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田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20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田水利
分类号: S279.23
页数: 9
页码: 504-51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平罗县农田水利、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的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农田 水利

内容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一、农田水利概况新中国成立前,平罗县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唐、惠灌区。由于历代政府只重视灌溉,不重视排水,致使唐、惠灌区布满草湖碱滩,土壤严重盐渍化。唐徕渠灌区历史悠久。惠农渠灌区有200余年的灌溉历史。灌区内农田零散分布,只要便于灌水就开荒垦种。种植作物以春小麦为主,次之为糜谷、水稻、豆类等秋杂粮。惠农、昌、滂、永惠、永润、西官、东官诸渠均在黄河直接开口,无固定的引水设施,干渠之水随黄河水位的变化而增减。每逢黄河水位降低时,庄稼枯萎,望水受旱;若遇黄河汛期,渠水增大,为防止渠堤决口、溢水,便敞开大小支渠,散水保渠,造成淹滩漫路,浸泡农田。土壤盐渍化逐年加重,农民不得不抛弃被浸淹低田,移至高处重新垦荒。年复一年,致使唐、惠灌区形成许多湖泊和积水洼地。土壤盐渍化造成农业广种薄收。
  二、灌溉状况“三轮两补”灌溉办法。头轮水(夏灌)在立夏前开水,以浇灌小麦、胡麻、蔬菜为主。补水在小满与芒种之间,用以补灌夏作物及撒播水稻。二轮水(即伏泡)在大暑开水,以灌水稻、糜、谷,兼灌夏茬。补水在立秋、白露之间(故称秋灌)。三轮水(即冬灌)在霜降开水,至小雪停水。迟则将因气温下降冻结而失灌。凡夏秋作物得水四次定能增产,三次亦可丰收,二次减半,一次或过迟,皆遭歉收。平罗县位于唐徕渠下游、惠农渠中下游,昌、滂、永惠、永润、西官、东官诸渠灌区灌水较困难。为便于引河水入渠,渠槽挖得很低,农田高于渠水,自流灌溉农田仅占总灌溉面积的30%,大多数农田用水车刮水浇灌,1部水车一昼夜浇田3~5亩。沿贺兰山东麓的崇岗、下庙沿山地带的旱地,靠山泉水灌地甚少。农民在山前修一涝坝(蓄水池),平日依靠山泉细流积水,灌溉时开坝放水。这种小聚大放灌田方式,很见成效。此灌溉方式一直沿用到2013年,今汝箕沟口东北约500米有涝坝1处(长胜涝坝)。
  三、岁修岁修是一年一度的水利维修,一般又分为春修和秋修。岁修工程主要在各干渠首段。各干渠施工方法又有所不同。唐徕渠在宁夏有悠久灌溉历史,每年春分一过,即征用部分民工先上渠首,用柴土卷埽堵塞渠口,以涸干渠水,便于岁修施工,工期半月,名为“埽工”。清明节至立夏前,地方政府根据渠工任务大小,组织受益地区强壮劳力,对全渠进行为期一月挑挖和维修,名为春工。秋修一般在每年秋末进行,其工程主要是护岸。惠农渠岁修工程大部在渠口至龙门桥一带,主要是扒打石结子,修筑堤。因惠农渠渠身较顺直,且堤多为黏土,每年春秋修只在渠道弯曲之处用草筑码头,较唐徕渠用工少。每年岁修昌、滂及永惠、永润、西官、东官诸渠,除春秋工护岸外,开挖引水渠口工程还有3~4次。即使在农历五六月的农忙季节,也得出工挑挖,叫作出“热工”。
  四、管理体制清初,宁夏府特设水利同知,专司渠务。到民国年间,均以渠设水利局。唐、惠二干渠水利局设在银川,昌润渠水利局设在宝丰,并兼管滂渠、永惠、永润、西官、东官5渠事务。各干渠水利局设局长1人,段长、委管数人,负责全渠的工程维修、物料购备、水利费的征收、灌水调配和岁修的派夫摊工等事务。管理制度上采用民办官督的办法。各干渠工程所需一切工料费用,均以受水面积,按亩分摊。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新中国成立至2013年,平罗县的农田水利经历以下6个发展阶段。
  一、灌溉渠系(1950~1957年)1950~1957年,对境内唐徕、惠农、昌润、滂等干、支渠进行岁修、扩整、裁弯取直、堤坝的加高和培宽,改造阻水旧式桥闸和修建干渠的退水设施,延长唐徕等渠,使境内各干渠增大流量,提高水位,安全行水。1954年,修建第二农场渠,将黄河水引到崇岗地区,改变山前农田靠天吃饭面貌。1955年,将昌、滂渠口合并移至惠农渠的阮桥处建新闸引水,使原来直接从黄河开口引水昌、滂二干渠变为惠农渠支干渠,提高水位,结束昌、滂及永惠等4渠农民用水车刮水历史。与此同时,合并部分支、斗渠口,扩整500余条支、斗渠,改建和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
