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北地郡的羌族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70
颗粒名称:
北地郡的羌族起义
分类号:
K308
页数:
3
页码:
092-0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地郡的羌族在尧时居三危(敦煌市南30里三危山),汉初羌族臣服于匈奴,经常攻打汉地边郡的内容。
关键词:
北地郡
羌族
匈奴
内容
羌族在尧时居三危(敦煌市南30里三危山),商代东迁至青海、陇东,战国秦时一部西迁至河曲(今青海贵德、尖扎间),另一部迁往河西走廊。以后逐步壮大,遍布于青海、甘肃及新疆东南部。西汉后期,东进至三陇、渭河流域及宁夏南北,有“胜兵四十万”。羌族很早就会田畜技术,实行种姓制度,部落首领的每一个子、孙都可形成一个种姓,现代学者称“种姓家支”。东汉时,整个西北地区都有羌族分布,其种落有研、烧当、罕、开、先零、牢姐、封养等30多个。驻牧于今石嘴山一带的,属先零羌。
汉初羌族臣服于匈奴,经常攻打汉地边郡。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羌与诸羌结盟,合兵10万攻令居(甘肃永登)、枹罕(今甘肃临夏)。次年,汉武帝派将军李息率兵10万征讨,占领湟中。朝廷采取三项措施:设置护羌校尉镇守;“因山为塞”修建军事设施;封降者首领为王、侯,以分化诸羌。羌人失去耕牧之地,无计维生,再次反叛。神爵元年(前61年),汉宣帝命将军赵充国领兵6万镇压,斩首7000多,降者3万多。西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陇西羌因饥荒、地震反叛,朝廷又派兵7万镇压,多数羌人逃走他乡,先零羌即在此时迁入宁夏。
东汉初期,西北各地除关中外,都有面积不等的羌族聚居区,尤以青海、宁夏、甘肃、陕北为多。仍居河湟、陇右的称西羌,东迁入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四郡的称东羌。东羌共有70多万,而居住在宁夏南北两地的先零羌,有30万之众。人数之多,已大大超过原住民。东汉初期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官吏清廉,社会安定,羌族亦安居乐业。但到中期,官吏腐败,豪强压迫,民不聊生。羌族人又要多承受一种苦难——民族压迫。据《后汉书·张奂传》记载,张奂赴三水属国(今宁夏同心下马关镇红城水)都尉之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送去金银财宝和良马。张奂不受,而送者感到惊讶:因为前八任都尉个个“贪财货”,种落反叛也由此而起。因此,在整个东汉的中后期,西北各地不断爆发羌族起义。宁夏境内第一位起义领袖为滇零,永初元年(107年)起义,很快波及北地、安定两郡的大部分地方,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朝廷先后数次派大军征剿,都被义军打败。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逝,其子零昌继续称帝,在羌族豪帅狼莫的辅佐下,将指挥中心迁至灵州县的丁奚城(在灵州岛上,详址待考),又以汉人杜季贡为将军,继续与官兵浴血奋战。元初二年(115年),朝廷先派大军攻丁奚城,后又由任尚率轻骑偷袭丁奚城,都是无功而返。元初四年(117年),朝廷又派任尚、马贤率两路大军合围,战于富平县上河城,相持60天后,义军战败,零昌、狼莫先后被暗杀。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