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旧式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6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旧式教育
分类号: G40
页数: 2
页码: 1279-12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罗县旧式教育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社学、义学、私塾、书院和学宫。
关键词: 平罗县 教育 社学

内容

一、社学
  明初,平虏(平罗)城设社学1所。清乾隆年间,有社学5所,即本城、西河堡、李纲堡、洪广堡、宝丰城各1所。
  二、义学
  清道光四年(1824),县知事徐保字购买县城西南房屋数间,办起义学1所,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全县有义学6所,即县城汉民义学1所,回民义学1所,头闸、黄渠桥、石嘴山、虞祥堡义学各1所。
  三、私塾
  平罗县私塾有三种:其一,有学识、声望高的塾师设馆办学;其二,地方绅士或富裕家庭办学;其三,联合办学,全县各大村庄几乎都有。平罗县私塾多为后一种。启蒙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塾址多借用寺庙或租用房屋办学。经费由学董向学生家长筹集。塾师薪金(束脩)由就读学生家长公摊。塾师多由秀才、有一定学问者担任。私塾学子最多达20余人。
  四、书院
  清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宋维孜在县城内建讲堂和书房,欲设书院,因宋被罢官而未果,只有书院之名。乾隆三十年(1765),知县李鸣勋在县城西大街朗润堂招生授课。乾隆四十九年(1784),知县王世治将“添葺房舍”正式命名“兴平书院”,至乾隆六十年(1795),知县张炳继续办学,其后停办。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王楚堂捐资筹款扩建,招生授课,改名“又新书院”,其后学员众多。道光五年(1825),知县徐保字将大公馆改设书院,又得县绅俞德渊投资扩建,仍名“又新书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张梯与绅士捐资重修。同治年间停办。光绪三年(1877),知县任懋主持维修,复招生授课。民国4年(1915),改为本城高等小学堂。
  五、学宫
  学宫是县官府管理生员与供童生以上生员读书的学校,称儒学。平罗学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学宫在县治南,乾隆三年地震毁,六年动帑重建。”县学宫,由大成殿、庑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节义祠、尊经阁、明伦堂、斋房、学官署等建筑组成,有房屋40余间。采取一年一贡,廪生20名,增生20名,每年岁考。考取文、武生各8名,科考取文生8名、武生64名。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废科举考试。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