  二、排水改土治碱(1958~1966年)自1957年开挖第五排水沟开始,平罗县展开以排水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959年,开挖五一、五三支沟。1964年,开挖环城沟。1965年,开挖五二支沟。加上原来为开办农场开挖的第三排水沟、三二支沟和第四排水沟。到1965年,县境内共开挖干沟、支干沟8条,全长203.45千米,初步形成排水沟骨干体系。与此同时,各公社、大队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分布情况也开挖一些小型支、斗、农排水沟,但大部分以生产队为主,为排除明水采取临时性措施,沟浅且弯,明水排完,沟即废除,待有明水,再行开沟。1958~1963年,全县提倡排水设施兴建,打破队与队之间的界限,由数个生产队或以大队为基础,因地制宜,组织农民开挖排水沟。据1964年统计,全县开挖支、斗排水沟315条,长约200千米。排除碱滩湖地明水有显著效果,使全县原有总面积为10213.33公顷的81个湖泊中,有13个涸干,面积为3413.33公顷。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耕地逐渐得到改良。
  三、园田化规划(1966~1973年)根据自治区水电局1964年6月制定的《平罗县水利工程规划》,以农业、水利部门为主要力量的园田化规划试点工作于1964年秋和1965年春,在周城公社(今划归姚伏镇)和渠口公社(今渠口乡)开始。在1965年秋和1966年农闲季节,全县展开轰轰烈烈的园田化运动。以修建条田为主,将旧有的支、斗、农渠(沟)裁弯取直,扩大断面,铺土造田,降低地下水位,使田块整齐,沟渠配套,能灌能排,便于机耕。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刚刚兴起园田规划未能全面实施。到1970年,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仅1971~1973年3年中,建成初级条田14666.67公顷。但规模小、局限性大、力量有限,效果差,基本上属于修修补补。标准低、质量差,不符合园田化的要求。
  四、农田基本建设(1974~1979年)1975年,平罗县正式制定以改土治水为中心,以“沟、渠、路、田、村、林、电”七字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全面规划,要求以公社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公社与公社之间的结合部由县上统一规划。规划的标准是:沟渠道路连成网,土地平整排灌畅,农田成档树成行,高产稳产有保障。奋斗目标是:1976年,完成机耕条田建设。1977年,向荒山碱滩进军。1979年,实现一队一井;耕地面积扩大到28000公顷。
  五、巩固、提高阶段(1980~1988年)1979年底,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农田基本建设结束。自1980年后,随着农村各种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实行,农田水利工作逐步从建设转向管理。各乡镇均设立水利站,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也由过去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主集体管理逐步过渡到个人承包管理责任制。尤其是机井和电排站管理,到1988年底,全部实行个人承包制。经过9年实践,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农田基本建设成果。截至1988年底,全县灌溉渠系8726条,长6475千米;排水沟道4464条,长3225千米;建各类配套建筑物11580座。建电排站62处,共打机井1325眼。建成条田面积28226.67公顷,形成田成块、林成网、沟渠纵横灌排畅、稳产高产有保障的良好局面。
  六、农田水利综合建设治理(1989~2013年)1989年8月开始,平罗县1万公顷中低产田被列为宁夏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期项目区,实施至2010年完成第一至六期建设任务。第一期至第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先后通过自治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验收。
  1985~1990年,全县围绕改善灌排条件和土地开发,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和挖潜,完善管理责任制。5年水利投资701.3万元,其中农业综合项目开发669万元,实施水利工程38项,改善灌排面积26466.67公顷(含项目开发5666.67公顷),中低产改造6753.33公顷(改造4860公顷,开发1893.33公顷)。1989~1990年,城关镇新建村、二闸乡星火村、崇岗乡崇富、暖泉4处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在工程建设同时,完善机井、电排站承包合同。全县1163眼机井、54座电排站运转率保持在95%以上,地下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下,灌溉引水量为5.3亿立方米(1990年统计),为全县粮食持续增长提供保证。
