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门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6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工业门类
分类号: F431.366
页数: 16
页码: 595-6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工业门累、电力、节煤炭开采、洗选和加工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工业 门类

内容

第一节 电力一、发电1953年10月1日,汝箕沟煤矿40马力立式和15马力卧式瓦斯简易发电站建成投入运行,结束矿井下油灯照明的历史,亦为平罗县境发电之始。1957年8月,汝箕沟煤矿240千瓦发电厂建成投入运行。1958年12月,平罗县发电厂建成投入运行,拥有柴油机2×150马力+1×90马力+2×60马力=510马力/5台,发电机2×75千瓦+1×50千瓦=260千瓦/3台,主要供县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民用及亚麻厂、农具厂、糖厂和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用电。1962年9月,汝箕沟煤矿大峰1×1500千瓦发电厂建成投入运行。1984年11月,宁夏平罗糖厂动力车间热电站建成投入运行,该电站担负生产期全厂的生产生活用电。
  自2005年起,投资1.5亿元的宝马化工铸造有限公司2×2.5万千瓦矸石自备电厂和投资4.2亿元的宁夏天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先后投产运行,2007年发电量为18657万千瓦小时,2008年达到47649万千瓦小时。2008年大地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建设100兆瓦煤矸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项目。
  2009年,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在平罗工业园京藏高速西侧,投资12.5亿元,建设50MWp(表示太阳能电池的峰值功率)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期1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发电。2010年,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的永和泰煤化公司利用焦炉尾气建设2×2.5兆瓦电厂。这些电厂有的自用,有的并网公用。2010年,全县发电设备容量生产能力10.5万千瓦,发电量7.43万千瓦小时。
  2011~2013年,国电光伏电站项目建成投产;宁夏天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投资7800万元,建设年产5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宁夏昌茂祥有限公司2×33000千伏安硅铁炉配套9兆瓦余热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13年,全县发电设备容量生产能力达到25万千瓦时。2011~2013年,发电量分别达到83513万千瓦小时(其中火力发电82584万千瓦小时)、167003万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146670万千瓦小时)、175013万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175013万千瓦小时)。
  二、输电1960年,大武口至平罗火车站玛钢厂6千伏配电线路架通,为平罗县网络供电之始。经过30年的增容、更新、改造、调整和扩建,截至1991年,全县架通输电线路15条513.48千米。平罗县供电局所辖配电线路有:平罗变6条:511造纸线、512简泉线、513县城线、515前五线、517机砖线、512电铁线;姚伏变4条:511姚四线、512姚贺线、513姚通线、514姚周线;黄渠桥变5条:514黄头线、516黄灵线、522黄宝线、524黄燕线、526黄高线。平罗县城主供电源由平罗变513县城线供电,所辖35千伏输电线路3条:304姚西线11.28千米、314平新线1.82千米、319平黄线21.36千米。1993年,架设平西变的511轧钢线、515县城一回线、512县城二回线、526前进线,10千伏配电线路增加到19条,总长570.36千米。到1998年,平罗县供电局所辖的配电线路达到22条577.89千米。
  1999~2003年,农网一、二期线路改造和县城网改造;2004年,陶乐撤县并入平罗县。至2007年末,平罗县供电局所辖10千伏配电线路55条,线路总长1 147.61千米,全县电力客户83531户。2011年,全县有10千伏配电线路64条,总长度1209千米,用电负荷172.36万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8.42%,供电可靠率99.83%。2013年,建设10千伏线路6.2千米,解决五堆子、庙庙湖移民区部分新建设施农业灌溉用电困难。至2013年末,全县有65条10千伏线路和1307个公变台区,配电线路1282千米,配电变压器2576台,总容量为307.4兆伏安。
