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鼠疫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68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鼠疫防治
分类号: R516.8
页数: 2
页码: 1437-14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1931年至2013年鼠疫防治的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鼠疫防治

内容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居国家甲类传染病之首。它是通过媒介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疫的鼠、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1931年,平罗县陶乐地区发生过人间鼠疫,但传染源、病型、发病和死亡人数不详。1957年6月,平罗县陶乐地区鼠疫防治工作开始,由甘肃省卫生防疫站在原陶乐县进行鼠疫疫源调查,历时4个月。1970年,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所经过细菌学检验,从长爪沙鼠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首次证实陶乐镇境内有鼠间鼠疫流行,1975年,经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确认陶乐地区为内蒙古荒漠草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版块。其间分布8个鼠疫历史疫点。
  1970~1975年,经细菌学检验,分离出鼠疫杆菌10株,其中长爪沙鼠体内分离7株,蚤体内分离出3株。
  1974~1986年,每2~3年都能检出血凝阳性血清,12年间检出血凝阳性血清131份,最高滴度1∶640。
  2009年4月,在高仁乡小塘口八顷村发生疑似鼠间鼠疫疫情。检测到9株鼠疫杆菌,8份血清学检测阳性,经自治区疾控中心鼠防专家反复检测验证,确认平罗县的检验检测结果真实可靠,证实高仁乡小塘口地区正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发现疫情后,平罗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疫区的确定与隔离、预案的启动、防控方案的制订、疫区周围人群的健康监测、开展消杀灭等综合性处理措施,防治小塘口鼠间鼠疫疫情。
  2010年,鼠疫监测查42次,踏查面积1.58万公顷,样方调查72公顷,平均鼠密度1.89只/公顷。夜行鼠捕获率14.76%,对捕获的836只鼠类和358只蚤类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全年未接到鼠疫疑似病例报告。
  2011~2013年,在陶乐地区开展鼠疫实地监测踏查工作,鼠疫疫情总体呈现稳定(静息)趋势。2012年,开展常规踏查56次,扩大疫源地踏查2次,踏查2.59万公顷,没有发现自毙鼠和自毙动物,未接到鼠疫疑似病例报告。开展调查样方127公顷,年平均鼠密度1.84只/公顷,单公顷最高密度12只;开展逐日捕鼠调查316夹次,捕获率为22.46%;夜行鼠调查4800夹次,年平均捕获率8.98%;捕获鼠类736只,检蚤491只/233组,年平均鼠体染蚤率30.70%,年平均鼠体总蚤指数0.65;对捕获的鼠类和蚤类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采集活体鼠血清113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2013年,陶乐地区鼠疫防治踏查1.58万公顷,平均鼠密度2.11只/公顷。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