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物资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30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物资管理
分类号: F251.43
页数: 6
页码: 679-6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物资管理,物资经营、物资供应、物资流通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物资 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55年8月,甘肃省木材公司银川分公司平罗木材经销处成立,1958年撤销,在平罗县计划委员会下设物资采购站。1962年2月,撤物资采购站,设物资供销公司。同年9月,撤物资供销公司,成立平罗县物资局。1969年9月,县物资局革命领导小组成立,1978年1月恢复县物资局。1992年4月,平罗县物资总公司成立,与县物资局一套人员,两个牌子。1997年5月,撤县物资局和物资总公司,与县商业局合并成立平罗县商业物资总公司。
  1978年10月,县物资局下设燃料公司成立,1986年1月,木材建材公司和金属机电化轻公司成立,1986年12月,物资贸易中心成立。1997年,物资、商业合并,对燃料公司实行跨行业兼并,金属机电化轻公司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木材公司、物资贸易中心实施破产。
  第二节 物资经营
  一、物资来源
  1962~1984年,县物资局经营的木材、钢材、机电、化轻等物资主要是由上而下计划分配调拨而来。一年一度的分配指标由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物资管理局共同下达,县物资局想方设法订上、购到、供应好,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1985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物资流通体制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行计划内外经营的双轨制,国家缩小指令性计划比重,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计划外物资由过去只经营“三类物资”发展到“一、二类”和“三类物资”都经营。
  1989年,县木材公司计划外销售木材5756方,是计划分配的2倍。到1991年,计划外各类物资购进平均已达到计划分配物资的72%,其中木材、水泥、煤炭达到100%,建材达到99%,化轻产品达到80%以上。之后,物资系统的物资经营由原来靠计划调拨逐步过渡到以市场竞争求生存。
  二、物资供应
  1962年前,由于国家物资紧缺,物资部门仅从事木材、钢材、水泥等物资的供应。1962年后,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到1965年,经营的物资发展到建材、机电、化轻、金属等产品。“文化大革命”期间,物资购进、销售大幅度下降。1978年后,经营范围、物资品种逐年扩大,到1987年,经营的物资有木材、建材、金属(包括钢材)、机电、化轻、燃料(包括煤炭)六大类1300多个品种。到1997年物资企业改制破产止。
  三、供应原则
  1978年前,在物资供应工作中,县物资部门坚持“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重点后一般原则,把有限的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1978年后,以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指导市场,以市场补充计划,既保证重点,又兼顾一般。在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总方针时期,物资供应按照农、轻、重次序安排;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优先保证农业、能源、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基础部门的供应。1983年,根据自治区的安排,优先供应轻纺、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和企业挖潜改造等方面所需物资。不同时期,物资供应和重点各有侧重。
  四、供应范围
  县物资部门物资供应的范围主要是农业、县属企业、基本建设和轻工市场。
  (一)农业
  1978年前,供应农村的物资,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防洪抗旱、水利设施、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机械和中小家具制造、维修以及农民盖房。其中钢材占年供应量的40%~48%,木材占40%~50%,水泥占46%~50%。1978年后,供应农村的物资比例相应减少,但供应数量仍逐步增加,如木材供应比重是50%,但供应量由1983年的1100立方米增加到1989年的4624立方米。
  (二)县属企业
  1974~1978年,每年供应县属国营、集体企业用于生产维修、农机制造修理的钢材占50%~80%,水泥占50%~56%,木材占50%~57%。1978年后,供应县属企业的物资数量逐步扩大。1983年,钢材、水泥、木材供应量为90吨、300吨、600立方米,1991年,分别为762吨、2.12万吨、876立方米。
  (三)基本建设
  1982年后,县属地方国营工业企业、二轻企业搬迁、扩建、新建等基本建设用材增多,对其他方面的物资供应相应减少。1983~1991年,供应钢材9426.8吨、水泥16.11万吨、木材1.97万立方米,分别占供应量的54.7%、77%和32.6%。
  (四)轻工业市场
  供应轻工市场的物资,主要是县木器厂、新型建材厂、农机修造厂及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单位等生产生活用材。1983~1991年,供应钢材4842吨、木材8831立方米,分别占供应量的28.1%和14.6%。
  五、经营品种
  平罗县物资机构建立初期,经营的物资品种、数量都比较少。1979年经营的物资扩大到六大类580多种,1987年增加到130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煤炭、木材(原木、锯材、胶合板等)、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轻材料(化工产品、轻工产品、火工产品等)、建筑材料(水泥、玻璃、石棉制品、陶瓷制品、油毡、沥青、水涮石子、砖瓦等)、机电产品(车辆、机械、仪表仪器、工具磨具、电工器材)等。