  三、变电1965年11月,西大滩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为35千伏,主变容量为560千伏安/3台。1973年,主变容量为4950千伏安/2台。
  1967年11月,玛钢变电站(后改为新生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为35千伏,主变容量2800千伏安/2台。1976年1月,主变容量为1000千伏安/1台。
  1967年11月,黄渠桥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为35千伏,主变容量为1000千伏安/1台。1979年初,主变容量为3800千伏安/2台。1979年10月,主变容量为6000千伏安/2台。
  1969年11月,姚伏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为35千伏,主变电量为560千伏安/1台。1979年,主变容量为5800千伏安/2台。1979年10月,主变容量为6000千伏安/2台。
  1974年1月,平罗县化肥厂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为35千伏,主变容量1800千伏安/1台。1976年1月,平罗火车站变电站在化肥厂变电站的基础上扩建投入运行,电压35千伏,主变容量为5800千伏安/2台。(化肥厂变电站同时停运)1979年,主变容量为9800千伏安/2台。1986年9月,主变容量为25000千伏安/1台。1987年9月,主变容量为56500千伏安/2台。
  1986年6月,太西洗煤厂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压35千伏,主变容量为5600千伏安/1台,暂因负荷不足,用3150千伏安/1台。
  1993年,平西变电站投入运行。平罗县供电局的10千伏配电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共681台,装见容量63380千伏安。
  1998年,渠口变电站投入运行,全县配电变压器711台,装见容量74120千伏安。2005年,宁夏精细化工基地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
  截至2010年末,平罗县供电局供电营业区域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主变15台、10千伏开闭所1座。
  四、电力销售2010年,销售电量538132.96万千瓦时,售电收入224647.79万元(含农网)。1~12月五项代征费18380.13万元(其中农网还贷资金10557.79万元、城市附加费2691.67万元、三峡基金2148.68万元、库区移民扶持基金858.48万元、可再生能源附加2123.50万元)。差别电价累计0万元。1~12月平均售电单价417.46元/兆伏时(含农网),比同期的349.64元/兆伏时,升高67.81元/兆伏时。1~12月应收232470.12万元,实收电费232470.12万元,累计回收率100%。2010年,工业销售电量521461.31万千瓦时,其中:高耗能销售电量477458.82万千瓦时。硅铁行业电量239071.07万千瓦时,电石行业电量182549.58万千瓦时,碳化硅行业电量55838.17万千瓦时,煤炭采选业用电量为4055.2万千瓦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为1073.31万千瓦时,造纸业用电量为831.35万千瓦时。非工业用电销售电量5893万千瓦时。2011年,销售电量71.07亿千瓦时。2012年,销售电量66.41亿千瓦时。2013年,销售电量90.08亿千瓦时,售电收入37.97(含农网)亿元。
  第二 节煤炭开采、洗选和加工一、煤炭开采县境内位于贺兰山中段的石炭井矿区,有效含煤面积20.1平方千米,煤炭储量为33173.5万吨;汝箕沟矿区,有效含煤面积19.6平方千米,储藏优质无烟煤,即太西煤65028.2万吨。县境煤炭开采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民国35年(1946),平罗汝箕沟有煤窑21个,打碨口(今大武口)有煤窑9个。年产量38495吨,其中平罗汝箕沟17445吨,打碨口5000吨。”新中国成立后,在私营煤矿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宁夏新华第一煤矿、平罗县第一煤矿成立。1952年,两个矿合并改名为地方国营宁夏第一煤矿,1954年改名为宁夏汝箕沟煤矿。矿井生产能力由1949年的7920吨增加到1990年的90万吨。1972年,白芨沟煤矿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到1983年生产能力达120万吨。1970年,平罗县煤矿建成投产,经过20年的扩建和改造,到1990年,生产能力达8.1万吨。
  1973年,大峰露天矿建成投产,生产能力90万吨。1971~1987年,国营前进农场,汝箕沟煤矿经销公司,灵沙、前进、宝丰、五香、姚伏、崇岗等公社(乡)和县农牧场,在自治区煤炭厅划给平罗的乡镇集体采煤区开挖小煤窑24处、井口81个。1981年,集体小煤窑经过整顿后,只保留五香、头闸、前进、宝丰、渠口、县农牧场、前进农场和汝箕沟煤矿经销公司等7家小煤窑。平罗县有6家小煤窑联合成立平罗县联营煤矿。到1990年,集体小煤窑实际生产能力为17万吨。
