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3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存款
分类号: F830.48
页数: 2
页码: 752-7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存款情况,分别记述了单位存款、个人存款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单位存款 个人存款

内容

一、单位存款
  1950年,根据政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凡有现金收入的单位每天收入的现金,除准留限额外,均于当日送存银行。各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一律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各项存款余额不断增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大批集团企业和大中小型企业建成,各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改善金融服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单位存款逐年上升。全县金融机构单位存款余额1950年1.2万元,1960年797.2万元,1970年748万元,1980年2756.7万元,1990年5059.1万元,2000年3515.2万元,2005年3.78亿元。2010年,达到64.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39亿元,财政存款4.19亿元,机关团体存款1.05亿元。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单位存款33.5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14.3亿元,定期存款5.66亿元,保证金存款13.57亿元;财政性存款2.32亿元;临时性存款2871万元;其他存款1014万元。在单位存款中,国有商业银行10.03亿元,政策性银行0.5亿元,农村信用社16.79亿元。
  二、个人存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人储蓄较少。1950年末,仅有0.6万元。金融机构贯彻“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向人民群众宣传储蓄的意义和作用,开展储蓄工作。1952年,开办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有奖定期储蓄和定额储蓄。1957年末,储蓄余额增加至124万元。“二五”期间,随着主要乡镇及工矿区金融基层网点的建立,组织职工一面宣传动员,一面背包上门收储,到1960年,城乡储蓄增至282万元。“三五”期间,在各机关单位职工中广为宣传,动员储蓄,到1970年,城乡储蓄额为230.2万元。20世纪80年代后,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银行和信用社加强储蓄工作,城乡储蓄额逐年增加。1985年末储蓄额为5231.9万元,1990年增至1.57亿元。20世纪90年代后,县域经济迅猛发展,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储蓄意识增强;金融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储蓄存款快速增长。1995年,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6.06亿元,2000年为10.33亿元,2010年达到45.08亿元。其中活期存款24.4亿元,定期存款20.7亿元。储蓄存款中,国有商业银行11.40亿元,农村信用社29.02亿元,其他金融机构4.34亿元。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78.41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15.42亿元,农村信用社42.64亿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