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业发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5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业发展状况
分类号: F406.73
页数: 10
页码: 543-5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工业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前工业状况、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工业

内容

第一章 工业发展状况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工业状况民国35年(1946),全县有铁业、铜业、锡业、木器、榨油、缝纫、麻绳、造纸、铸造等手工业行业26个217户,到1949年8月,全县有手工业129户253人。1949年,全县主要产品产量:石灰12吨,布鞋0.2万双,服装0.3万件,工业总产值3万元。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工业状况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全县有手工业226户419人。1955年末,全县有手工行业22个283户453人。1956年,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县组建起铁业、木业、自行车修配、缝纫、鞋业、修建、服务、造纸等手工业合作社10个,合作组11个,入社、组181户322人,吸收资金37991元。1958年,手工业社、组经合并后,转为农具制造修配厂、被服厂、印刷厂、建筑工业队,均属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在“大办地方工业”中,发展起石炭井铁厂、大磴沟铁厂、清水沟铁矿、石炭井铁矿、大石头煤矿、清水沟陶瓷厂、石炭井煤炼油厂、陶瓷口石灰厂、大武口机砖厂、水泥厂、硫酸厂、发电厂、造纸厂、亚麻原料厂。1958年,全县主要产品产量为:原煤4117吨,石灰293吨,布鞋2.9万双,服装4.12万件,工业总产值180.1万元。1959年和1960年,县城内代开煤田建井公司、石炭井矿物局等中央和区属企业相续成立,担负矿井开发任务。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年起,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业企业采取“停、并、转、撤、留”措施,保留亚麻原料厂1个国营工业企业,其余国营工业企业全部转为合作社企业。1965年,县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400吨,亚麻纤维250吨,布鞋11.45万双,服装3.98万件,工业总产值177.1万元。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工业经济受到干扰和破坏,县属工业发展停滞不前。196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66.16万元,仅比1966年增长3.56万元。
  1970年后,对工业企业进行恢复性整顿,加强技术改造工作。县域内西北轴承厂、西北煤机总厂、白芨沟煤矿、大峰露天煤矿、基建公司建井处、总机修厂等中央、区属企业和县农机修造厂、煤矿、水泥厂、造纸厂、化肥厂、机砖厂等县属国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乡镇工业企业逐步兴起,全县工业逐步发展。1977年末,全县有工业企业81个,其中:全民16个,职工2685人;集体65个(乡镇53个),职工984人。1977年,县属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34.02万吨,焦炭4.02万吨,合成氨1932.8吨,水泥7500吨,饮料、酒34.22吨,塑料制品47.3吨;工业总产值2185万元,其中全民1238.9万元,集体946.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值4659元,其中:全民4369元,集体5612元。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工业状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全县工业发展较快。1980~1990年,县铁合金厂、新型建材厂、前进第一铁合金厂、通伏太西活性炭厂、平兰焦化厂等一批县属国营、集体、乡镇骨干企业建成投产;县造纸厂迁址扩建投产;宁夏平罗糖厂、国营前进农场酒厂、伊斯兰造纸厂等区属单位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乡镇工业和个体私营工业发展迅速。截至1990年末,初步形成以煤炭、冶炼、建材、化工、造纸、金属制品、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县境全部工业数为1981个,其中:区属9个,县属1972个。县属工业中,全民19个,集体71个(乡镇50个),村办及个体1882个。全部职工年末平均数12759人。全部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30976万元。县属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290元,创利税共2489.2万元。
  1991~1995年,平罗县委、政府确立“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想大的,干大的”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厂中办厂”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1994年,县人民政府安排财政上台阶资金420万元,支持发展骨干企业,促使骨干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效益。发展规模经济,组建铁合金和碳化硅等集团公司。相继对县煤矿2号井6万吨精洗煤、3500吨碳化硅扩建;实施县铁合金厂电炉改造、石灰氮、双氰胺、金属镁、玻璃纤维布,化肥厂节能技术改造,造纸厂妇女卫生巾、高强瓦楞纸,县轴承厂球面滚子、车制套圈,前进一铁、二铁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增强全县工业的发展后劲。1995年,全县全部工业企业1926个,其中县属工业企业1900个。县属工业中,国有经济20个,集体经济61个(其中乡办企业46个),乡以下村办合作、私营、个体1818个,其他1个。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部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实现利税379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人造板0.7万立方米,木制家具0.8万件,机制纸及纸板1.39万吨,地毯586平方米,焦炭6.98万吨,活性炭2.39万吨,合成氨1.59万吨,水泥5万吨,水泥预制构件48.33万立方米,砖16225万块,铁合金3.35万吨,轴承40万套,精洗煤43.72万吨,火力发电量723万千瓦小时。
  1996~2000年,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发挥县境煤炭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按照“大的要快发展,小的要搞活,好的要上台阶,差的要变面貌”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支柱产业为核心,以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高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努力开拓市场,培植和发展煤系列化工产品、硅系列铁合金产品、碳化硅及其深加工产品、焦炭产品、金属镁、金属锂、金属锰等工业产品,轴承系列产品,建材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系列加工以及造纸等轻工产品,对化肥厂3.5万吨合成氨项目试车生产,县造纸厂万吨涂布白纸扩建项目,县铁合金厂1.5万吨石灰氮、2000吨双氰胺、1000吨金属镁配套扩建项目,晨光碳化硅公司单炉产量亚洲最大的碳化硅生产线,隆昌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等项目进行改造。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2222个,其中国有企业16个,集体企业31个,股份合作企业5个,联营企业2个,有限责任公司9个,股份有限公司3个,私营企业7个,村及村以下2149个。在总计中,区属9个,县属20个,乡办、村办75个,私营个体2118个。