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族渊源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族渊源与分布
分类号: K280.0
页数: 2
页码: 1470-14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民族渊源与分布的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民族渊源 分布

内容

一、民族渊源
  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县境曾是戎狄部落居地。戎狄,一般称北狄、西戎,即尧时的熏鬻、夏时的淳维、商代的鬼方、西周的猃狁。战国时期为戎,即西戎部落居地。秦汉时期为匈奴、羌、汉等民族所居。三国、西晋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等民族在境内活动。南北朝时期,有汉、羌、鲜卑、敕勒、柔然等民族聚居。隋唐时期,有吐蕃、突厥等民族进入境内活动。北宋、西夏时期,有汉、党项等民族定居。元代至民国年间,主要有汉、回、蒙古、满等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建立后,工人、干部、科技等人员调入,平罗县境增加了少数民族成分。截至1990年,县境内有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侗、土家、畲、东乡、土、锡伯等16个民族成分。2005年,县境内有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苗、壮、朝鲜、侗、土家、土、裕固、白、黎等16个民族成分。2010年,县境内有汉、回、满、蒙古、藏、苗、壮、朝鲜、侗、土家、东乡、土、裕固、白、黎、彝、傣等18个民族成分。2013年,县境内有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侗、土家、东乡、土、锡伯、毛南、裕固、白、黎等19个民族成分。
  二、民族分布
  1949年底,全县总人口87547人,汉族62026人,占71%;回族25516人,占29%;其他少数民族5人。1990年,全县总人口245070人,汉族166123人,占67.79%;回族78645人,占32.09%;其他少数民族302人。回族在1万人以上的乡镇有灵沙、宝丰,5000人以上的乡镇有通伏、惠北、高庄、二闸,1000人以上的乡镇有五香、渠口、汝箕沟、西大滩、头闸、黄渠桥、城关。全县有纯回族村44个、纯回族村民小组336个。2013年,全县总人口 310556人,汉族195081人,占62.8%;回族114654人,占36.92%;其他少数民族819人,占0.28%。1990~2013年,全县回族人口净增36744人,主要来源于固原的海原、西吉移民吊庄迁人,主要在红崖子乡和陶乐镇,全县各乡镇均有分散安置移人的回族人口。2013年,回族在1.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有灵沙、高庄乡,1万~1.5万回族人口的有宝丰镇、城关镇、通伏乡、红崖子乡、黄渠桥镇,5000~10000回族人口的有渠口乡,1000~5000回族人口的有陶乐镇、头闸镇、崇岗
  镇、高仁乡、姚伏镇。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