  1991~1999年,围绕改善灌排条件和土地开发,明确抓开发、增后劲;抓配套、挖潜力;抓管理、要效益的指导思想。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荣获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县。1992年,在全区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六盘山杯”竞赛活动中,荣获“六盘山杯”优胜县。1994~1999年,实施5项水利建设任务。改造老灌区,开发新灌区。自1995年9月25日开始。按照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以建设一沟一渠为主要内容,搞好田间配套工程;重点解决排水治碱,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97年底,增设农沟2196条,长1182.9千米;建配套建筑物4400座。总投资528万元,其中县配135万元,群众自筹393万元。全国商品粮基地县项目。全县涉及宝丰镇、六中、五香、周城、下庙5个乡镇8大片,开发改造农田2000公顷(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066.67公顷,开发宜农荒地933.33公顷)。开挖扩整支、斗、农沟293条,开挖扩整支、斗、农渠350条,整修生产道路626条,机械清淤支干沟7条,长38.7千米,渠道砌护7条,长7.9千米。配套建筑物781座。沿黄开发工程。1996年底,县水利部门实地勘察设计,邀请自治区、市水利、农业等有关厅局领导、专家论证,确定该项目,列为1997年平罗县一号工程。工程涉及五香、六中、渠口3个乡8个村,开发改造防洪堤两侧3140公顷土地。于1997年4月30日开工,经过6个月,修建沿黄干渠1条,长13.45千米,建扬水站3座,干渠配套建筑物48座,架设高压输电线路8.1千米,安装配套电器设备11台(件),骨干工程投资572万元。于1997年底竣工。1998年该灌区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实施田间工程和配套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排体系。于1999年投入运行。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地区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崇岗乡潮湖村耕地灌水困难,开发山前万亩宜农宜林荒地。1997年开工建设,1999年竣工。面上清淤,每年利用春秋两季完成支、斗、农渠(沟)清淤。
  2000~2013年,主要进行以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为主的增效项目建设。实施跃进渠、上新渠、高二支渠、邵一支渠、先锋渠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陶乐三棵柳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改造面积4000余公顷,工程投资1291.01万元。其中陶乐三棵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是2003年国家级节水改造项目。2003年,实施自治区水利厅下达的西沙农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喷滴工程。2006年,投资480万元,实施唐徕渠、惠农渠灌区改造水权转换项目,砌护支渠49条,长46.46千米,新建各类配套建筑物901座,改善灌溉面积1493.33公顷。投资61.6万元,对毛三渠砌护,长3千米,配套建筑物16座,缓解653.33公顷农田灌水问题。2008年,全县清淤扩整支、斗、农沟6833条4094千米,新开沟道433条256千米,清淤扩整支、斗、农渠9628条6366千米,新开渠道235条137千米,砌护渠道112条71千米;整修农路12344条7070千米;新建、维修建筑物2643座;改造中低产田11333.3公顷,建设畦田10066.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33.3公顷。2009年,开展以“黄河杯”竞赛为主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整清淤支、斗、农沟7947条4375千米,扩整清淤支、斗、农渠10612条6724千米,新开沟道966条447千米,新开渠道344条200千米,砌护渠道531条341.9千米,整修农路15224条7668千米,新建、维修配套建筑物10333座,改造中低产田11333.33公顷,改善灌溉良田11333.33公顷,畦田建设120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00公顷,实施机深翻、机深松42666.67公顷。