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47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
分类号: G624.63
页数: 4
页码: 563-5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作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水土保持 情况

内容

第一节 水土流失平罗县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东岸的陶乐和沿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及其冲积平原。重点区域在陶乐,北起红崖子乡下马道沟,南至高仁乡八顷村,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毛乌素沙漠,西与203省道以东灌区农田相接。总面积571.89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443.79平方千米,占河东地区总面积的77.6%。该地区水土流失主要有:一是风力侵蚀。面积412.72平方千米,占总侵蚀面积的93%,最为严重的是毛乌素沙漠的东部地区。二是水力侵蚀。面积31.06平方千米,占侵蚀面积7%,主要分布在陶乐镇以北的红崖子山一带。水土流失现象主要表现为山洪破坏、河洪破坏、沙暴破坏、过度放牧、乱挖滥采等。
  陶乐水土流失区域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100~1600米。由台地、黄河冲积平原(含阶地)两个地貌单元组成。该区域内土壤主要为沙质土、松盐土、部分白僵土,湖泊洼地土壤为次生盐渍土,矿化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50%~90%,20~40厘米的土壤酸碱度在8%~9%,最高达10%以上。自然因素和人为超载放牧,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退化严重,蓄水能力差,林草覆盖率低,造成台地边缘沟壑纵横,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以悬浮、流动、跳跃、飘扬4种形式搬运堆积,形成沙垄、小沙丘,分布广泛。到1990年底,原陶乐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万公顷,其中水蚀面积约5333.33公顷,洪害面积5333.33公顷,沙化面积1.3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9.2%,治理盐渍化耕地3333.33公顷。2005年,陶乐地区有林地面积19.2平方千米,草地面积29.35平方千米,荒漠面积152.03平方千米,林草覆盖率15%~25%。主要植被以白刺为主,还有芨芨草、沙蒿、花棒、柴胡、旱芦草、刺蓬、甘草、红柳、苦豆子、蒲公英等。天然灌木树种有榛子、黑刺、柠条等,人工林木树种为沙树、柳树。建有水源机井3眼、扬水站1座。水土流失区域已被划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
  河西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崇岗镇境内,涉及110国道以西,南起贺兰县交界,西至贺兰山脚下,北到汝箕沟沟口。东西宽1~3千米,南北长约15.5千米。该区系银川断陷盆地型山间沉积平原,表层为砾质轻壤土,厚度不等,透水性强,下部浅层含水层岩性以块石、碎石、砂砾石及中粗砂为主,地下水埋深5~40米,下部含水层一般都大于70米。区内主要山洪沟道有汝箕沟、小水沟、大水沟、大西沟、小西沟、插旗沟。由于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汛期洪水凶猛,输沙量大,加之开采不当,易发生水土流失。区内天然植被少而稀,植被覆盖度仅有10%~20%,主要有红沙、猫头刺、鹰爪柴、酸枣、沙蒿、柠条等野生灌木和旱生草类,生长稀疏,低矮,耐旱性强。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县境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未进行任何治理。20世纪60年代末,平罗县崇岗公社开始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由于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并且没有工程建设可行性方案,更重要的是缺乏水土流失治理资金,仅靠工作热情和干群积极性未达到预期目的。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平罗县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工作。对石(嘴山)中(卫)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督促县境内砖瓦厂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和水土保持申报表。