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节 北朝时少数民族融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76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北朝时少数民族融合
分类号:
K308
页数:
5
页码:
102-1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北朝时少数民族融合的驻牧贺兰山下的鲜卑族、雄踞漠北的柔然族、惯乘高车的高车族的内容。
关键词:
贺兰山
柔然族
惯乘高车
高车族
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嘴山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原已迁入的匈奴族、羌族;新迁入的高车族、柔然族、鲜卑族、敕勒族。其中鲜卑迁入的数量既多、对地域文化的也影响更大。
驻牧贺兰山下的鲜卑族
鲜卑是北魏时石嘴山的主体民族。鲜卑原称“东胡”,生活在今辽河上游的鲜卑山区,因山而名,在秦代以前很强盛,匈奴兴起后稍衰。其语言、习俗与乌丸大体同,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宴毕,然后配合”。汉初臣服于匈奴。到东汉和帝时,趁北匈奴西迁,鲜卑进入漠北,匈奴未迁的10余万众也融入其中。东汉桓帝时,其首领为檀石槐,建王庭于弹汗山(今内蒙古兴和),北距丁零,南与汉为边,西击乌孙,尽占匈奴故地,东西12000里,南北7000余里。檀石槐的两代继承人无能而贪,至东汉末土崩瓦解,分散成多部。檀石槐的儿子和连继位后,率部南下进攻北地郡,刚进入石嘴山地区,就被廉县的弓弩手射死。西晋时,西部鲜卑又分为河西鲜卑和陇西鲜卑。此后两部逐步东扩,至东晋时进入陇山周边、河套地区。尤其是陇山北陲(六盘山)的高平川(今宁夏清水河)流域,先有陇西鲜卑鹿结部7万余落进入,佑邻部又跟进,兼并鹿结部后,达15万之众。10余年后,河西鲜卑也沿黄河进入高平川,其首领没奕于先被符丕封为安定北部都尉,后被姚兴封为高平公,其部众也有10多万。除此之外,西晋时还有一部慕容氏鲜卑迁至今青海省境内,后来发展为吐谷浑王国。此时进入石嘴山地区的鲜卑族,主要是河西的乞伏部和漠北的贺兰部,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沿黄河西岸入居。淝水之战后,在今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的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公元386年,其首领拓跋珪在牛川(今呼和浩特东南)大会旧部,即代王位,立年号为登国,后改称魏王。396年秋七月,拓跋珪建天子旗,改元皇始,置百官。拓跋嗣继位后,南征西讨,于420年定都平城,建立北魏政权。北魏迅速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局面,各族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北魏的皇帝中,魏太武帝拓跋焘、魏孝文帝元宏都有雄才大略,能够发展经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这也是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贡献。鲜卑族在石嘴山地域文化中留下很深的民族烙印。一是对地名影响大。如贺兰山的得名有两说,一说为“驳马说”,另一说为鲜卑贺兰部说。两说都与鲜卑族驻牧于山下有直接关系(见第三章第八节)。贺兰山北陲,即今石嘴山市境内段,在隋唐之际称乞伏山。乞伏也是鲜卑的一个部落,公元385年由乞伏国仁在河西走廊建立西秦割政权。公元340年后,沿黄河逐步东迁进入宁夏。由于迁入的少数民族人口大大超过汉族,汉族聚居已成为罕见之事,故在北魏初期,出现了汉城(即刁雍所建薄骨律仓城,魏太武诏名刁公城,民众俗谓之汉城)这样的地名称谓。二是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迁入石嘴山地区的鲜卑族鹿结部、佑邻部来自陇西,乞伏部来自河西,贺兰部来自漠北,其余来自晋北和阴山南北。他们在原居地已融入当地各民族的习俗,然后带入石嘴山地区,形成畜牧产品、农作物品种、生活习惯、饮食起居、衣着装饰甚至方言土语大体相同的局面。雄踞漠北的柔然族
柔然在古籍中又被音译为蠕蠕、茹茹、芮芮,源出于东胡鲜卑,融合了匈奴、高车及西域多个民族的残部,因此《南齐书·芮芮传》称之为“塞外杂胡”。在北魏祖先力微时代,东胡鲜卑余部有两大主要部落:木骨闾和郁久闾。木骨闾死,子车鹿会统部众,自号柔然。到北魏建国前夕,柔然迅速强大,东至朝鲜,西据焉耆,北过沙漠穷瀚海,南临大碛,敦煌、张掖之北是其经常会聚之所。不久,又占据了准噶尔盆地,东面与北魏接壤并成为主要边患,魏帝多次征讨不胜。42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再次集兵击柔然,高车亦乘机夹击。魏军扫荡东西5000余里,南北3000里,降者30万。第二年又遣左仆射安原征讨,降者过10万。443年,拓跋焘亲率大军进击至色楞格河之源,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此后,柔然开始衰落,552年被兴起的突厥灭亡,其部众多数融入突厥,少数被俘、逃散者进入宁夏平原。《魏书·杨播传》载:“初,显祖(拓跋弘)世有蠕蠕万余户降附,居于高平、薄骨律二镇。”其中有一部分游牧于贺兰山下。538年,西魏文帝元宝炬娶柔然主阿那环的长女(即悼皇后郁久闾氏),陪嫁队伍有车700乘,马万匹,骆驼千头,迎娶队伍也是大驾卤簿,浩浩荡荡。两支队伍在黑盐池(今盐池县东)相会。西魏迎婚使请皇后入住帐幕。皇后见幕户都是面南,而蠕蠕习俗是面东,便说道,“我未见魏王,故蠕蠕女也;魏仗面南,我自面东”,然后进入柔然帐幕。
惯乘高车的高车族
高车的发祥地在贝加尔湖以北,两汉以后进入色楞格河至阿尔泰山,一部分继续南下至今河北一带。由于处在氏族社会,只有部落统领,没有国家政权统一号令。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出兵漠北,“高车诸部望军而降者数十万落,获马牛羊亦百余万,皆徙置漠南千里之地”。高车族就在这时进入石嘴山地区。在诸多北方游牧民族中,高车族的食俗、婚俗、衣着、性格最为殊异。他们性情粗猛,团结同心,危难关头,相互怜悯。打仗斗无行阵,乍出乍入,来回冲突,然而不能持久。其婚俗颇为复杂:女方以陪嫁牛马多为荣,定亲之日,女方以数十辆高车布成围栏,留一栏口,将马群驱进;男方队伍进栏选马,选中后上马骑出;女方主人在围栏口外站立,用手震惊其马,骑者不坠即可扬长而去,如坠落马下,虽遭女方起哄耻笑,但还是可以入栏中再选。娶亲之日,迎亲队伍乱坐在穹庐前,饮宴终日,留宿一夜,第二天早晨迎亲队伍再入围栏择取良马,然后接新娘归去。新娘的哥哥、弟弟再心疼马群,但不能表示丝毫怨意。高车族忌讳娶寡妇,对守寡之妇尊重、优待、怜悯。成年妇女的头饰也很特殊:以羊皮包裹羊骨,置于头顶,再将长发缠绕其上,形似汉族的“轩冕”。殡葬习俗也属世间少有:掘坑劈坎,死者坐立坎上,张臂引弓,腰佩刀、鞘,如同再生,然后掩埋。每年秋高马肥时,要进行一次叫“震霆”的祓除活动,埋一只羯羊,燃起篝火,数名壮男拔刀而舞,几个女巫念念有词,而其他人都骑马环绕飞驰,满百圈而止。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