2010年,实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开渠道12条8.4千米,清淤渠道11060条6963千米,新开沟道217条116千米;清淤支、斗、农沟6710条3921千米,整修农路12874条6678千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493.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1333.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2493.33公顷。
  2013年,整合水利、国土、农发、发改、生态移民等部门农田水利项目,集中投入、高标准建设、连片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推进现代节水型灌区建设。重点组织实施黄渠桥镇前光村盐碱地改良项目区、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区、小农水重点县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渠口乡千亿斤粮食项目区、高仁乡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及城关镇国土整治项目区和姚伏国土整治项目区等11个重点项目区和13个乡镇42个农田示范方建设。投入劳力154.7万工日,出动机械3.75万台班,动用土石方1556万立方米;砌护渠道2872条1619千米,配套各类建筑物8万余座,新开沟道565条372千米,清淤扩整沟道8582条5236千米,清淤渠道8860条5310千米,整修农路15035条7803千米;改造中低产田1.08万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7200公顷,建设畦田6666.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72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16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7万公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公顷;实施激光平地4733.3公顷,造林绿化2400公顷,实施机深翻及秸秆还田4.67万公顷。
  第三节 山区小型水利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区,利用山泉水浇地的小型水利主要在崇岗镇所辖崇岗、崇富、崇胜、长青、暖泉5个村。沿贺兰山坡南北长约20千米,有近66.67公顷旱地,靠3道山洪沟(汝箕沟、小水沟和大水沟)泉水灌溉。利用简易的工程设施,将泉水引出沟口,集中在涝坝里。最大的涝坝一次能淌1公顷地左右。有的小泉眼2~3天才能蓄满一涝坝,淌田2~3亩。农田灌溉没有保障,大部分农田只能靠雨水和洪漫。
  新中国成立后,由水管委员统一管理蓄水、调水和工程维修,制定水利管理公约,按地亩征工。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以挖掘水源潜力为重点,发动群众捞泉眼,改沙渠为石渠,改明渠为暗渠,安装水车,增大水源,减少渗漏,新建和改建涝坝,小聚大放,改善灌溉条件,扩大灌溉面积。1995年5月,用浮标测流法测得各沟的流量情况是:汝箕沟为0.12立方米/秒,小水沟为0.09立方米/秒,大水沟为0.15立方米/秒,经测流证明水源有潜力可挖。1956~1960年,修成片石衬砌渠11条,长13.4千米。扩整、修建涝坝7座(崇岗2座,长胜1座,九泉2座,潮湖2座),提高山泉利用率。到20世纪60年代,输水渠按山洪沟内自然坡降上延,使渠道紧靠山崖一侧,在山沟出口处渠底高于洪水水位,免除山洪冲毁。70年代3条山洪沟(大水沟、小水沟、汝箕沟)存在问题较少,只做部分整修,使山泉水在最旱的年景也能流出山沟灌溉。1987年,投资80万元,在小水沟口约300米的东北角,修筑蓄水池1座,建截潜坝1处,蓄水能力20万立方米,用以解决崇岗村的部分农田灌溉。在扬水和机井灌溉面积占优势的情况下,山泉水的引用,未曾中断。2002年8月,投资8.6万元在暖泉村实施井渠结合灌溉联网的管灌工程。利用直径160毫米UPVC管串联机井2眼,接给水栓将机井抽水输送到农渠口。在干旱时利用机井灌溉,在丰水期利用西干渠引水灌溉。
  第四节 农水科技推广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1999年,平罗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开始小点试验示范,2000年,重点示范推广,2001年,应用推广,2002年,大面积应用推广,推广水稻节水控灌4018公顷,涉及通伏、五香、六中、姚伏、周城、前进、渠口、下庙、崇岗9个乡镇27个行政村148个生产队5017户。经过6年试验证明,灌水次数减少2次,亩均节水72立方米,节水幅度为10.6%。单收增产34.5千克,亩均可增收节支72元。
