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14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6
页码: 397-4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畜牧业、家畜养殖、家畜养殖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一优四特” 产业带分布

内容

第一节 家畜养殖
  一、牛
  牛乃五畜之首,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牛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先民饲养的主要家畜之一。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牛耕技术的国家,早在25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普遍采用牛耕技术。
  牛从生活习性、体格特征上来讲,可分为水牛、黄牛和奶牛。长江流域以饲养水牛为主,黄河流域以饲养黄牛和奶牛为主。从饲养目的上又分为耕牛、菜牛和奶牛。
  1952年,全县黄牛存栏数22448头。1955年,增加到25550头。此后几年,牛存栏数一直在1.45万头上下。1961年,为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县供销社从内蒙古海拉尔等地区先后购进耕牛1100头,扶助缺乏耕畜的社队。1966年,有黄牛16259头。1977年,存栏数降为12069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牛不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耕畜。黄牛的饲养方向也转变商业菜牛为主。1980年,灵沙公社和五香公社宏潮大队,由国家扶助建立起菜牛基地,共养牛243头。
  1981年,通伏、五香、渠口、头闸、二闸等公社也办起集体畜牧场,共养牛583头。翌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归社员饲养,从此,畜牧业转向商品化生产。1985年,县农牧场饲养奶牛219头,全县养牛20头以上的专业户16户。截至1990年末,全县黄牛存栏8349头。其中良种乳用牛及能繁殖的母牛3520头,占存栏总数的42%。1992年,牛饲养量18233头,其中存栏14315头,出栏3918头。奶牛存栏136头,产奶30万公斤。1994年,平罗县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到年末全县牛饲养量达5.74万头,存栏37209头,年内出栏20191头。奶牛年末存栏938头。建设养牛示范场11个、示范户255户,其中养牛10头以上的示范户254户、100头以上的贩运户12户。1996年,全县牛饲养量10.53万头,出栏3.34万头,存栏7.188万头。进入21世纪,先后建成德正牧业、头闸邵家桥、二闸东风等设施全、规模大的养殖场,引进金福来清真牛羊肉加工养殖企业,带动和促进肉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08年,全县牛饲养量58681头,存栏33711头,出栏24970头,养牛产值5754.6万元。2010年,全县牛饲养量17.68万头,存栏26887头,牛肉产量3443吨,其中,奶牛存栏达到4054头,鲜奶总产量131万吨。2013年,全县牛存栏29.29万头,出栏27.16万头。
  二、马
  1949年,全县有马795匹。1952年末为897匹。互助合作时期,1953年末为1057匹,1957年1737匹。1966年3738匹。1976年,存栏4076匹。1982年,全县马存栏5848匹。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马匹饲养逐年减少,至1990年,全县有马2562匹。2010年,全县有马157匹。2013年,全县马存栏仅174匹。
  三、驴
  1949年末,全县驴存栏8279头,至1952年,增为12613头;1957年,为13314头;1966年,为13680头;1982年,全县毛驴存栏14742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数量的增加,毛驴逐年减少,至1990年,全县毛驴存栏9904头。到2008年,毛驴存栏4027头。2010年,全县驴的存栏3646头。2013年,全县毛驴存栏3498头。
  四、骡
  1949年9月,全县仅存栏280头。
  1957年,有骡子791头,1958年893头,1966年1268头,1976年4822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骡子成为农户致富的标志,1985年,全县栏数达到17050头;至1990年末,全县骡子存栏16725头。2008年,全县饲养骡子3353头。2010年,全县骡子存栏1875头。2013年,全县骡存栏仅1979头。
  五、骆驼
  民国32年(1943年),平罗县私人喂养骆驼758峰。1949年为561峰。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骆驼增至1647峰。1953年,骆驼由单一的驮运,变为套大胶车、套磙、拉耙等多功能役畜。1958年公社化后,骆驼由公社统一集中,专搞驮运,并加强喂养,数量回升,至1967年,增为1590峰,1972年,达1643峰。1980年后,运输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骆驼由役畜变为菜畜,而且都归私人喂养。截至1990全县养驼专业户19户,共养骆驼390峰。2008年,全县养骆驼75峰。2010年,全县有骆驼88峰。2013年,全县骆驼存栏仅95峰。
