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排水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1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排水沟
分类号: S275.3
页数: 6
页码: 526-5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排水沟新中国成立前排水状况、第三排水沟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排水沟 情况

内容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排水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唐、惠灌区只注重渠道工程扩整与岁修,而对排水工程涉及很少,重灌轻排由来已久。在老户地区由南向北布设2条排水沟道,县域内的西河子沟、西大沟承担本地区的排水任务,但这两条干沟流经地段是一些湖泊的积水。新户地区只有灌溉而无排水。有灌无排,致使灌区地下水位增高,地面返盐逐年加剧。
  经查,县境旧有2条排水沟。
  西河子沟由永宁县河西寨开始,经由现在的银川、贺兰、平罗,在石嘴山入黄河。该沟断面宽窄不一,10~40米,其开凿年代不详。相传系黄河故道,后因主流东去,故道逐步变成排水沟,流域面积主要是宁朔、宁夏两县群湖(综称七十二连湖)。在平罗县主要是排除唐、惠二渠之间的积水,是一条自然排水沟。据《朔方道志》记载,清雍正年间(1729~1736)惠农、昌润二渠建成后,对西河子沟进行全面清淤。到清朝中期,每年干渠春修结束后,接着挑挖半个月西河子沟,利于排水。据《宁夏府志》和《平罗记略》记载,西河子沟有桥梁16座,在平罗县境有4座:纳秀桥(姚伏田州塔前面)、西河桥(在县城东五里处)、绿杨桥(县城东北十里处)、柳陌桥(又名柳穆桥,在惠威村以东)。
  历史记述和现存遗迹可以认定,西河子沟原为黄河故道。清朝末年,朔、夏二县另开排水沟东入黄河,平罗一带的西河子沟从此不再起排水作用而逐渐被废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期间,柳穆桥沉没多年的石料被挖出很多。西河子沟旧道大部被纳入农田中,未被纳入农田的遗迹还断续存在。由于该沟形成年代较久而沟身长,平罗一带因河名命名的村堡就有许多,如沿河堡、沿河闸、西河桥、河岗子(今高庄乡东风村)、柳陌河子(今高庄乡惠威村)、堤埂(今黄渠桥镇黄渠桥村)、里西河(今黄渠桥镇的黄渠桥、前光、侯家梁),在石嘴山还有外西河、河上、西河子桥等。
  西大沟是民国35年(1946)开挖的,沟头自银川西的各湖,经贺兰县的虞祥营,进入平罗县境镇朔湖,即现在的镇朔村一、二队,沿镇朔湖的东侧向东北方向经西大滩青草圈,在红疙瘩西北方向进入明水湖的西侧,越过古长城至石嘴山市郊区入黄河。1946年前后,平罗、惠农二县的交界线为古长城,该沟自镇朔湖至古长城为平罗县段,经流长约40千米。该沟是逐年将一些湖泊和低洼地疏通连接起来,所以形成断面窄小,沟底宽平均为1米,开口宽约4米,深度平均0.8~1.2米,比例降约1/6000,过水流量0.6立方米/秒~1.2立方米/秒。夏秋有点水,冬春多为干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天进行一次清淤。所谓清淤,实际上没有测量和土方计算,只是几十名民工沿沟线挖通几个路口子,对于淤积严重段落进行挑挖,修复被山洪冲坏的沟〓。1953年,开挖第三排水沟后,这一带排水由三排水沟承担。
  第二节 第三排水沟
  1952年冬,设计兴建,沟线起自银川新城(今西夏区)东北的西湖北端,东北行穿第二农场渠,平行包(头)兰(州)铁路,经贺兰县常信堡西,入平罗县西大滩,到平罗县威镇堡穿古长城,沿燕窝池东边缘到石嘴山惠农区入黄河。全长88.8千米,控制排水面积104306.67公顷,承担银川郊区、贺兰、平罗、惠农县及国营农场38000公顷农田的排水任务,年均排水量1.72亿立方米。该沟在平罗县境内穿前进农场,过姚伏镇张家墩村和城关镇西侧、县园艺场、明水湖东侧,经高庄乡幸福村,穿古长城,在高庄乡同进村出县境入石嘴山惠农区。县境长34.4千米,控制排水面积14600公顷。排水能力30.8立方米/秒。
  第三排水沟比降1/5000,底宽10~17米,水深1.7米,流量19立方米/秒~30.8立方米/秒。高程1096.78~1093.35米。