  1959年1月,代开煤田建井公司成立(后改为贺兰山建井公司),矿井建设全面展开。1960年,石炭井矿务局组建,担负矿井开发任务。1961年,石炭井矿区2号井首先建成投产,至1970年,矿区共建成矿井5对,年原煤生产能力285万吨。石炭井矿区所产的焦炭,具有强度高、孔隙大的特点。主焦煤经大武口洗煤厂洗选后,供酒泉、包头钢铁公司使用。石炭井地区历代属平罗辖地,1963年7月划归石嘴山市辖。1985年5月,前进、二闸、高庄、黄渠桥、渠口、五香、头闸、崇岗、下庙、通伏、姚伏11个乡镇,在自治区煤炭厅划给平罗县的石炭井清水沟采煤区开挖小煤窑。该采区烟煤储藏量660万吨,原煤发热量4200卡/克,是火力发电的燃料。1986年8月,11个小煤窑联合成立平罗县清水沟煤矿,年生产原煤能力10万吨。1990年,因烟煤的发热量低,不适于发电而停产。5年时间采煤54.7万吨,创产值按当年价计555万元。截至1996年,县境内有独立核算煤炭开采企业6个、村办煤炭采选企业11个,原煤产量122.03万吨,洗煤43.72万吨,工业总产值12333万元。
  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国家资源造成浪费和破坏的小型煤矿陆续关闭。到2000年,县境内仅有宁夏汝箕沟煤矿、平罗县大石头煤矿等规模以上煤炭开采企业5家,其中县属煤炭开采企业原煤产量30.92万吨,工业总产值12264.9万元;2005年原煤产量仅1.47万吨。2005年、2006年,将大石头煤矿、陶乐煤矿分别进行改制、拍卖给神华宁煤集团,县境内已无县属煤炭开采企业。
  二、煤炭洗选1969年,大武口洗煤厂建成投产,年处理原煤能力为300万吨。石炭井矿区和呼鲁斯太矿区生产的焦煤,经该厂洗后满足包头钢铁公司和酒泉钢铁公司炼焦精煤的需要。1968年、1969年,在大峰露天矿、白芨沟矿建成两座大型原煤筛选厂,年筛选精煤330万吨,主要为国内化工、冶金等行业提供规格粒度的无烟块煤。1986年,太西洗煤厂投产,址在平罗火车站西北1.5千米处,年处理太西原煤210万吨。经太西洗煤厂洗后的煤专供高炉喷吹、生产碳素制品和出口需要。1989年,平罗县宝丰镇洗煤厂投产,址在石嘴山钢厂,年洗选原煤1万吨,经洗过的烟煤,专供冶金用炼焦精煤。
  2000年,县境内有规模以上和乡以上独立核算煤炭洗选企业3个,洗煤19.49万吨,工业总产值966万元,2005年和2008年分别增加到11个和36个,洗煤量分别为131.83万吨和308.61万吨,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9795.3万元和277335.6万元。其中,2008年,宁夏晟晏煤制品有限公司、平罗翔龙工贸有限公司、平罗长荣工贸有限公司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32778万元、32500万元、13901万元。2009年洗煤产量298.88万吨,同比下降5%。2010年洗煤产量413万吨,同比上升22.9%。2011~2013年,按照石嘴山市和平罗县人民政府规范发展煤炭市场的要求,对全县各类洗煤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鼓励支持洗煤企业建设储煤仓,对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洗煤企业实施关停。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煤炭洗选企业28家,洗煤产量368.02万吨。
  三、煤炭加工(一)炼焦清代,平罗县以烟煤为原料采用地窖子土法炼制焦炭,当时,当地人将焦炭叫“蓝炭”。至20世纪60年代,延用土法炼焦技术,炼制焦炭多为个体户。1970年3月,平罗县炼焦厂建成投产,址在内蒙古阿左旗呼鲁斯太,当年土法炼焦5000吨。1980年,阿左旗收回矿区地盘,煤源炼焦,迫使停产。1983年开始,购买烟煤恢复小型炼焦。1985年9月,在原厂址恢复生产,年产焦炭6767吨。1990年,产焦炭1.6万吨。1987年,前进、五香乡炼焦厂建成投产,一些私营小炼焦厂也相继建成投产。1990年,平兰焦化厂建成投产,年生产冶金焦能力为5万吨,回收煤焦油能力2500吨。1990年,全县生产焦炭9.2万吨。
  1990年后,焦炭销售出现困难。1997年,对县境内的8座土炼焦炉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小炼焦厂实施关停。2000年,县境内仅有规模以上炼焦企业1家,生产焦炭4.96万吨,工业总产值1697.7万元。
  2000~2005年,平罗县阳光焦化有限公司、宁夏金海永和泰煤化工有限公司、平罗县翔泰煤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焦炭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县境内规模以上炼焦企业3家,全县焦炭产量31.99万吨,工业总产值13140.9万元。2008年为5家,产量16.28万吨,工业总产值11亿元。2010年,焦炭产量34.44万吨。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炼焦企业5个,焦炭产量111.32万吨。
