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产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1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产养殖
分类号: S965.9
页数: 6
页码: 403-4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水产养殖、水域资源、水产、国营渔场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水产养殖 情况

内容

一、水域资源
  全县自然湖泊星罗棋布,小型水体遍及全县各乡镇。1986年前,共有水域面积1605公顷。其中千亩以上的7处,计1163.33公顷;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21处,338.8公顷;百亩以下的53处,102.87公顷。1987年后,水域面积增加到1850.53公顷,其中湖泊1520.4公顷,池塘232.13公顷,其他98公顷。2006~2008年后,加快西大滩盐荒地的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新开挖、改造各类宜渔水面3886.67公顷,全县养鱼水面达6037.33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420公顷,湖泊养殖4620公顷。在各类水域资源中,水面较大的有镇朔湖700公顷,姚伏小西湖472.67公顷,明月湖266.67公顷,威镇湖133.33公顷,黄渠桥镇侯家梁子村生态水产业基地180.73公顷,翰泉海66.67公顷,33.33公顷以上还有8处。2013年,全县水域养殖面积1.15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23万吨。
  全县补给水来源于黄河,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水质肥沃,适合浮游生物的繁衍。1981年,自治区渔业资源调查队对前进湖水的调查表明,湖泊水体为淡黄色,微感带有涩味,pH值在5.5~9.8,总硬度47~55。镇朔湖、明水湖、前进湖、饮马湖、翰泉海等较大湖泊鱼类生长良好。
  二、水产
  (一)天然捕捞
  20世纪50年代,由于江浙等地支宁人员的迁入,捕捞食鱼。1960年,威镇湖捕捞队,在威镇湖内一网就捞到150公斤鱼。1962年,前进湖一网竟捞250余公斤鱼。捕捞的主要为鲤、鲶、鲫、黄嘴、雅罗、鸽子鱼等鱼及甲鱼、鲢鱼、草鱼、赤眼鳟,以黄河干流各排水沟、天然湖泊水面为主。20世纪70~80年代,黄河平罗段有78条捕鱼船,捕鱼在每年3月初到12月10日前后结束。使用渔具有流网、刺网、撒网、延绳钩、洞洞网,捕捞量为30~35吨。
  (二)人工养殖
  1958年秋,公社化初期,前进公社开创人工养鱼业。当时公社领导指定三闸大队社员顾冲在威镇天然湖内整修围堤,作为公社养鱼试点,初见成效。
  1960年春,县人民政府召开水产会,讨论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和沟渠的鱼类优势,开展捕捞和养殖。1969年春,平罗县商业局在镇朔湖滞洪区投放鱼种5万尾。到1971年,部分鱼已长到0.5公斤以上。同年头闸公社邵家桥大队浙江支宁青年点,在2公顷的自然水体内放养鱼苗,两年后捕捞,大的过1.5公斤,一般的也长到0.5公斤以上。
  1972年,全县第一次在城关公社合作大队的饮马湖进行人工孵化鱼苗成功。1973年1月,平罗县水产工作站成立,水产养殖步入正轨。
  1972年5月,北长渠、惠威、前进、北营子、团结、光明、小店子、宏湖,张家墩、分水闸等26个大队,先后挖鱼池放养鱼苗。由于缺技术,管理差,产量低收益少,大部分停止养殖。
  1971年,城关合作一队挖鱼池3.2亩,放鱼苗5000尾,第二年捕鱼75公斤,平均亩产鱼23公斤。1977年,全县有鱼池的生产队19个,养鱼水面由1973年的86.67公顷,发展到293.33公顷,产量由1700公斤增加到2.77万公斤。