  一、建筑物
  2003年,县境内第三排水沟沟边建引三济唐补水站1座,利用第三排水沟水源向唐徕渠梢段补水1.5立方米/秒,以解决高庄乡威镇、惠威和幸福3个村近1000公顷农田灌溉问题。截至2013年,县境有89座建筑物,主要建筑20座,其中桥梁10座,节制闸1座,渡槽6座,扬水站3座。
  二、支沟
  三二支沟于1955年兴建,1956年竣工。排水量10.2立方米/秒。三二支沟地处平罗县西南部,在平罗县城贺兰山路立交桥南侧1千米处斜穿包(头)兰(州)铁路,沟头起自贺兰县常信乡,在平罗县城贺兰山路南侧汇入第三排水沟。全长39.2千米,县境长30.1千米,各类建筑物18座,其中桥11座,渡槽4座。控制排水面积29000公顷。其中山洪排泄面积18666.67公顷。主要用于排泄第二农场渠中段的灌溉退水,兼泄山洪。受益区域主要为县境崇岗镇,排水面积1000公顷(不包括国营前进农场)。接纳县境贺兰山段4条主要山洪沟的山洪排泄。镇朔湖滞洪区通过泄洪沟和镇朔湖电排站以及I号、Ⅱ号泄洪闸将洪水排入三二支沟。在正常年景下,三二支沟胜任上游来水的排泄,但遇到暴雨和山洪时就会出现排不胜排,常使上游的国营暖泉农场、前进农场受到山洪侵害。
  2005年8月,对三二支沟车站段综合整治,将车站段由明沟排水变为暗沟排水。暗沟为盖板涵砌护,跨度6米,涵上覆土,修建绿化带,以彻底改变三二支沟脏、乱、差面貌。沟道整治1.58千米,新建配套建筑物23座,新建交通桥1座。于2006年4月30日竣工,工程投资1550元。在三二支沟车站段上游修建翰泉海引水沟(冠名为金色河),将三二支沟排水进行分流,其中,车站段沟道流量为5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其余流量入翰泉海。
  第三节 第四排水沟
  第四排水沟起自银川老城北之教场湖。由贺兰县清水堡进入平罗县境。入口在姚伏镇小店子村。在小店子村北渠口南100余米处,穿过惠农渠进入通伏乡东行入黄河。全长43.73千米,控制排水面积22933.33公顷。工程由自治区水利设计院设计,自治区水利工程处于1956年4月兴工,1958年5月竣工。该沟在平罗县境内长13.5千米,主要排除姚伏镇小店子村和通伏乡全境的灌溉余水,排水面积2193.33公顷。1970年8月,银北出现暴雨,平罗地区日降113.2毫米的大雨。五排下段受黄河顶托,排水沟排不胜排。平罗县、石嘴山市惠农区成灾面积甚大。经自治区水利勘测设计院测量,会同贺兰、平罗、惠农3县区协商,决定新开五并四(截五入四)工程,在五排穿该沟处截流,将五排上段15千米汇入四排。1972年4月,截五入四工程完成。扩建四排穿惠农渠的涵洞。第四排水沟在平罗县境内有各类建筑物12座,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生产(交通桥)7座,涵洞1座,渡槽4座。
  第四节 第五排水沟
  第五排水沟1957年冬开工,1958年春建成。设计沟道总长为74.53千米,控制面积41000公顷。干沟沟首起于贺兰县立岗堡的张亮湖,至平罗县城南约4千米处转向东北,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入黄河。该沟横穿贺兰、平罗、惠农3县区,南北地形比降为1/5000~1/6000,是银北地区受益最好的一条主干沟。县境沟线48.37千米,流经平罗县的姚伏、通伏、城关、渠口、头闸、黄渠桥6个乡镇49个行政村,受益面积为18000公顷。自1959年开始至1974年,开挖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支沟及五一分沟,总长78.8千米,排水面积15733.33公顷,累计排水毛面积34000公顷。第五排水沟比降1/5500,底宽3~12米,水深0.7~2.43米,流量1.02立方米/秒~32.6立方米/秒。
  一、建筑物
  第五排水沟在县境内有桥槽61座。其中桥36座,渡槽24座。第五排水沟穿惠农渠涵洞在桩号(21+777)处1座,为盖板式方涵,官泗渠跨第五排水沟渡槽在桩号(42+347)处1座,为矩形渡槽,涵洞1座。
  二、支沟
  (一)五一支沟
  1959年秋末至1960年春兴建,该沟原起于通伏乡金堂桥东侧,在交济村入五排干沟,全长17.55千米。年排水量468万立方米。控制毛面积8066.67公顷。1965年秋末至1966年春,将五一支沟进行全面扩整。1974年农田基本建设初期,顺农场路(今沿黄公路)西侧开1条大沟,向北直通惠农渠一退水,长达8千米,取代五一支沟。1979年,恢复扩整后的五一支沟总长缩为11.6千米。