全年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总计10.97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12.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828.9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精洗煤13.64万吨,食用植物油2.82万吨,白酒100吨,人造板0.25万立方米,家具1.14万件,机制纸及纸板1.97万吨,水泥7.08万吨,水泥预制构件2.57万立方米,砖1.89亿块,碳素制品39.37万吨,玻璃纤维纱360吨,铁合金1.92万吨,轴承104万套,活性炭3.06万吨。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时期工业发展状况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平罗县委、政府始终把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抉择,把握国家、自治区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有利时机,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打造新型能源、循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
  2001~2005年,突出招商引资和兴工强县战略。用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招商,解决发展中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的瓶颈。
  200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要项目、引资金力度,争取国家资金2.43亿元,引进资金1.2亿元。狠抓兴平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双氰胺和石灰氮扩建、沙湖纸业(集团)公司废水综合治理等一批技改、扩建项目,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35亿元,实现利税1.35亿元。
  2003年,抓住自治区党委把银北列入高耗能生产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鼓励发展,形成高耗能产业群,全县高耗能企业达到100多家,双氰胺年产4.3万吨,占全国的47%,占全区的76%;硅铁年产15万吨,占全区的64.2%;活性炭年产2万吨,占全区的80%;焦炭年产55万吨,占全区的57.6%;电石年产20万吨,占全区的20%。
  按照扶优扶强的思路,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对县域经济有重要支撑、对地方财政收入有重要贡献的骨干企业。培育兴平冶化、沙湖纸业、宝马化工、大地铁合金等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兴平冶化公司全年产值达3亿元,利税达到4000万元;沙湖纸业产值达2亿元,利税达到1500万元;宝马化工产值达1.7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扶持大石头煤矿、恒达水泥、平罗轴承、金峰染料、宏翔焦化、天源焦化、广华活性炭等20个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
  2003年,投入资金850万元,在平罗县工业园区建成贯通南北长5.8千米、宽22米的中心道路;投资1170万元,改造平西公路;投资50万元,加大园区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园区达到“四通一平整”。园区各类企业达到196家,年产值达到8亿元,税收6000多万元,发展成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2003年,有32家企业在园区内落户,技改、扩建项目14个,总投资1.7亿元。利用贺兰山坡地规划建设崇岗工业园区,占地面积9.2平方千米,投入资金209万元,新建一条长6.8千米的柏油路和一座3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8千米,形成五横三纵的道路框架,2003年新引进外来企业14家,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2003年,平罗、崇岗2个园区引进外来企业数占全县引进企业数的84.6%,引进县外资金占全县的44%,工业利税占全县的70%以上,用电量占全县工业用电的90%,从业人员占全县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35%,货运收入占全县的50%。
  2003年,全县新建、技改、扩建工业项目85个,总投资4.3亿元。兴平冶化、沙湖纸业、大地铁合金、宝马化工等4家企业项目投资均过5000万元,投资过千万的企业11个。兴平冶化公司2万吨石灰氮扩建、3000吨双氰胺、12500千伏安电炉环保改造项目,与日本客商合资建设年产5000吨电子级双氰胺产品项目,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建设2×2.5万千瓦矸石自备电厂,项目总投资2亿元。新上的沙湖纸业4万吨电石项目、宝马化工废气利用汽电联产项目、金峰染料公司年产2500吨再生胶、大地铁合金3台8000千伏安电石炉、天源焦化年产10万吨冶金焦、广华活性炭年产3000吨活性炭等项目投入生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要项目、引资金力度,争取国家、自治区有偿、无偿资金2.3亿元。内引外联,开展多种形式的外出招商活动,多次组织考察团赴北京、山东、浙江、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推介项目、招商引资,鼓励经济部门和企业组团参加区内商洽会,到外省市召开项目推介会,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四放宽、五不限”,即放宽经营对象、放宽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放宽技术服务范围,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发展规模、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方式、不限发展方向。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在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设科技型、专业型、资源型企业。2003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和30%。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全县工业总产值17.3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41亿元。
  2004年,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狠抓企业技改扩建,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重点民营骨干企业,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在政策、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重点向支柱产业和大企业倾斜,冶金、化工、煤炭精深加工、造纸、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实施兴平治化5000吨电子级双氰胺、沙湖纸业6000千瓦汽电联产、大地铁合金5×12500千伏安矿热炉、天银公司6000吨番茄制品等重点新建技改扩建项目,骨干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增长,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建设太沙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19千米道路、7.2千米排水管道,植树4万株,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规划报批红乐工业基地,做好前期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等工作。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和实施污染治理三年规划,投入7000多万元,对太沙工业园区39家企业的烟尘治理,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精心打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工作机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多次组团赴江苏等地招商引资,引进江苏霞客公司、新疆中基公司等大集团投资建设高科技项目,大地铁合金、天源嘉华、永威炭业、众诚煤炭等公司相继追加投资,新上项目加快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5个,协议资金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1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2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亿元,工业增加值8.3亿元,工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04%。