按《平罗县水土保持及预防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砖瓦厂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修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政府导演、水保搭台、各业唱戏”机制,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强化预防监督工作,开展植树造林、封滩育林育草、小流域治理,大搞生态环境建设,平罗县水土保持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一、下庙老湾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位于崇岗镇境内下庙老湾,东以110国道为界,西至贺兰山脚下,北到大水沟公路,南与贺兰县接壤,总土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以造林、人工种草、田间工程、开发农田等在内的水土保持治理。于2005年9月10日通过自治区水土保持局竣工验收。第一期(2001年度)荒地造林20公顷,宽幅林带整地4.4公顷,种草并整地46公顷。打机井1眼,井深100米,配套设备1台(套)。架设低压输电线路1.1千米。开发农田100公顷,砌护灌溉农渠1条及配套建筑物。第二期(2002年度)建基本农田35公顷、林草450公顷、小型水保工程50座。2003年3月15日开始,2003年9月30日竣工。水利水保工程区安装田间UPVC管2844米,封禁围栏1.8千米,造林30公顷,种草20公顷,整治农田3.5公顷。续建(2005年度)工程造林5公顷,农田开发10公顷,扩整斗、农渠土方2620立方米,种草整地32公顷,人工种草18公顷。
  二、红崖子下马道防治山洪工程位于平罗县红崖子乡红崖子山,距红崖子乡政府驻地约4千米。于1999年6月4日开工,于1999年7月22日竣工。建拦洪堤、溢洪道、防洪堤,流域面积3.82平方千米。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输沙模数1750吨/平方千米,淤积年限定为20年。淤积容量5.6万立方米,总库容21.6万立方米。建坝长244米,最大坝高22米,坝顶宽5米。
  三、中马道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位于平罗县陶乐镇以北30千米向东约3千米处的红崖子山上。是一处拦洪蓄沙的洪漫坝,又是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控制流域面积7.79平方千米,有I号、Ⅱ号治沟骨干工程两处联合运用,使区域内洪水安全下泄。工程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淤积年限10年。I号坝长600米,设计坝顶高程1120米,坝顶宽4米,最大坝高15米,总库容为24.1万立方米。其中:拦泥库容6.2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7.9万立方米。Ⅱ号坝坝顶长634米,设计坝顶高程1151米,坝顶宽4米,最大坝高12米,总库容为50万立方米。其中:拦泥库容12.8万立方米,防洪库容37.2万立方米。I号坝于2001年9月11日开工,于2001年10月30日竣工。Ⅱ号坝于2000年4月1日开工,于2000年8月10日竣工。
  四、上马道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位于平罗县陶乐镇以北红崖子乡境内,地处红崖子东部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流域面积6.75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2平方千米。流域呈东西走向,形状呈扇形,上游属温带干旱风沙草原区,下游属于黄河扬水灌区,是农业主要的产业地区。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淤积年限10年。设计库容55万立方米。坝体为均质土坝。淤积库容18.9万立方米,校核洪水库容47万立方米,总库容65.9万立方米。于2002年5月8日开工,于2002年8月10日竣工。建坝1座,长305米,坝顶高程1131米,坝顶宽4米,最大坝高24米。
  五、王家沟水土保持防洪治沟骨干工程位于平罗县陶乐镇以北红崖子乡境内红崖子山下马道以北,流域面积为3.16平方千米。2003年5月12日开工,2003年7月20日竣工。设计洪水标准20年,校核洪水200年,淤积年限20年,输沙模数2000吨/平方千米,采用碾压法施工。总库容31万立方米,其中拦泥库容9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万立方米。核准最大坝高9米,坝顶宽度4米,坝顶长550米,坝顶高程1134米,坝体设一道结合槽。后坝坡采取植物护坡措施。放水建筑物采用简易溢洪道。
  六、红崖子杜家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位于平罗县陶乐镇以北30千米红崖子乡政府驻地向东的红崖子山上,王家沟水土保持防洪治沟骨干工程南300米处。该工程将杜家沟山洪拦泄至王家沟库区内,为一座拦洪坝。2003年7月11日开工,2003年7月29日竣工。建土坝1座、溢洪道1处。坝长180米,坝顶高程1136米。最大坝高6.5米,坝顶宽4米。
  七、五堆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3年,投资360万元,实施五堆子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使项目区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5.7平方千米,治理面积46.6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72.4%,林草覆盖率由33.9%提高到51.2%。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