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34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计划
分类号: D922.291
页数: 7
页码: 763-7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计划、机构、计划编制、计划实施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计划 情况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54年,平罗县计划统计科成立。1956年7月,平罗县计划委员会成立。1971年,改为平罗县革命委员会计划统计局,1973年,更名为平罗县计划委员会。1984年2月,县计委与县经委合并成为平罗县计划经济委员会。1997年4月,更名为平罗县计划经济局。2002年5月,计划经济局分为发展计划局和经贸局,2004年,合并为平罗县发展和改革局。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一、计划编制
  平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年限分为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按内容分为综合计划和专业计划。
  长期计划有:《平罗县1963~1972年恢复和发展农业十年规划》《平罗县1978~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平罗县1981~1990年国民经济发展“六五”计划和“七五”设想》《平罗县1981~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轮廓设想》等。
  中期计划,主要编制“一五”至“十二五”共12个五年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划编制主要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文教卫生和财政逐步增加到“十二五”计划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财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民生活和计划生育、人口、环保、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县人民政府围绕全面建设产业突出、环境和谐、民生幸福的西部百强县目标,明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攻方向、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制定《平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2元,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从1953年起,基本上每年都制订和下达年度计划,“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个别年份,仅制订农业、工业两项计划。
  二、计划实施
  长期计划:大都是纲要性的草案,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期计划:“一五”计划是在三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实施的。坚持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农业生产比1952年增长1.9倍,工业生产增长16.8倍,交通运输业完成修复城乡主要集镇公路的任务,货运量增长1倍,财政收入超额1.9%,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63.6%,中小学生入学率增长73.6%,医院病床增长9倍。
  “二五”计划的编制实施正值“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1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3年调整,到1965年,全县工农业生产略有恢复,财政收支逐步好转,全县经济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三五”计划,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计划的实施处于半无政府状态,农业生产下降8.2%,工业生产仅增长0.3%,公路货运量仅完成52.1%,商业零售额完成74.2%。
  “四五”计划实施期间,平罗县贯彻全国及自治区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农业生产增长80.6%,工业生产增长3.2倍,尤其是扩建和新建化肥、水泥、煤炭、炼焦、农机修造、造纸和面粉加工等七项工业企业,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财政收入比“三五”计划期间增长1.2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2倍,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三五”末下降28.2‰。
  “五五”计划实施的头一年,工业生产虽然连续4年增产,但基本建设投资扩大,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1978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经济工作中的错误。1979年4月,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平罗县国民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六五”计划,执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平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9%;市场初步形成多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商业网络,全县商品零售、饮食、服务业摊点比“五五”计划末增加20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效果好,投资总额比“五五”计划增长1.1倍。
  “七五”计划,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首位,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化,农业、工业生产有突破性发展。截至1990年年末,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4.87%,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8.43%,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6.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9.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
  “八五”计划,加强和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形成以煤炭及煤炭深加工、高耗能、化肥、造纸、亚麻、建材、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工业体系。199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8%;农业总产值3.1亿元,粮食总产量17.5万吨;工业总产值2.1亿元;建成2500门程控电话,开通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系统,建设有线电视台,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位率达到1.6张/千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达3.8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86元,比1990年增长76.8%;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985元,平均每年增长10%,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5亿元。
  “九五”计划期间,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紧抓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历史机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商家到平罗县投资办厂置业,引进项目15个,引进资金9060万元。全县工业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多方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实力增强。2000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1.42亿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县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主,蔬菜及各类经济作物,牛、羊、猪、鸡全面发展的畜牧业,粮食加工贩运、皮毛绒加工贩运的商品流通业,清真牛、羊肉市场的购销业,蔬菜脱水为主的加工业的农业发展格局。“九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1元。
  “十五”计划,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工作全局,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速度,深化企业改革,全县工业由速度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科技型快速转变。巩固完善太沙、崇岗两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石嘴山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全县形成煤炭精深加工、冶金、化工、造纸、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由21家增加到54家,其中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4家。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84亿元,年均增长25.95%,工业增加值达10.54亿元,年均增长12.3%。工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5.04%。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等重大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壮大以脱水菜、清真牛羊肉加工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39.2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5%提高到40%。劳务和养殖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0元。
  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投诉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十五”期间引进资金3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年均增长15.1%。城镇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36.7%。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立。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20元,年均增长9.02%;县级财政收入2.64亿元,年均增长6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比2000年增加2.8亿元。
  “十一五”计划时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等,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推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强县、调整转型、项目带动、开放合作、改善民生”五大战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9%,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产业化升级加快,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三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特色优势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一批国内500强企业、知名企业落户平罗。实施县城“西拓东扩”战略,城市面貌发生巨变。全面推进黄河金岸十大项目建设、“一城两翼”战略布局进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村队企业化、农村信息化、城乡居民医保等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在全国、全区、全市有位置、有亮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成绩突出。坚持环境立县,生态优先,5年累计造林19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1.7%,生态湖泊湿地达到6800公顷;严控工业污染“三废”排放,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2%,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280天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0.1亿元,县本级财政收入11.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6.24元。2008年,平罗县首次跻身西部百强县;2009年,被评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范例;2010年,位列西部百强县第60位。
  “十二五”三年间,突出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发展,实施调整转型、产业强县、同城对接、项目推动、生态文明、改善民生六大战略,抓项目稳增长,抓招商保投资,抓服务提效率,抓民生促和谐。推进工业经济实现精细化工、多元合金、煤化工、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的“四个双百亿”工程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金鹿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升级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出口化工(活性炭)工业示范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精细化工)示范基地。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西区宏泰商业广场、国际建材城、沙湖水镇等项目,商贸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新动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中粮、黄渠桥羊羔肉等品牌效应扩大。2013年,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达到33.48万吨。新建、扩建投资过千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11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4.4万头、202万只。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举办中国宁夏·平罗第二届种业博览会,提升平罗种业知名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费报销比例双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困难群众迁入新居。促进生态转型发展,节能减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废物回收利用和烟气余热循环化利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生态移民区、工业园区、景观水系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及湖泊湿地恢复治理,生态涵养功能明显增强。实施国土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等重点工程,改造盐碱地5400多公顷,新增耕地4500多公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9.4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72元,万元GDP能耗下降6.87%,四项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荣获“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市县”,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86位。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