  (二)活性炭、碳素1986年,原平罗县糖厂改为平罗县碳素制品厂,转产碳素制品。1987年,姚伏镇、通伏乡在全县率先办起活性炭厂,随之部分私营企业也建厂生产,至年末全县有11家大小不等的锻烧煤、活性炭、电极糊等碳素制品生产企业,产量近千吨,销往河北、浙江等地,并出口到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1995年,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为2.02万吨,2000年,达到39.36万吨。
  2000年,平罗县把活性炭产业确定为全县五大工业产业之一,力争打造成全球净水活性炭基地、亚洲碳素电极基地。平罗县按照“抓大、关小、上新、延长”的结构调整思路,对污染重、能耗高、工艺差的小企业依法关停,通过调整,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企业3家、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企业4家,全县石墨及碳素制品年产量1.98万吨、活性炭1.41万吨。
  2005~2010年,平罗县抢抓全球环保产业全面提速和市场空间急剧扩增的有利时机,发展压块性活性炭、空气净化用活性炭、专用活性炭、微球活性炭等产品;延伸开发干法脱硫/脱硝活性炭、天然气储存用活性炭、活性炭加工制品、活性炭电容器等高档次、多用途的下游产品,形成以宁夏蓝白黑活性炭有限公司、宁夏广华奇思活性有限公司、宁夏天福活性炭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活性炭产业集群。2008年,全县活性炭生产企业47家,年生产能力达到7.15万吨,年产活性炭2.38万吨。全县活性炭产量占到全国50%,宁夏的60%;柱状活性炭80%用于出口,占国内出口量的70%以上,市场占有量占世界的50%。碳素生产企业形成以中煤宁夏增炭剂厂、宁夏永威炭业有限公司、平罗县万达碳素制品有限公司等11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的石墨及碳素制品企业群。2010年,全县35家碳素生产企业生产石墨及碳素制品18.81万吨。
  2011~2013年,改造提升煤基碳材产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形成煤—气化—煤化工、煤炭—建材等产业链。全县成品活性炭生产能力达7.15万吨,研制出四大系列30个品种的高中档活性炭产品,生产的气相吸附、变压吸附、溶剂回收等品种的活性炭,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UL产品认证。碳素主导产品为大截面炭电极、增炭剂、电煅煤、普煅煤等。2013年,活性炭产量达到3.96万吨,石墨及碳素制品28.3万吨。
  第三节 冶金一、炼铁县境廉县遗址残存大量锈铁块,表明平罗县在西汉就掌握炼铁技术。民国34年(1945),马鸿逵在汝箕沟、清水沟办起两个炼铁厂。1958年9月,平罗县抽调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9400余人,在贺兰山汝箕沟至石炭井一带,利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铁、炼钢)、群(群众运动)”。在“全民大炼钢铁”的基础上,县上在贺兰山腹地办起县属石炭井铁厂、大磴沟铁厂、清水沟铁厂;姚伏公社办起汝箕沟铁厂。截至1960年,因炼出的生铁质量低,总产量只有6000余吨,亏损100余万元而停产。
  二、铁合金1980年,县铁合金厂建成投产,是宁夏第一个生产75号硅铁的厂家。1982年生产硅铁1383吨,1984年生产2475吨。1985年开始,前进第一铁合金厂、贺兰山联营铁合金厂、前进第二铁合金厂、县机砖厂铁合金厂、县机械厂铁合金厂相继建成投产,主要生产75号硅铁。到1990年末,6家铁合金厂拥有硅铁冶炼炉22台,其中:6000千伏安/2台,1800千伏安/17台,1250千伏安/1台,1000千伏安/1台,560千伏安/1台,年产铁合金1.94万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县境内铁合金企业只剩下县铁合金厂,前进一铁、二铁;其他铁合金企业因亏损关闭。2000年,全县3家铁合金生产企业就有2家亏损,铁合金产量逐年减少,2000年,产量仅为1.92万吨。
  自2000年起,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请进来”为主的开放战略,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客商到平罗县投资建厂。鼓励、扶持原有企业技改、扩建,提升工业规模,拉动产业升级。宁夏平罗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转产以电石、双氰胺、石灰氮等为主的新产品。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铁合金生产企业增加到12个,年产量5.47万吨,工业总产值74585.3万元;2007年,分别达到20个,23.37万吨,187387.1万元。2008年,全县有铁合金生产企业28家,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7.9%。主要产量:硅铁16.8万吨,稀土合金1.8万吨,硅钙合金1.3万吨,硅锰合金1.3万吨。2010年,冶炼行业有生产企业25家,总炉台54台,其中有3台稀土合金(球化剂)、2台铬铁合金、8台硅钙合金、15台镍铁合金、7台硅锰合金。产能40.41万吨/年,年产量46.45万吨,产值11.1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值的10.1%;实现工业增加值3.9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0.6%。主要产品有硅铁、稀土合金(球化剂)、铬铁合金、硅钙合金、镍铁合金、硅锰合金,销往全国各地。
