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间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间医疗
分类号: R242.43
页数: 1
页码: 1460-14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民间医疗的发展例如、药铺坐堂诊病、乡村郎中的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民间医疗

内容

一、药铺坐堂诊病
  清咸丰年间,师傅道在平罗开设元吉堂药铺,兼营看病和售药。同治年间,平罗县有冒登甲的“太和堂”、周延龄的“发盛成”药铺;光绪年间,有吴大炳开设的“回春堂”药铺。这些药铺是当时平罗县主要的医疗处所,大都沿用坐堂医生。
  民国初,全县有药铺30余家,其经营方式均同于清代。民国18年(1929),田绍祥由银川普济医院到黄渠桥开业行医,成为平罗县第一个西医西药人员。以后又有西医药人员在黄渠桥、县城开业行医。由于社会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到20世纪40年代,平罗县境内,包括原属惠农县的黄渠桥、宝丰在内,共有药铺17家。
  二、乡村郎中
  清光绪年间,平罗县境内就有贾立堂、杨恒清、王成烈、赵鸿儒等人在民间行医,时称“先生”。民国时期,县内有先生百余人在乡间行医,有的兼任坐堂医生。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先生参加平罗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或转为国家职工,或经政府批准继续在乡间行医。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