  六、经营效益
  1978年以前,物资部门贯彻“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收费原则,加之经营品种、数量较少,经营效益保持在略有盈余状态。1978年后,实行“开放搞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方针,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的经营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物资企业凭借人、财、物等诸方面的雄厚势力,在生产资料的经营中占绝对优势。物资企业在抓好计划内物资购销的同时,抓计划外物资的购销,产生良好的经营效益。1985年,销售额780.9万元,实现利润34.2万元。1988~1990年,实行第一轮承包,销售额5301万元,实现利润170.3万元。1991~1993年,实行第二轮承包,销售额4773万元,实现利润131.4万元。
  1994年,由于生产资料在上年出现非正常的价格上涨,国家采取宏观调控后,又出现资金紧缺、资源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的状况,物资系统物资购销额和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价格倒挂极为突出,全系统出现严重亏损。1995~1996年,国家持续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银行压缩贷款,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家实行新税制,企业税赋增加。在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下,全系统效益继续下滑,有些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地步。此后,全系统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由于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同时面临个体、私营物资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资系统各企业逐渐退出物资供应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物资流通转向市场经济后,民营经济快速进入物资流通市场,县域内建材、金属、燃料、化工、室内装修材料等市场逐步形成,各类物资大量进入市场,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1996年,全县批发业购进木材、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及机械、电子设备总额为1033.5万元。2005年,全县批发零售业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机械设备、机动车及燃料、零配件、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销售总额为2.03亿元,2007年达到2.29亿元。2010年,全县批发零售业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金属材料及制品、机械设备、机动车及燃料、零配件、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销售总额为8.08亿元。
  第三节 物资流通
  一、仓储
  20世纪50年代,仓储设备简陋,库房、货场是借用寺庙房院和租赁民房。防潮、防雨、防鼠设备简陋。进入60年代后,陆续建起砖木、砖混结构库房、货棚、货场,备有消防器材和防雨、防潮、灭鼠等保护设施。至1988年,仓储建设主要集中在商业局系统、物资局系统和供销合作社系统,建各种库房3.06万平方米、货棚0.68万平方米、货场4.7万平方米。消防设备仅供销合作社系统建消防井17眼,设消防栓3个、消防水带300米、灭火器149具。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开始建设小型仓库。90年代中期,随着商业企业的改制、破产、拍卖,所属仓库大多拍卖给个体经营者。2000年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流通快速发展,经营理念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仓储不只局限于存储物资,仓储逐步开始社会化,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开始专业化,加速满足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业。
  二、运输
  商品运输管理是本着“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的,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来完成运输任务。20世纪50~60年代,部分商品是雇用牛车、马车、骆驼、木船运输。部分是自备胶轮大车运输,要求“快、准、安全”,在“快”字上要求按一般日行程惯例完成。县供销联社建胶轮大车队,有大车20辆,负责全系统商品运输。20世纪70年代开始组建汽车队,大胶车逐渐淘汰。20世纪80年代,有汽车、手扶19辆。20世纪70年代,商业局系统开始有大车7辆、汽车五六辆。80年代,有汽车25辆。除承担全系统运输任务外,还给外单位运输物资。物资局车队汽车发展到12辆。1984年,各系统对车辆运输实行以单车核算、利润包干等形式承包给个人。在保证完成本系统运输任务之外,承揽外单位运输任务。20世纪90年代,个体私营运输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大小不等的运输车队、运输仓储企业。2000年后,社会分工更加专业,运输、仓储、销售聚集形成现代物流。
  三、现代物流
  (一)物流概述
  2005年后,县人民政府为了培育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支持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邮政等企业的联合重组,引导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过渡。鼓励建设超市、专业店、连锁店,国美精锋电器、新百东桥家电、太平洋服饰等知名企业连锁店相继落户平罗。投资建设石嘴山物流中心,形成以平罗为中心枢纽的高效物流网络。2008年,全县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实现商品零售1.3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8%。