  针对市场变化和国家限制高耗能产业政策,自2005年起,平罗县充分发挥矿产资源、技术等比较优势,对铁合金企业进行整合,支持高耗能企业建设热电联产自备电厂项目,实施煤—电—高耗能一体化经营战略,重点发展煤电、硅铝钡、硅钙钒、硅锰铬、硅钙铝等铁合金系列产品—合金粒、合金线、合金粉剂、包芯线、炉料等产品产业链。
  2011~2013年,按照“拆小建大、等量置换”和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总量控制、综合利用、提高产业聚集度、组团发展原则,推进铁合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订平罗县高载能企业搬迁方案,在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冶金专业园区,成立宁夏金海昊越冶金集团,鼓励和帮助平罗工业园区内装机总量在5万千伏安以下、单机容量在12500千伏安及以下的铁合金高载能企业进行搬迁。2011~2012年,铁合金产量分别为46.4万吨、54.97万吨。2013年,全县有规模以上铁合金生产企业20家,铁合金产量72.61万吨,其中硅铁产量7.89万吨,锰硅合金52.25万吨。
  三、锌冶炼2003年,宁夏隆韩锌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生产有色金属锌,2005年,锌产量为5740吨,工业总产值4953.7万元;2007年,为4280吨,工业总产值9966.6万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量仅为2259吨,工业总产值3236.4万元。
  四、碳化硅20世纪90年代初,县煤矿筹建的碳化硅厂建成投产,1994~1995年,进行碳化硅技改扩建,1996年,实施2000吨碳化硅微粉技改项目,组建平罗县碳化硅集团公司。2000年,工业总产值9354万元。由于市场变化和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严重亏损,停产关闭。90年代中期后,宁夏天净电能晨光碳化硅分公司、平罗县滨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平罗县荣昌碳化硅有限公司、宁夏众诚煤炭有限公司等一批碳化硅生产企业落户平罗。2008年,全县碳化硅生产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有碳化硅料线63条,设计能力18.8万吨,总产能为10万吨,生产碳化硅5.78万吨,工业总产值2亿多元。主导产品为颗粒和粉状,产品主要用于炼钢脱氧剂、高精密研磨材料、涂层材料和环保材料等。2011年,全县有碳化硅生产企业5家,总产能8万吨,主导产品为颗粒和粉状。形成的碳电极、炭块、增碳剂等主导产品,在全区乃至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2013年,碳化硅产量分别为7.4万吨、9.79万吨。
  第四节 化学工业一、化肥1974年,平罗县化肥厂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合成氨3000吨。1977年,挖潜扩建后,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1986年,经技术改造后,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2万吨。1990年,生产合成氨1.34万吨。1996年,全县合成氨产量1.59万吨,氮肥1.19万吨,2005年,为3.28万吨。2006年,因市场因素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县化肥厂停产关闭。
  二、塑料制品1975年,平罗县印刷厂设塑料制品车间,1977年5月,塑料制品厂成立。1984年12月,塑料公司成立,下设塑管材、塑料包装制品、钙塑制品3个厂,后改为平罗县塑料一厂、二厂。主要产品有聚乙烯塑料管、塑料薄膜、聚丙烯丝膜等。1988年,生产塑料制品424吨,1995年达到734吨。抗静电塑料管1983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1998年,两厂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0年后维持小批量塑料制品生产。