  1973~1976年,全县15个公社有14个公社共投入劳动力6265人,开挖鱼塘104.53公顷。1973年,最早是姚伏公社在西大湖开挖养鱼水面27.73公顷。较迟的是五香、惠北公社。1976年,共深挖鱼池12.13公顷。当年全县公社经营养鱼水面达到112.33公顷。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宝丰镇、通伏乡、前进乡鱼塘停止养鱼,有11个乡镇鱼池均承包给个人经营。全县个体农户养鱼由1982年的6户发展到1985年的463户,养鱼水面由287.07公顷发展到1199.33公顷,鱼产量由10.45万公斤增加到32.3万公斤,增长3.09倍。种植芦苇、荷花、茭白等水生植物400公顷,养殖大白鹅、野鸭、中华雁等水生动物13万只,建设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渔业场所8处,创产值1000多万元。
  2004年,开展“上农下渔”养殖方式,〓上种田,水中养鱼,低洼盐碱地通过挖池建田,改良土壤,形成种养良性循环。占地76.67公顷,建池塘27.61公顷,台田15.86公顷,养鱼17.87公顷,种水稻15.86公顷。2008年,成鱼养殖面积4058.67公顷,鱼种繁育面积414.8公顷。
  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918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4707公顷,水库养殖4705公顷,形成以翰泉海为核心、高速公路两侧为主体、滨河大道为补充的水产业带。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的姚伏镇张家墩、北营子村,城关镇,农牧场进行俄罗斯鲤、黄河鲶、六须鲶、河蟹、草鱼等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技术示范428.2公顷,其中主养俄罗斯鲤技术示范236.4公顷,平均亩产462公斤;主养草鱼技术示范171.8公顷,平均亩产435公斤;主养黄河鲶、六须鲶技术示范20公顷,平均亩产518公斤。推广“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从辽宁省盘锦市引进9000多公斤河蟹苗种,在通伏、灵沙等种稻乡镇实施稻田养蟹立体种养133.33公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河蟹亩产达到5.2公斤,商品蟹平均规格95克。水产品产量达到19237吨,全县渔业总产值达15124万元。
  2013年,依托鱼种场、华源、丰源等水产养殖公司调运养殖六须鲶、团头鲂等新品种10.5万公斤,在翰泉海完成大水面养殖示范200公顷,在通伏乡落实稻蟹生态种养133.3公顷。水域养殖面积达到1.16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857公顷,湖泊养殖8613公顷,稻田养蟹133公顷。水产品总产达3.23万吨。加强和区内外水产品贩运户的联系,做好水产品的销售流通工作,培育水产品流通龙头企业2个(宁夏野娇娇食品有限公司和平罗县华源生态水产业有限公司),全县80%以上鲜活水产品运往兰州、西宁、拉萨、武威、酒泉、白银、包头、临河、乌海等区外市县销售,在西宁、兰州等地建立多处鲜鱼批发经销店。
  (三)成鱼养殖
  粗养以零星水面为主,亩产8~9公斤。围垦精养一般亩产量为250~300公斤;大水面围垦养殖是一种半精养的方式,主要放养鲤鱼或草鱼,适当搭配花白鲢、鲫鱼、团头鲂等。一般每亩放养量为500~800尾,放养比例为:鲤鱼占50%~60%,草鱼占15%~20%,花白鲢占20%~25%,鲫鱼占5%。20世纪90年代后,水产品品种有16种。其中鱼类13种,有鲤鱼、彭泽鲫、异育银鲫、团头鲂、罗非鱼、大口鲶、革胡子鲶、乌鳢、鳜鱼、黄河鲶、草鱼、花鲢、白鲢;甲壳类2种,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1985~2008年,建设鱼池3886.67公顷,其中精养塘1200公顷,围垦精养塘2686.67公顷。
  三、国营渔场
  (一)县渔种场
  位于县城西四公路处。始建于1974年春,建成养鱼水面32.87公顷。其中,精养塘7.33公顷,粗养塘25.53公顷。当年投产,产量1750公斤。1985年,全场经营鱼种池98个,合计水面达64.2公顷。当年繁殖草、鲤、鲢等鱼种22489公斤(约180万尾),试验繁殖镜鱼(裸鲤)、白鲫(银鲫)、尼罗罗非鱼(热带鱼)、武昌鱼(团头鲂)等新品种。1987年6月,第二个鱼苗早繁中心在平罗县鱼种场建成。1988年,经营机制由1985年实行目标责任制转变承包经营,场内职工或场外人员均可承包池塘,承包人上缴承包费。到2005年养殖面积发展到91.2公顷,成鱼总产达876吨,平均亩产量876公斤,鱼种总产达195吨,平均亩产530公斤。2013年,养殖面积224公顷,成鱼总产1586吨。其中鲤鱼571吨,草鱼741吨。
