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70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医疗
分类号: R188.43
页数: 4
页码: 1460-146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平罗县医疗的发展情况如, 民间医疗、医疗工作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医疗

内容

第一节 民间医疗
  一、药铺坐堂诊病
  清咸丰年间,师傅道在平罗开设元吉堂药铺,兼营看病和售药。同治年间,平罗县有冒登甲的“太和堂”、周延龄的“发盛成”药铺;光绪年间,有吴大炳开设的“回春堂”药铺。这些药铺是当时平罗县主要的医疗处所,大都沿用坐堂医生。
  民国初,全县有药铺30余家,其经营方式均同于清代。民国18年(1929),田绍祥由银川普济医院到黄渠桥开业行医,成为平罗县第一个西医西药人员。以后又有西医药人员在黄渠桥、县城开业行医。由于社会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到20世纪40年代,平罗县境内,包括原属惠农县的黄渠桥、宝丰在内,共有药铺17家。
  二、乡村郎中
  清光绪年间,平罗县境内就有贾立堂、杨恒清、王成烈、赵鸿儒等人在民间行医,时称“先生”。民国时期,县内有先生百余人在乡间行医,有的兼任坐堂医生。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先生参加平罗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或转为国家职工,或经政府批准继续在乡间行医。
  第二节 医疗工作
  1950年,组建平罗县卫生所,医疗条件极为简陋,医疗设备仅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1952年,改名为平罗县卫生院,开始分科治疗,设简易病床16张,收治住院病人。1954年,第一例阑尾炎切除手术成功,开创平罗县医疗外科史。
  1956年6月,平罗县卫生院改建为平罗县人民医院,设内、外、儿、妇、眼、针灸6个科室,当年门诊3.64万人次。1957年4月,平罗县中医门诊所并入县人民医院,设中医科。1958年12月,甘肃省公安厅劳改局第一医院(潮湖农场医院)撤销并入平罗县人民医院,增加47名工作人员及1台100WAX光机、1辆救护车等医疗设备。1959年,建X光室,在西大滩设住院部,外科开展剖腹产、子宫切除、肝包虫切除、肠穿孔修补、截肢、眼球摘除等较大手术,内科开始采用抗菌素药物从气管滴入治疗肺结核、肺脓病、胸腔穿刺引流并注入青霉素治疗脓胸等。1962年,首次进行肺包虫开胸摘除术等较复杂手术。1964年,设传染病房,建制剂室和病理室,扩建门诊室,全年门诊病人8.22万人次,住院病人1769人次。1971年,设门诊科,总务科,住院部内、外科,开展针刺麻醉技术。
  1979年,平罗县人民医院被列为全区重点建设医院,人员、医疗设备同步配套,逐步加强。1981年,外科成功切除患者腹腔内22公斤巨大卵巢囊肿。1984~198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配套资金新建门诊、传染病住院部、放射检验楼,装备30余台(件)先进医疗设备,到1990年,发展成为拥有19个科室、200余张病床、19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年门诊18.6万人次,住院5400人次,具有较先进医疗设备的综合性医院。1993年,对传染病房改造,1996年,新建住院部大楼,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
  1998年,平罗县人民医院购置价值300余万元的CT机。1999年,建门诊医技楼。2005年,争取国际开发银行贷款资金1400万元,建设内科住院大楼;购置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尿沉渣、血培养仪、全自动生物分析系统、多参数监护仪、CT机、卒中单元设备、胰岛素泵、前列腺汽化电切镜、妇科腹腔镜器械、关节镜等35台(件)设备,再次提升医院规模和医疗水平。2006年,开展深静脉切开取检、深静脉瓣膜不全紧缩术,填补深静脉手术治疗方面的空白。
  经过60多年建设与发展,平罗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2亿元,其中专业设备5000多万元;编制床位400张,最大开放病床500张;设有17个临床科室、6个职能科室、4个医技科室和1个分院;职工近700人,其中专业人员占84%。2009年2月,经自治区编委和卫生厅批准,成为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社区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医院。拥有1.5T磁共振仪、16排螺旋CT机、数字胃肠机、DR、C形臂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B型超声诊断、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全自动五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全自动尿沉渣、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PCR、多功能呼吸机、多功能麻醉监护系统、ICU监护系统、动态心电监护仪、心电图运动平板、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电话式心电图监视系统、经颅多普勒、脑电图机、高压氧舱、手术显微镜、病理图像分析仪、腹腔镜、关节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移动X光机、床头X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其主要诊断、检查设备和治疗水平均达到区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2013年,门急诊32.48万人次,出院病人2.03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4189人次,床位使用率106.2%。平均住院日7.7天,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34.0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4056.23元。
  1954年,县城个体医生在政府号召下,第一、二中医联合诊所成立,1956年,合并成立中医门诊所。
  1962年,全县对各乡镇卫生所和保健所整顿合并,成立联合诊所20个,1968~1969年,改设为姚伏、黄渠桥、崇岗、头闸中心卫生院和二闸、前进、高庄、渠口、周城、惠北、五香、通伏、灵沙公社卫生院,平罗县中医联合诊所改为城关卫生院。
  1979年10月,在城关公社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平罗县中医院。1984~1985年,建设县中医院大楼,设门诊部、住院部、检验室,病床100张;增加肝功、钾、钠、氯等生化检查项目。1987年,建心电图室,使用TDP治疗仪,开展中医推拿按摩、西医手术治疗痔瘘等业务。1988年,增添B超诊断仪,安装200MAX光机,建药浴室,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院。1991年,建门诊大楼,设手术室、X光室、化验室,开设中医、临床医学、放射、麻醉等科室。1993~1995年,购置500MAX光机,运用治肾四法治疗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开展甲状腺切除术。1996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1999年,平罗县中医院新建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的二门诊大楼,购置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2000年,针推中心成立。2002年,运用针灸、推拿、小针刀、牵引、理疗、药物离子导入等方法,系统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疼疾病;首次开展带锁髓内针治疗骨折、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取上肢带瓣血管移植术、人工血管移植术及人工股骨置换术等。2003年,建4600平方米住院部大楼,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彩超等大型设备。2006年,实行中医名牌战略,打造中医传统品牌,形成中医针灸推拿、中医肝胆、肾病专科等品牌。
  平罗县中医院经过30多年建设与发展,有职工28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90%以上;设有2个门诊、7个病区(内一、内二,外一、外二,妇产科,儿科,针灸推拿中心)、1个手术室、3个医技科室(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及14个临床科室,开放病床200张;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心为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全院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拥有双排螺旋CT、CRI、彩超、大生化仪、电子胃镜、C形臂X光机、膀胱镜、阴道镜、五分类血球分析仪、自动细胞制片机、心电除颤监护仪、200MAX光机、KS治疗仪、婴儿培养箱、肛肠镜、全电脑牵引床、中药熏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2010年,全县有公立医院(所)1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主要从事常见病的治疗,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民营医院5个,主要从事专科治疗。村、居卫生室156个,主要从事常见病的简单治疗。全县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1人,开设病床887张,总诊疗88.47万人次,其中门诊83.95万人次,急诊5.49万人次,住院2.74万人次,总收入20079.1万元。县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156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二统一”标准化建设标准。2013年,全县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76人,开设病床871张,总诊疗93.26万人次,其中门诊87.31万人次,急诊38.07人次,住院3.27人次,总收入3.07亿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