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6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分类号: R183.43
页数: 4
页码: 1431-14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传染病的防治和传染病的状况以及传染病的管理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传染病防治

内容

一、传染病状况
  历史上,平罗地区流行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炭疽、斑疹伤寒、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1936年,伤寒副伤寒、白喉、斑疹伤寒、回归热大流行。1935年,白喉流行,黄渠桥渠中村农民申槐珠一家20天死亡7人,通润村梁家10天死亡8人,当年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大流行发病人数分别是1131人、139人、1212人、1015人、496人。1939年,伤寒、副伤寒、霍乱、白喉、回归热、斑疹伤寒、猩红热大流行。
  新中国成立后,推进预防接种。20世纪50年代,天花被消灭;1966年,控制麻疹流行;1974年后,无白喉病例,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乙型膜炎、布鲁氏杆菌病得到有效控制。1978年后,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病例。1996年,将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调整到乙类,报告病种增至26种。2003年4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比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0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行,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病种达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2005年4月,平罗中学暴发麻疹疫情,确诊病例45例,经隔离治疗全部治愈。对县城学校12361名学生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同年7月,宝丰镇发生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确诊14例病人,经隔离治疗全部治愈。对疫区内5个村18个村民小组逐村逐户进行反复排查,排查3157人。对有接触史204人进行医学观察,对发生疫情村队居民600余人预防性服药。2006年,平罗县首次出现本地艾滋病(HIV)感染病例1例。2008年,新增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手足口病。2009年,新增乙类法定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2010年,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流感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2013年,调查处理各类疫情190起289例(其中暴发水痘疫情3起、狂犬病疫情1起),调查处理率100%。
  二、传染病管理
  1957年,开始传染病报告制度。1962年,自治区卫生厅下发《关于加强疫情报告工作的通知》,传染病报告一律实行卡片报告,重申疫情报告划片包干、专人管理逐级
  上报,限定报告时间等办法。执行门诊日志登记制度,县级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
  医疗站人员,将门诊就诊病人实行门诊日志登记。制定《平罗县急性传染病管理办
  法》,在全县实行传染病疫情核对制度。1973年,传染病漏报调查,在重点地区和重点
  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987年1月,对黄渠桥、姚伏、宝丰、渠口、二闸、崇岗6个
  乡镇1984~1986年人口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传染病死亡占第七位。1991年4
  月,平罗县成为自治区“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5个示范县之一,开展结
  核病控制工作。1994年12月,开展第二次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式免疫活动。2000
  年,县卫生防疫站被卫生部评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4月至
  年末,开展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工作。对2005年宝丰镇宝丰、渠丰、
  新胜3个村发生的皮肤炭疽病人15例(确诊13例,疑似2例)以及发生在学校、托幼
  机构等集体单位的传染病全部进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调查处
  理率100%。2004年,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系统,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报告传染病
  卡片全部进行电脑网络信息输入、审核,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063例,报告发病率
  382.43/10万,其中乙类912例,丙类15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病
  种依次是细菌性痢疾(378)、病毒性肝炎(317)、结核病(148)。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起,新增乙类法定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病例报告。2005年,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498
  例,报告发病率为486.74/10万,其中乙类1105例,丙类39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报告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457)、流行性腮腺炎(274)、细菌性痢疾
  (270)。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新增乙类法定传染病为人禽流感病例报告。2006
  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457例,报告发病率为468.77/10万,其中乙类889例,丙类568
  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499)、病毒性肝炎
  (438)、细菌性痢疾(205)。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2007年,报告法定传染病
  1036例,报告发病率为329.25/10万,其中:乙类914例,丙类122例,无甲类传染病
  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423)、结核病(166)、细菌性痢疾
  (163)。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2008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259例,报告发病率
  为396.72/10万,其中:乙类925例,丙类334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
  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486)、细菌性痢疾(204)、结核病(134)。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1起。2009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445例,报告发病率为450.31/10万,其中:乙类
  922例,丙类52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431)、风疹(168)、麻疹(166)。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890例,报告发病率为274.42/10万,其中:乙类487例,丙类40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病毒性肝炎(225)、流行性腮腺炎(174)、结核病(155)。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2011~2013年,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管理,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全县21家医疗卫生单位直报系统完善,制度健全,网络直报率100%。2011年,报告传染病1307例,报告发病率为370.73/10万,其中:乙类576例,丙类362例,其他传染病报告369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12年,全县报告并审核传染病1887例,其中:乙类612例,丙类922例,其他传染病353例。2013年,传染病登记报告987例,其中:乙类514例,丙类452例,报告发病率375.68/10万。
  三、传染病防治
  平罗县有记载的急、慢性传染病有天花、天花、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炭疽病、麻风病、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鼠疫、结核病、性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严重,病死率高,是国家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之一。旧社会有人走街串巷种痘预防天花。解放后,国家颁布《种痘暂行办法》,种痘一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已经消灭天花为止。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者甚多,危害极大。解放后,推行白喉类毒素的预防接种,1977年以后,全县无白喉病例发生。
  麻疹是危害儿童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64年,全县麻疹发病3942例。1966年,试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发病率逐年减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传染性疾病。1966年,全县大流行发病266例。1973年,开始使用菌体菌苗,1975年,开始使用多糖体菌苗,流脑得到控制。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1958~1999年,报告42900例。全县生活饮用水改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实行肠道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痢疾发病率逐年降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加强生活饮用水及粪便管理和消毒,搞好食品卫生,消灭苍蝇,在发病地区周围人群进行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应急预防接种,采用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广泛应用抗生素。到1999年,发病率降至1/10万。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全县结核病感染率和患病率相当严重,1962年,采用卡介苗接种。1984年,开展以线索调查为主要方式的推广痰片检查。1972年,患病率2960.25/10万,1990年,1593.36/10万。1983年,死亡率为3460.60/10万。1992年,启动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年底结束,通过项目实施提高病人发现率、治愈率、传染源控制率。2008~2010年,全县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03例,治疗覆盖率100%。
  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医学临床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ARS。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全球首发病例,疾病迅速流行,报告病例平均死亡率9.3%,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和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潜伏期2~10天。2003年3~8月,平罗县全面打响防治“非典”战役,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积极防控处置,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留观258人,一般接触者家庭留观3490人,对4067人外来、外出返乡、发热人员进行微机监控及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工作结束后,全县无“非典”病例发生。
  2011~2013年,开展法定传染病疫情月度、季度分析、半年及全年分析,及时将信息上传,开展麻疹、新生儿破伤风、0~14岁儿童急性乙肝病人、AFP病例、流脑及乙脑病例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及病例旬、月报工作,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和腹泻病征候群监测,开展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病例监测,为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结核病门诊登记初诊病人1587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03例,督导管理率100%,治愈率90.81%。艾滋病筛查及检测采集血样28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外来务工人员高危干预2011余人次,随访管理HIV感染者2例。2012年,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均为突发传染病疫情(水痘2起,风疹3起),波及1884人,发病143人,及时进行防治。2013年,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监测工作。对从事禽类养殖、加工、销售、贩卖等重点人群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进行宣传,开展健康干预,为禽类养殖、加工、销售、贩卖人员发放一次性口罩、帽子、洗手液等防护干预用品,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落实结核病防制及督导工作,完成结核病定点医院“三位一体”防治模式运行。全年门诊登记初诊病人695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3例。县级各医疗单位共登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153例,报告153例,报告率100%;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78.91%。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