  2009年,平罗县商贸流通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思路,构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全县共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1922家、个体经营户399户,营业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有1个,中型商场和超市有9个。全县流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
  2010~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109国道物流产业带已建成并初现聚集效应,吉运集团石嘴山西部物流总部基地、通瑞工程机械装备销售、西部汽车城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落户。县人民政府提出促进物流业与工业五大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吉运西部物流基地、石嘴山市国际建材城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举措,发展物流企业集团,解决工业企业运输瓶颈问题。加强同惠农陆路口岸、石嘴山火车站、沙湖通勤机场的对接,构建便捷的运输网络,畅通物流渠道,促使工业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发展园区物流,推动大地、宝马、吉元、丽珠、永和泰等骨干企业,加快剥离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由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形成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体系。2013年,实施“农超对接”工程,支持宁夏塞上春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平罗县天源好又多公司建成800平方米产地集配中心1个、1400平方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1个、1000平方米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1个,推进109国道物流产业带、西部吉运物流基地、石嘴山国际建材城等商贸物流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提升县域商贸物流服务水平。
  (二)物流公司
  平罗县增瑞物流公司 公司位于老户惠民农贸市场对面,新109国道西侧,占地面积7.8公顷,投资2500万元,是集仓储、物流、汽修、食宿、停车、培训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2006年11月始建,2008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占地8.87公顷,总投资2600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商务宾馆、4万平方米停车场、2600平方米维修车间。建有商业门面房100套、修理车间100间、仓储20间、宾馆80间,停车场面积3.4万平方米,可停放大小机动车辆500余辆。该企业是城关镇村企合作项目之一,引进陕西客商投资建设,有120家汽车维修经营户和2家大型汽车销售商入驻,年营业额达6000万元,实现利润260余万元。
  平罗县恒盛商贸物流有限公司 平罗县恒盛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城关镇星火村境内,西临国道109线,北接平罗县畅瑞商贸服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底投入运营。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8.53公顷,集商贸、物流、仓储、大型货物中转站于一体。
  平罗县畅瑞商贸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城关镇老户村境内,西临国道109线,北至老户惠民市场,南接平罗县恒盛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1年5月投入运营。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约9.3公顷)。建设集宾馆、洗浴中心、停车场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项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货物代理、贸易、信息及货物配送等现代物流专业化服务。
  平罗县宏盛商贸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城关镇星火村境内,东临109国道,北接团结东路延伸段。2009年3月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4公顷,是集商贸物流、仓储、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型商贸公司。场地硬化6000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及供水、供暖等综合配套设施,仓储库房2800平方米,2011年投入运营。
  (三)物资交流大会
  新中国建立后,为扩大物资交流,繁荣市场经济,自1952年起,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未举办。物资交流大会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形式,被广大客商和人民群众所喜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世纪80年代,举办的几次物资交流会盛况空前。如1984年物资交流大会,参会摊点达780多个(不包括未做登记的个体摊贩和流动摊点),大会统计成交额189万元,1993年,达到900多万元。2000~2013年,每次物资交流大会上,工业、农业商品品种多且丰富,成交额在6000万元左右。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