  三、电石及双氰胺2000年后,宁夏兴平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把硅铁炉转产为电石炉,并将80%的电石深加工成石灰氮和双氰胺,到2008年,形成年产电石近25万吨、石灰氮14万吨、双氰胺3万吨、电子级双氰胺5000吨、单氰胺水溶液5000吨的生产能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双氰胺化工产品基地。关停、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发展25000千伏安以上的密闭式电石生产装置,开发以电石为原料的PVA等下游产品。2006年,宁夏大地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40千伏安密闭电石炉—100兆瓦热电联产备电厂—60万吨煤化工—6万吨合成氨循环经济项目。到2008年,形成年生产电石35万吨、石灰20万吨、焦炭20万吨、合成氨6万吨、液氨3万吨、碳铵12万吨、自产电5亿度的能力。宁夏平罗宝马化工铸造有限公司、宁夏凌云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以电石为原料的下游高科技产品,延伸产业链条。2005年,全县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生产能力达到73.2万吨,年产46.41万吨;2008年,规模以上电石化工业生产企业达到9个,生产能力达到86.5万吨,年产48.98万吨,占全自治区总产量的24.8%,工业总产值14.6750亿元。2010年,有电石生产企业8家,年产能力114吨,碳化钙(电石)产量70.3万吨。
  2012~2013年,宁夏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一期10×31500千伏安密闭电石炉项目和二期6×31500千伏安密闭电石炉。金海峰晟朝阳化工公司实施电石化工循环经济项目,一期建设1.5万吨双氰胺项目,投资9000万元;6万吨石灰氮项目;年产60万吨白灰加工项目,投资1800万元。2012年,全县碳化钙(电石)产量134.43万吨,双氰胺产量4.74万吨。2013年,碳化钙(电石)和双氰胺产量分别达到159.21万吨、5.47万吨。
  四、化学农药2004年,宁夏三喜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平罗,投资1.2亿元生产6000吨多菌灵、1000吨敌草隆项目,于2005年建成投产,当年产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10623吨,产值35235.4万元。平罗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三喜科技园,扶持企业发展以光气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群,吸收格瑞、天喜、罗氏、新加成等企业入驻。2008年,三喜科技年产1万吨草甘膦和2万吨甘氨酸生产线建成投产,格瑞公司年产1.5万吨双甘膦项目建成投产,全年生产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22843吨,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2008年,形成光气1万吨、多菌灵1万吨、低草隆3500吨、利谷隆700吨、异丙隆200吨、绿谷隆50吨、草甘膦1万吨、甘氮酸3万吨的生产能力。2010年,化学农药制作企业2家,工业产值5.1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6%。2011年,生产杀菌剂原药8194吨、除草剂原药3153吨。2012年,生产杀菌剂原药8580吨、除草剂原药9853吨。2013年,生产杀菌剂原药10285吨、除草剂原药17861吨。
  五、生物制药2012~2013年,丽珠集团宁夏新北江制药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年产美伐他汀40吨、霉酚酸50吨、洛伐他丁120吨、盐霉素600吨、恩拉霉素760吨项目。丽珠集团宁夏福兴制药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7000吨L-苯丙氨酸、500吨卡那霉素项目。
  六、其他化工1970年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土法生产由山东引进的防除菟丝子(黄藤子)的高效菌剂——鲁保1号,17年共生产鲁保1号6.9万公斤,1986年停产。20世纪8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期间,相继办起五香化工厂、工贸公司、社会福利化工厂、稀土合金厂、周城化工厂、宝丰糠醛厂、县化工厂7家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泡花碱、尿醛胶、烧碱、稀土、合金、涂料,年产量分别为1769吨、191吨、5吨、100吨、200吨、78.3吨。到1990年,只有宝丰糠醛厂生产,其他企业先后停办。2006年宝丰糠醛厂也停产。第五节轻工一、造纸民国21年(1932),平罗县始用麦草、马莲草、破布、乱麻等原料土法造纸。1971年,国务院“五七”干校造纸厂建成投产。1972年,将造纸厂移交平罗,更名为国营平罗县造纸厂,主要生产油光纸、黄板纸、箱板纸、卫生纸、餐巾纸等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7580吨,1990年,实际产量为3500吨。1986年,宁夏地矿局探矿队造纸厂建成投产,1989年,更名为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造纸厂,主要生产油光纸、高强瓦楞纸。