  (二)明水湖渔场
  1980年,对渔种场进行改造,开挖水面266.67公顷,位于平罗—石炭井公路11千米处。全场有自然湖泊水面140公顷。修筑人工养殖围水堤3000余米。新建鱼种池1.47公顷,投放鱼苗12万尾。年内大湖中人工捕捞成鱼6327公斤。1983年,投放鱼种35万尾,人工捕捞15000公斤。1984年,放养鱼苗30万尾,年内人工捕捞成鱼13000公斤。1985~1987年,在粗养的基础上,开挖精养塘34个17.67公顷,其中,成鱼精养塘15.67公顷,苗种塘2公顷。1987年,鱼产量达到1.35万公斤。1998年,县明水湖渔场租赁给宁夏星火集团饲料有限公司,职工由渔种场托管,租赁期为25年。
  (三)农牧场渔场
  于1985年成立,由县农牧场管辖。位于平西公路南侧100米,距县城约5千米处。该场于1985年开挖标准精养塘34.27公顷,成鱼单口塘面积为6亩,鱼种塘为3亩。渔场自成立后一直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且进行多轮承包,产量极不稳定。
  四、鱼病防治
  (一)出血病
  是病毒性鱼病,死亡率高达100%。1996年6~9月,姚伏镇、渠口乡、县渔种场、明水湖渔场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防治: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2~6天连续投喂药饵,消灭鱼体内的病原菌;第3~5天全池泼洒0.6ppm漂白精或1.2ppm漂白粉;第十天全池遍撒生石灰1次,调节水质。
  (二)三毛金藻
  大量繁殖时,它的排泄物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鱼毒素,致鱼死亡。防治:换水降低水中的含盐量,改变它的生活环境;每立方米用14~20克的硫酸铵或碳胺均匀泼洒全池,起到防治和肥水的作用。
  (三)疖疮病
  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内充满脓液和细菌,脓疮周围的皮炎和肌肉发炎,严重肠道也充血。防治:用漂白粉每立方米1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每50公斤鱼用5克,第2~6天药量减半。
  (四)肠炎病
  病鱼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发现肠道全部或部分充血,严重时肠子呈现紫红色,肠道内有大量乳黄色黏液,草鱼中非常普遍。治疗:按塘中每50公斤鱼计算,第1~2天用磺胺胍5克,第3~4天药量减半拌入饵料投喂治疗,连续4天;用大蒜拌饵喂鱼,每50公斤鱼用大蒜半斤,捣碎后加入50~100克食盐,然后拌入饲料,连续喂4天。
  (五)赤皮病
  鱼的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在鱼的腹部两侧最为明显,呈现块状红斑,在鳞片脱落处往往附生水霉菌。此病在草鱼、鲤鱼中很普遍。治疗方法:在发病早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每平方米30~40克,4小时后再泼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3~0.5克)和食盐(每立方米水体3~5克)的合剂溶液;第二天再投喂敌百虫和食盐的合剂药饵(敌百虫150克、食盐1500克),取一半撒在50公斤青饲料上,另一半泼洒到食场周围的水面上。
  (六)细菌性烂鳃病
  鳃丝发白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又叫“开天窗”。此病春季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鲤、鲫、鲢、鳙等。治疗:常用含氯制剂,如漂白粉1~1.2ppm溶液全池遍洒或每亩每米水深用氯杀灵300克全池遍洒。
  (七)寄生虫
  主要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成0.7ppm浓度防治。指环虫寄生于鱼鳃、皮肤和鳍上。防治用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遍洒。三代虫大量寄生时,治疗方法同指环虫病。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