  五一支沟比降1/3000~1/4000,底宽1.5~3米,水深0.9~1.4米,流量0.65立方米/秒~3.14立方米/秒。全长为11.6千米,下游有2条沟线并行入第五排水沟,其中一条为叉子沟,长5.4千米,控制排水面积为2000余公顷。五一支沟配套建筑物96座,其中,生产桥、渡槽27座,其中桥20座,渡槽7座。
  (二)五二支沟
  始于1964年县城正东的惠农渠新桥处,在黄渠桥惠北村汇入第五排水沟,全长16.6千米。控制排水面积为4333.33公顷,排水能力2.86立方米/秒,年排水量为495万立方米。比降1/3000~1/4000,底宽1~2米,水深0.9~1.4米,流量0.9立方米/秒~2.28立方米/秒。五二支沟各类配套建筑物51座,其中主要建筑物28座,即渡槽11座,桥梁14座,涵洞1座,输水管2座。
  (三)五三支沟
  该沟原为第六排水沟,开挖于1959年。因沟尾直入黄河而受河水顶托,河床摆动,排水不畅。1965年,将沟尾改入第五排水沟,改名为五三支沟。该沟走向基本在昌润渠与滂渠之间,在平罗县境内经头闸、灵沙、宝丰3乡镇,在宝丰镇的马家桥穿昌润渠与农场渠平行,向北经惠农区庙台乡在乐土岭子以下入五排。全长28.4千米,年排水量2540万立方米,控制排水面积约13333.33公顷。平罗县境内长18.9千米,控制排水面积5400公顷,耕地面积3800公顷。平(罗)惠(农)交界处设计排水流量为3.42立方米/秒。该沟位于昌润渠以东、滂渠以西,因自然地理状况、沟道两侧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1093~1097米,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度为1/4000~1/6000,自西向东坡度为1/6000~1/8000,属低洼盐碱地带。五三支沟设计比降1/4000~5000,底宽2~3米,水深0.8~1.5米,流量0.54立方米/秒~3.42立方米/秒。
  五三支沟县境内有各类配套建筑物49座,其中主要建筑物23座,即桥15座,渡槽7座,涵洞1座。
  五三支沟是头闸镇昌渠以东、灵沙乡、宝丰镇农田排水的骨干沟道。在历年农田水利建设中,该沟系有排水支沟15条,总长35千米,斗沟50条,长40千米。
  (四)五四支沟
  1971年始建五四支沟,自城关镇的三闸村二队,到通润电排站东侧入第五排水沟,全长18.9千米。控制排水毛面积4666.67公顷,年排水量596万立方米。设计排水流量为5.5立方米/秒,加大校核流量7.5立方米/秒。在控制面积内,有3733.33公顷可以排除地面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有1333.33公顷的面积在沟道排水能力逐年改造增加的前提下得到改善。五四支沟采用窄深断面和复式断面相结合的方案。整个沟道按不同区段和排水面积划分4个断面。按规划建各类桥、渡、涵35座,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渡槽都采用U形断面,桥梁有工字梁微弯板和平板桥,渠路合并工程的槽、桥下部结构采取连接整体。该沟现有各类配套建筑物127座,其中主要建筑物36座,即桥16座,渡槽15座,涵洞4座,双孔节制闸1座。五四支沟比降1/3000~1/8000,底宽1~2.5米,水深0.9~1.4米,流量0.8立方米/秒~3.5立方米/秒。
  (五)五五支沟
  起于灵沙乡光明村,在黄渠桥镇的渠中村入第五排水沟。该沟上段控制着昌润渠之东,五三支沟以西的大片面积。下段担负着黄渠桥镇渠中村和宝丰镇吴家湾村的排水任务。涉及排水任务3个乡镇8个行政村。控制排水面积3333.33公顷,排水区内耕地面积2333.33公顷。五五支沟于1973年7月竣工。全长12.8千米,年排水量437万立方米。五五支沟地处第五排水沟以东、滂渠以西,因自然地理状况,沟道两侧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坡度为1/4000~1/6000;自西向东坡度为1/6000~1/8000,属典型的低洼盐碱地带。有各类配套建筑物60座,主要建筑物24座,其中:桥14座,涵洞5座,渡槽5座。比降1/3000~1/4000,底宽1.5~3.0米,水深1.0~1.4米,流量0.9立方米/秒~3.0立方米/秒。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