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000吨,1990年,实际生产量为2500吨。1988年,平罗县第二造纸厂建成投产,1989年生产量为400吨。至1996年,全县共有机制纸及纸板制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家,生产机制纸5639吨、机制纸板8250吨,工业总产值3837.6万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淘汰小造纸生产。2000年,县境内仅有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县造纸厂)和宁夏伊斯兰地质造纸厂2家造纸企业,生产机制纸10569吨、机制纸板19141吨,工业总产值13015.7万元;2005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45362吨,工业总产值23090.3万元。2005年,宁夏伊斯兰地质造纸厂停产。沙湖纸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废水综合治理和技改扩建项目建设,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7年,机制纸与纸板产量达到43684吨,工业总产值达到22375.6万元。2008年,为40112吨,产值22986.3万元。2010年,生产机制纸8万吨,其中:生活纸5.5万吨,瓦楞纸2.5万吨,完成产值2.68亿元。2011~2012年,机制纸产量分别为5.5万吨、4.19万吨。2013年,因多种原因,造纸厂停业。
  二、印刷新中国成立前,平罗县城有私营石印局1家。新中国成立初,有私营石印局2家,1956年合并为印刷组。到1973年更名为平罗县印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用户订货生产各种印刷品,主要产品有账、表、单据、课本、作业本、纸箱等,1980年,工业总产值149万元,实现利润14.8万元。1980年后,平罗县回民高级中学印刷厂、西轴印刷厂、周城印刷厂、富民福利印刷厂、城西印刷厂相继成立,个体、私营印刷行业逐步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原集体所有印刷企业先后停产、关闭,县域内非正式出版物印刷及零星印刷均由个体、私营印刷行业承印,规模较小。
  三、纺织、缝纫、皮革加工(一)纺织民国年间,县境居民用手工拈或纺车纺棉、毛、麻线,手工织衣、裤、鞋、袜、手套、围巾的工艺较为普遍。县城有少数用手摇机织袜子的私营工匠。1943年,平罗县绅士募资建纺织厂1家,有纺线车、纺毛车90架,有织布机、织毯机、整经机6台,起毛滚3个,主要生产土布、毛布、毛毯。1952年,全县有毛口袋匠、麻绳匠、织袜匠12户,农村有轧花厂9家。1956年,麻绳组、口袋毡业组转为毛棉麻社,专门加工棉花、麻绳、毛制品等。1960年,平罗县亚麻厂投产,主要生产亚麻纤维。1973年,县皮毛制品厂设地毯车间,1975年8月,县地毯厂成立,至1986年11月,生产地毯9180.75平方米。1980年,县福利厂投产,主要从事轧花、织线衣、织线手套。1982年,大武口建材厂涤纶厂投产,主要产品有涤纶花达呢、小方格呢。1985年,城关亚麻制品厂投产,主要生产麻条。1987年,下庙乡型毛厂投产,年产型毛300公斤。同年,二闸尾毛厂投产,年产尾毛30万只。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以上企业相继退出市场。
  (二)缝纫和皮革加工民国32年(1943),全县有成衣、缝纫、黑白皮、制鞋、毛毡业59户。主要产品有单棉衣、车马挽具、鞋底、羊皮衣、单棉布鞋、毛毡等。1954年,全县从事缝纫、皮毛、制鞋、毛毡业者59户77人。1956年,全县组建服装合作社、鞋业合作社、服装合作组各1个,尚有鞋业、缝纫、皮毛等个体户31户。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后大队也成立缝纫组、鞋业组。县城缝纫、鞋业、皮毛社合并为手工业服装合作工厂,后转为平罗县地方国营服装厂。到1981年,分为集体所有制的服装厂和皮鞋厂。服装厂的产品主要有男女中、西式服装,各式童装,其中红柳牌男衬衫、颖艳牌女衬衫曾被评为区、市优良产品。皮鞋厂有各式单棉布鞋、胶粘皮鞋、硫化皮鞋、单棉牛皮鞋和猪皮鞋等品种200多个。全县服装、皮鞋产量最高时为1989年的25.67万件、12.38万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县服装、皮鞋厂先后停产。
  四、制糖平罗县以稗子、大麦、黄米熬制糖稀,再加工成皮糖、白糖瓜、芝麻糖、豆瓣糖、面糖,土法制糖的历史悠久。到1956年,土法制糖渐衰。1958年,平罗县日处理甜菜3吨的小型糖厂建成投产,后因技术水平低、产量低、质量差而停产。1980年,平罗县糖厂建成投产,机械动力956千瓦,日处理甜菜100吨,因设计生产能力低及企业亏损等原因,1986年,转产碳素制品。1984年11月,宁夏平罗糖厂建成投产,机械总动力为3000千瓦,日处理甜菜1500吨。1988~1995年,收购甜菜125.43万吨,生产机制甜菜糖12.23万吨;1996年,生产机制甜菜糖14664吨,工业总产值6444.7万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国际、国内市场糖价下跌,生产成本高,原料供应不足,销路不畅等原因,企业亏损严重。自1996年逐步减少生产,1998年停产。