  六、羊
  1949年,全县养羊38449只。1952年,全县羊只存栏66895只。1956年,全县羊只存栏85185只。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羊只折价归大队所有集中放牧,由于管理不善,草料不足,当年降为75556只。1962年,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苹案)》提出:“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县上发放农业贷款购羊5100只,扶持社员养羊。当年,全县羊只达93028只。1963年4月,为鼓励社员养羊,政府决定,由集体划给社员少量饲料地,翌年10月,政府规定,社员养羊不得超过3只(不含当年羊羔子),是年全县羊只达到10.81万只。1968年,全县羊只存栏达13万只。1969年,把社员私人养羊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全部羊只收归大队饲养。1970年,全县羊只降为117817只,比1968年减少12203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不准社员私人养羊的极左政策,调动农民养羊积极性,羊只发展迅速。1981年,全县羊只存栏达187082只。1985年,全县涌现出养羊专业户151户,其中养羊100只以上的10户。截至1990年,全县羊只存栏增长到209092只。1991~2008年近20年间,平罗县的羊品种由饲养本地滩羊为主,变为以引进改良本地羊为主,饲养管理由放牧为主变为以圈养、栈养为主,饲养方式由小群多户的分散饲养变为大园区集中规模化养殖为主。到2008年,全县建成宝丰镇庙宝路东侧、红崖子三棵柳、灵沙东灵、高庄金福来光华、崇岗暖泉、陶乐羊场、头闸永惠和高仁肉羊育肥8个高标准养殖园区。全县羊饲养量51.06万只,其中存栏28.52万只,出栏22.54万只。2010年,新建万只羊场5个,累计达到30个,培育和完善饲草加工配送中心5个,发展规模化羊养殖园区175个;培育养羊200只以上规模户263户,规模化羊场评星定级20个。依托规模养殖户、养殖园区建成良种繁育站226个;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配种当地能繁母羊10.6万只,累计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自繁自育种公羊379只;新增肉羊改良站点106个,全年生产肉杂羔羊4.6万只。全县羊只饲养量183.9万只,存栏33.17万只,羊肉产量5110吨。2013年,全县羊存栏40.35万只,出栏36.54万只。
  七、猪
  民国32年(1943),全县养猪12903头,汉民户均l头。到1949年底,生猪存栏减到3393头,平均3户有猪l头。1952年末,平罗县生猪存栏达5549头。1954年,生猪存栏降为4732头。1957年,生猪存栏8199头。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猪由集体饲养,存栏头数减少。1961年末,生猪存栏4971头。1963年,国家规定“公私并养,以私养为主”,还划给养猪饲料地和收购生猪奖售饲料等办法,至1964年末,生猪存栏16651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规定收回自留地和自留畜,取消奖售饲料,改私养为公养。1970年,生猪存栏下降到12266头。1971年,县上提出社队实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号召机关、团体、学校、公社、大队、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养猪,并从外地引进灵农、内江、苏白等优良种猪,杂交改良。全县有602个生产队共养猪25491头。1973年,推行发展集体养猪和鼓励社员私人养猪,全县有630个生产队办起养猪场。其中养猪50头以上的有70个队、百头5个队。1974年末,生猪存栏31917头,汉民户均1.5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形势逐年好转。1979年,恢复收购生猪奖售饲料和社员养猪给饲料地的政策。4月1日起,生猪收购价比原价提高26.3%,取消过去禁养、限养的规定,农民喂养的猪,一般每头体重达90~100公斤,有的体重135公斤。虽然从1980年后,年末存栏数较1977年有所下降,但出栏加快,出肉率提高,市场猪肉敞开供应。1984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制度,农民获得养猪、售猪的自主权,全县猪的饲养量迅速增加,1985年,出现“卖猪难”现象。1987年,县上确定五香、周城、头闸、姚伏、六中5个乡镇为养猪基地。农民每交1头符合规定标准的生猪,奖售碳铵150公斤,补助饲料款15元,每新养1头母猪,供给平价饲料150公斤,奖售优质化肥2袋。1988年末,全县生猪存栏50589头。1990年,全县生猪存栏60413头。1991年后,养猪主要在标准化圈舍建设、暖棚养殖、新品种引进和能繁育母猪给予优惠与扶持。1995年,投资帮助建设标准化圈舍2112间,搭建养猪温棚617座,暖棚养猪18.4万头。从2006年开始,对能繁母猪还上保险。2007年,制定“平罗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建设姚伏永胜、崇岗崇胜、崇岗崇福3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推动猪的标准化养殖。从2007年开始,对能繁母猪每头给予50元补贴,2007年,补贴母猪6132头,金额30.66万元;2008年,补贴母猪6398头,金额63.98万元,生猪存栏35687头。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9.03万头,能繁殖的母猪存栏2138头,猪肉的产量3622吨。2013年,全县生猪存栏2.68万头,出栏4.06万头。