  二、渠道衬砌20世纪80年代初,平罗县开始支渠衬砌工程。渠道砌护断面最初的设计为梯形,预制成小块混凝土板拼装。1992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提出渠底部采用弧面板与坡面的平面板复合拼装U形断面设计(也就是U形斜断面)衬砌的支渠。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且提高工程建设质量。2000年初,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小农水建设中,小断面支、斗渠衬砌,引进外地U形断面2块和3块拼装结构,混凝土构件全部采用机械振捣成型,在开口0.6~1.2米的斗、农渠断面上都可以使用。
  平罗县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权转让项目、小农水建设后,砌护支级渠道434.2千米,占全县支级渠道总长的40.15%,节水效果以衬砌100千米为基数推算,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0.43%提高到0.663%。
  三、农田水利建筑物20世纪50年代,因当时的钢材、木材、水泥紧缺,建筑物工程兴建也是小批量简易施工。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使用混凝土。1962年,生产少量混凝土构件。1963年,开始建设红星渠(跨三排)、徐家南渠(跨四排)、小畔渠(跨五排)渡槽,建成跨唐徕渠北门桥、许家桥,跨五排胡家拐子桥等20余座工程。1974年,开展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水利配套建筑物建设。砌石、混凝土工程普遍推广应用。类型是支、斗渠(沟)上的桥、涵、闸、斗、农渠口。渡槽、桥梁工程基础施工引进水力沉桩技术,用混凝土桩代替扩大地基。在渡槽、桥梁利用扒杆和配套绞磨安装梁板和槽身,安装的构件最长13米,最重的有10吨,桥梁设计为汽-6级。20世纪80年代后,由县水利电力局施工五排姚伏、前进段建设跨径20米的双曲拱桥汽-10级,县工交局在五排、昌润渠兴建5座汽-20级交通桥。1989年后,水利小型配套建筑物,在支、斗渠(沟)上开始使用装配式建筑物。2005年,施工的小店子四排交通桥40×5米,第五排水沟施工黄灵路、六羊一队、良繁场、大兴墩七队4座30×5—24×5米交通桥。2006年,施工的金色河(三二支沟截引沟)穿207省道桥、农牧场两座生产桥。采用钻柱桩基、桥板搭建方式。金色河穿红星渠涵洞设计2.5×2.5×19米两孔方涵,工程施工采用现场浇筑方式。
  四、沟道塌坡治理平罗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北部。由于受黄河水冲淤影响,土壤质地构造由沙壤土、沙土、极细砂组成,土壤层次分明。受土壤质地影响,排水沟塌坡阻水现象严重,前面清淤,后面就坍塌,严重阻水限制地下水排出。20世纪70年代,治理坍塌,效果不佳。1989年,引进内蒙古临河地区治理沟道防塌技术,采用无纺布沙垫层堆石体有机组合的施工方案,在第五排水沟施工1千米。1990年,在五一支沟施工1.5千米,在五三支沟灵沙段施工3千米,在五四支沟黄渠桥镇西侧段施工2千米,在五一支沟上施工1.2千米,凡治理过沟道,边坡整齐,无损坏现象,效果较好。
  五、辐射井与多吸管井2003年,平罗县发生严重旱情,县人民政府提出抗旱打井,首次引进布设辐射井与多吸管井技术。第一口辐射井在姚伏镇小店子村二队建成。多吸管井多布设于黄渠桥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几眼。
  (一)辐射井辐射井(当地群众称之大口井),为竖、横交错,既有竖井,又有水平井。具有抗旱、除涝、治碱的综合效果。竖井不透水,是靠水平滤水管把地下水汇集到竖井里,由竖井中水泵抽水,供灌溉用水或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水平井在竖井壁分层布设,每层一般为6~8眼,长度不超过10米,均在含水层中布置(姚伏镇小店子村辐射井布设为4层)。
  (二)多吸管井多吸管井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群井管、集流管、水泵及配套设备。多吸管井一般采用12根直径50毫米PE管分别沿半径3米和5米的圆周均匀分布,内圈和外圈各6根,平均井深约20米,中间设集流管,集流管长1.5米,底部封闭,从底部以上0.5米处设直径50毫米接口12个,上下排各4孔,中间4孔。集水管上接自吸离心泵。其工作方式是通过12根吸水管将地下水汇集至集流管通过水泵将水吸出。井管包括井壁管、滤水管。多吸管井施工简单,方便操作,井灌井排,以灌代排。其动力为电力或柴油机均可,便于管理。非灌溉期将水泵收回,开灌时再安装,好管理,可防盗,成本低,利于抗旱应急。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