  2005年,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机构成立。招聘52名招商专员,启动社会化招商。选拔25名优秀干部到北京、山东等省市挂职招商。建立各级干部招商引资工作档案,加大奖惩力度;印发《关于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联系发达地区开展挂职招商的通知》,组团到山东、北京、江苏等地以项目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招商。举办活性炭节,宁夏精细化工基地、三喜科技工业园奠基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广邀八方客商和新闻媒体,扩大平罗对外影响力。
  修订完善《平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突出用地、电力招商。实施零干扰、零投诉、零距离服务和最低限度收费,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设立办事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对大项目、大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年引进投资7.1亿元,争取审批项目332个,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计划投资2.38亿元,到位资金2.19亿元。
  引进三喜科技投资1.2亿元的6000吨多菌灵、1000吨敌草隆,天源嘉华集团投资1.2亿元的10万吨焦油深加工及2万吨炭黑,滨河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3万吨高品质碳化硅,新帆集团1万辆电动车等项目投入生产;江苏利港客商投资1.8亿元,年产10万吨氰化钠,宁夏垦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草甘膦、3000吨双甘膦,河南醒狮高新技术股份公司3万吨碳化硅新材料,金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高纯碳,山东登海种业投资1800万元的种子加工及配送等项目开工建设。
  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平罗县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改造。成立重点工业扶强办公室和电力产业办公室,引导、支持企业兴建自备电厂等项目,实现“三废”综合利用。投资1亿元的宝马化工和沙湖纸业2×2.5万千瓦矸石自备电厂40%的基建工程、天瑞公司投资2亿元的4×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开工建设。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扶持,培育化工、煤基碳材、新材料、电力、轻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全县全年新建、技改、扩建项目116个,投资5.7亿元。
  申请报批建立石嘴山市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规划建设三喜科技工业园,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太沙、崇岗工业园40千米道路硬化、9千米排水工程及10万株植树任务。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建设投资1亿元的220千伏变电所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10千伏供电线路及8.3千米主干道路、供水工程,园区的承载能力、聚集效应、带动能力增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5年,工业总产值36.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个,工业总产值24.07亿元。
  2006年,从部门和乡镇选派200余名干部到发达地区轮岗挂职招商,学习发达地区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与企业建立联系,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实际投资14.5亿元。投资1.5亿元的宝马化工铸造有限公司2×2.5万千瓦矸石自备电厂投产运行,总投资4.2亿元的宁夏天瑞发电有限公司2×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投资4.5亿元的宁夏盛元公司2×5万千瓦矸石电厂项目完成建设。全县自备电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以电石、光气为上游产品的精细化工产业逐渐形成。平罗轻工业园主干道路全部完成,建材市场、羽绒加工、台商汽贸城等企业入驻。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改造老产业,治理污染。在平罗工业园主要推广“大地公司模式”的循环经济(60万吨煤化工—100兆瓦煤泥矸石热电联产—40万吨密闭炉电石—10万吨PVC—6万吨合成氨),实现煤泥、煤矸石、电炉尾气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大量减少污染。在三喜科技园主要发展以光气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群,格瑞、天喜、罗氏、新加成等企业入驻。在宁夏精细化工基地主要发展气电化联动产业。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太沙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资8900万元,7家企业入驻。2006年,全县新建、技改、扩建项目6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为83家,比上年增加28个。全年工业总产值达52.0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98亿元。
  2007年,把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壮大精细化工、电石、活性炭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三喜科技二期、劲华集团墙地砖、金源伟业高纯碳等十大工业项目。全县引进对外经济合作工业项目45个,实施工业新建、扩建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27.9亿元,固定资产实际投资13.7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平罗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大地公司循环经济模式。投资4亿元的矸石电厂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沙湖纸业、宝马化工等企业按照相近模式改造,并相继发挥产能。三喜工业园以光气为核心,加快下游产品研发,吸引4家企业入园,全年实现产值4亿元。宁夏精细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炭—油—气—电—化—冶多联产项目,有10多家企业落户基地。崇岗工业园区不断提升煤炭加工技术含量,“太西煤加工销售第一镇”的品牌叫响全国。
  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对水泥厂、化肥厂整体拆迁,实施大地公司电石炉密闭式改造、宝马化工废水闭路循环改造等环保项目。投资1亿元的赛云公司新环保墙材一期工程投产,年消耗平罗工业园区30%的废渣。全县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7.9%和16.2%,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7.1%、15.2%和1.1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4.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43亿元。
