐谷浑王国,首次在今青海省设立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