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理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治理成效
分类号: S156.4
页数: 2
页码: 561-5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治理成效、土壤盐渍化分级、种稻洗盐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治理成效 情况

内容

一、土壤盐渍化分级
  1989年,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对银北的平罗、惠农两县进行土壤普查。2005年春季,自治区农勘院、水科所、农发办对银北进行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对耕地土壤盐渍化分为5级:非盐渍化、轻盐渍化、中盐渍化、重盐渍化、盐土。根据平罗县多处试点经验,耐盐作物有葵花、甜菜、水稻、大麦,中耐盐作物有玉米、高粱、蚕豆,弱耐盐作物有小麦、胡麻等。
  二、种稻洗盐
  20世纪50年代,全县80%的耕地不允许种植水稻,惠农渠只允许在三官渠以上、唐徕渠八一桥以上种稻。
  从1987年开始,由平罗县科委牵头以低洼盐碱地种植水稻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为课题的试验研究。协作单位:自治区农科院银北盐改站,参加单位:平罗县水利电力局、平罗县农业局,五香乡新丰村为示范区。1987~1990年,在试验区采用的技术措施:
  一是开沟排水,改善排水条件;二是调节作物布局,改进种植模式,优化轮作制度,获得最佳生产效益。1989年,在同类型地区的通伏乡永华村、二闸乡威镇村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237.33公顷,使水稻大面积丰收,单产由1988年的220~401.3公斤提高到371~494公斤,亩增产72.4~157公斤。
  三、竖井排水改土治碱
  1978年,银北治碱改土指挥部开展以排水为主的改土治碱工作。针对银北地区具体情况,使用多种排水手段,取得很大效益,井排效果深受群众欢迎。在银北地区多处建立以井排降低地下水位,井渠结合灌溉,井、沟、站联合运行降水改土试验研究基地。高庄乡幸福村、二闸乡东风村分别成立试验站。采用竖井排水、井渠结合、地下水和地上水结合进行灌溉试验。试验表明,在轻、中、重盐渍化面积上渠井结合灌溉土壤中不会积盐,只会出现脱盐;一般渠井灌溉结合冲洗,可在3~5年内,将中、重盐渍化土壤改造为非、微盐渍区。
  四、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
  农田有灌有排,灌溉和排水是相辅相成。自流排水地区,沟道按周期进行清淤整治,排水困难地区,采用竖井和电排站进行强排。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按地势高低和灌排条件好坏合理布局水稻,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稻旱轮作,严禁插花种稻。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培肥地力。经过改良的低洼盐碱地属贫瘠型低产田,要增施有机质肥料,提倡种植绿肥。按“二粮一肥”(二茬粮食,一茬绿肥)模式进行套种,选种耐盐作物,合理安排种植和倒茬,灌好伏水,进行伏秋翻晒和秸秆还田等防盐改土。
  五、沟水、回归水改良盐碱地
  来自各个方面的回归水都汇入干沟,给地处下游的平罗县提供充裕可利用的水源。20世纪80年初,通伏乡永华村、五香乡兴林村就利用四排水种稻。改良土壤盐渍化给远离惠农渠在黄河防洪堤一线种田的五香、渠口当地群众和基层干部一个很大启示。1997年,新开沿黄干渠从第四排水沟引沟水进行灌溉。通过10余年运行,灌溉面积达万亩,土壤盐分由原来0.17%降到2005年的0.11%。在三排边建固定电灌站7座,装机292千瓦/15台,建临时泵站6座。县农牧场和园林场在红星渠下游受水。1994年,在三排边建电灌站1座,装机66千瓦/3台。2001年,在三二支沟上建站,渠水、沟水混灌,给农作物和林果及时灌水提供保障。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