  五、编织县境居民用柽柳(红柳)、柳条、芨芨、沙竹子、芦苇、蒲草、小麦秸秆等为原料编制筐子、笆子、背篼、圈笆子、炕笆子、囤子、凉帽、簸箕、笸篮、炕席、水斗子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平罗县草编业在历史上除席子业有专业户外,其他均为农民自编自用,剩余品上市出售。平罗县有民谚云:“通伏的囤子、筐子、圈笆子”,“渠口的笸篮、簸箕、水斗子”,意为量多、质高名振全县。民国32年(1943),平罗县有芦席业12户,年产芦席1675张。1985年后,县柳编公司,五香、姚伏、渠口、黄渠桥、灵沙、头闸等乡镇柳编厂相继成立,主要用当地柳条编制提篮,产品出口日本。全县7个柳编厂家6年间共生产柳编品38万件。有些产品逐步被塑编代替。1990年,全县有塑编提篮企业20余户,日编提篮100余件。1990年,县境内柳树被天牛毁灭,柳编因缺乏原料被迫停产。
  六、木制农具、家具加工民国32年(1943),全县有木业个体户23家,主要生产木轮车、犁、耧、耙、门窗、桌凳、箱柜等生产生活用具。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全县有木业合作组4个111人,遂转为木业合作社,1958年,并入平罗县地方国营农具厂。1962年以后,该厂经营体制几经变更,到1979年,分为农具厂和木器厂,属二轻集体企业。1980年,全县社办农具厂17家,大队办农具厂13家,从业人员332人,年产值134.81万元。1990年,全县有乡镇农具厂8家,从业人员59人,年产大小木制农具2万余件。自改革开放以后,木材加工个体户发展很快,截至1990年末,全县有70余家,主要生产门窗、家具、沙发、小农具、加工板材等。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普及,木制农具基本再无人生产,木制家具也逐步由以当地加工为主转为外地进货销售为主。1983年、1984年,仅县二轻系统就生产家具2.38万件,1996年,全县木制家具生产量8100件,1999年仅为3000件。
  七、亚麻纤维1960年,平罗县全民所有制企业亚麻厂建成投产,址在县城北门外东北侧,以胡麻秆为原料生产亚麻纤维产品。1987年3月,该厂迁至县城东3千米处的通平桥南侧,占地面积14.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18平方米。截至1990年,全厂有职工175人,下设沤麻、制麻车间,拥有工业锅炉、打麻轮、碎茎机、锅驼机、电力机械等设备50余台(件),固定资产原值226.2万元,净值184.4万元。该厂30年间,生产亚麻纤维共计1.1万余吨,工业总产值达1477万元。1990年,生产亚麻纤维576吨,工业总产值达123.6万元。20世纪90年代后,该厂产品滞销,企业亏损,企业陷入困境。1997年11月,该厂采用补平、零资产出售的形式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改制为民营。2000年后,基本停产。
  八、太阳能产品制造2009年,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宁夏银晨太阳能科技公司在平罗县建设,生产太阳能系列产品。投资1.8亿元,年产太阳能集热供热采暖系统10万套、采暖散热器400万标准片,实现年产值1亿元。第六节建材、陶瓷一、水泥及水泥制品(一)水泥1970年5月,县水泥厂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00吨,1974年,扩增到7000吨。1982年7月,淘汰土窑,新建机械化立窑,生产能力达到1.7万吨。到1985年末,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产品由只能生产325#水泥到生产425#水泥,部分生产525#水泥。1986~1987年,实施水泥扩建项目,1988年,水泥产量为4.32万吨。自1970年投产至1990年20年,生产水泥34.43万吨,1993年,达到6.6万吨。1999年后,国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机立窑生产线被列入淘汰名单。平罗县恒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县水泥厂)投入大量资金,采用国家推广的20项立窑新技术和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于2004年8月建成新的水泥生产线,形成年产25万~30万吨水泥生产规模,2005年,水泥产量17.89万吨。
  2007年,恒达水泥公司开始进行整体异地搬迁,新建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按照设计,年可消耗平罗工业园区50万吨工业废渣。2010年,恒达水泥公司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日产新型干法旋窑水泥2000吨。宁夏金海超宇水泥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清洁环保型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投产。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