  2008年,围绕建设“品牌型、和谐型、环保型”社会目标,坚持“产业第一、项目推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以39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速,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2008年,制定《平罗县工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争取工业发展资金4000多万元,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8.5亿元,增长45.9%。工业增加值达36.5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利税总额4.23亿元,同比增长97.6%,其中利润总额9646万元,比同期增长1.7倍。主要产品产销两旺。重点监测的12种产品中,增幅明显的有化学农药,比同期增长110%,活性炭比同期增长34.8%。
  2009年,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的目标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县有企业895家。其中,平罗工业园区企业300家(含轻工业基地、西大滩),崇岗工业企业440家,精细化工基地企业25家,其他乡镇企业130家。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6.88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家,工业总产值达84.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6.8%;工业增加值达31.56亿元,增长16.5%,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5.5%。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9家,工业产值达61.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5%。实施28家48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形成大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兴平液化、金海永和泰煤电气化、三喜科技光气化园等产业链条。平罗县被评为全区循环经济先进县。
  2010年,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推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加大节能降耗监管力度,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40.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和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2家,工业增加值达36.3亿元,增长17.8%,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9.1%。重点骨干企业贡献突出,大地化工、金海永和泰、吉元冶金、兴平化工、翔龙工贸等29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工业产值达94.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9%。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煤基碳材、精细化工、特种合金等传统产业通过关停整合,规模进一步做大;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粮、雨润、汇源、野娇娇等项目建设顺利,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15.5∶57.1∶27.4调整为16.2∶56.5∶27.3。重点做好5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推进工作。恒达水泥综合利用废渣、阳光焦化焦炉尾气利用、滨河碳化硅冶炼能量系统优化改造项目、宝马化工炉气窑气废渣综合利用、福华冶金矿热炉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以大地化工、沙湖纸业、兴平化工、宝马化工为试点,抓好清洁生产,开展绿色企业培育工作,鼓励企业大力实行清洁生产。
  2011年,坚持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支持传统产业龙头实施战略扩张,大地化工、金海永和泰、兴平化工等9家重点骨干企业入选首届宁夏百强企业,3家企业进入宁夏大型企业行列。吉元冶金、滨河碳化硅、恒顺冶金、南方化工等企业通过“以小换大、炉型置换”,整合企业32家,组建4个合金产业集团。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君功矿用自卸车二期、银晨太阳能集成采暖供热、野娇娇清真鱼、中粮米业稻米加工等项目顺利投产,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88.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1.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4亿元。
  2012年,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所有矿热炉能源实现节能再利用,单台矿热炉装机容量由2007年平均9300千伏安提高到19000千伏安。鼓励和支持大地化工、金海永和泰、兴平化工等骨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走集群化发展路子,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强势发展。石嘴山生态经济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扩大到36.6平方千米,入园企业达到800多家,工业园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实现企业入园和产业集聚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3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55亿元。
  2013年,实施大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子午轮胎、丽珠医药、德信恒通管材等61个重点工业项目,投资62.8亿元。冶金产业集团组建有序推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入选宁夏百强企业10家。实施矿热炉大型化及循环化改造等技改项目41个,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接续产业不断扩容提速,六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28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型战略联盟,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步伐,电石化工升级改造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14个重大专项顺利推进。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升级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出口化工(活性炭)工业示范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精细化工)示范基地,煤炭集中区实现封闭运行,园区综合承载功能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1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8.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22亿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