  八、兔
  民国末年,二闸乡东风村杨赞良家喂养200余只当地黑白家兔。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期间,部分农户喂养10~20只家兔。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取外地科学养兔方法,引进安哥拉兔、獭兔、公羊兔、哈白兔、比利时兔等品种。1980年,全县喂养家兔2398只。
  1988年,涌现出不少养兔专业户,如县园林场职工韩伏林,喂养哈白兔300余只;五香乡任家嘴子村村民扈万金,一直饲养哈白兔等400~5000只。1994年,惠北乡引进公羊、赛白、青紫兰、比利时良种肉兔205只,投放于农户饲养。1995年,兔饲养量5636只。1996年,兔饲养量1.16万只,出栏0.5万只。姚伏镇高荣村与北京兔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平罗县高荣青年獭兔场,引进皮用獭兔200组进行饲养。2000年,养兔5082只。2008年,养兔15482只。2010年,全县养兔8257只,兔肉产量15吨,兔毛产量3013公斤。2013年,全县兔存栏0.88万只,出栏1.32万只。第二节 家禽养殖
  一、鸡的饲养
  民国年间,一般家庭饲养鸡10只左右,多者20~30只。
  新中国成立后,家禽饲养量逐年增长。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一般农民家庭往往都饲养几只蛋鸡,把鸡蛋拿到集市出售以换取盐醋等生活必需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家庭养鸡业逐渐兴盛起来。从1981年起,县综合试验站、畜牧兽医站和县农牧场采用机电孵化,引进星杂288、来亨鸡等优良品种,产蛋率高,不仅农村,城市也出现养鸡热。当年孵化雏鸡10万只。1984年,全县养鸡量达30万只。1985年,涌现出饲养300只以上的养鸡专业户8户。在周城、高庄、黄渠桥、姚伏、前进等乡镇狠抓养鸡基地村的建设,全县建17个养鸡基地村,有3884户,养鸡量达97876只。1990年,全县饲养鸡568430只。1996年,推广小弓棚鸡舍养鸡技术,年末全县鸡饲养量达291.81万只,出栏214.13万只,存栏77.68万只。2000年,鸡饲养量为337.8万只。2006~2008年,受禽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养鸡户增加。2007年,全县家禽饲养量454.22万只。饲养量达到500只以上的规模养鸡户有308户,饲养量达到5000只以上的规模养鸡户242户。2008年,全县鸡饲养量178.53万只。2010年,全县鸡饲养量208.29万只,鸡蛋产量2031吨。2013年,全县鸡存栏50.17万只,出栏112.64万只,鸡蛋产量3654吨。
  二、鹅、鸭的饲养
  平罗县农民饲养鹅、鸭的历史虽然较长,但不普遍,尤其养鹅户极少。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少数农户养鹅,全县仅224只。1980年后,引进山东草食大白鹅,易于喂养,从此,养鹅户逐步增多,一般养10只左右,供产蛋、食肉。饲养鸭的农户,一般靠湖邻沟,昔日就有饲养鸭子的习惯,户养10~30只为多。1980年后,引进北京鸭,养鸭户增多,饲养数也逐步增加。1990年,全县喂养300只以上鸭子的专业户有5户。1997年,全县养鸭16.6万只,存栏50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有2户。1992年,养鹅开始发展,年终鹅饲养量0.9万只,至1997年,发展到2.06万只。2006年,陶乐镇农民吴宏涛在姚伏镇沙渠三队租赁2公顷鱼池饲养野鸭8000多只,产品销往广州、河北等地。2007年,吴宏涛投资170多万元在姚伏镇赵渠村六队建成国宏野禽驯养繁殖场。该场总占地6.67公顷,专门饲养、繁殖、销售赤麻鸭、番嘴鸭、白嘴潜、红嘴潜等野鸭。年内共出栏各类野鸭2万只,利润达到20多万元。2008年,吴宏涛繁殖饲养出栏野鸭4万只,获利50多万元。2008年,全县鸭子出栏15.68万只。随着县内明月湖、翰泉海的开挖建设,养殖水面增加,水下养鱼,水面养鸭。养殖大白鹅、北京鸭等13万只,形成了养鱼、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休闲观光一体化的发展模式。2010年,全县养鸭9.95万只。2013年,全县养鸭4.33万只。
  三、鸽的饲养
  民国年间,城里人喂养家鸽,少者5~6只,多者10多对。农村喂养草鸽,少数农家建有1~2间鸽堂子,多者500~600只,供食肉、积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农药的普遍使用,农村养鸽相对减少。20世纪80年代后,少数家庭兴起喂养信鸽和肉鸽热,逢集,鸽子与其他家禽一样,占据市场一角,最多者近千只。1995年,全县共有鸽子养殖户81户,饲养量4779只,其中以肉鸽和乳鸽居多。有信鸽约1000羽,县城内有信鸽协会两家。1995年后,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量没有多大变化。
  第三节 水产养殖
  一、水域资源
  全县自然湖泊星罗棋布,小型水体遍及全县各乡镇。1986年前,共有水域面积1605公顷。其中千亩以上的7处,计1163.33公顷;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21处,338.8公顷;百亩以下的53处,102.87公顷。1987年后,水域面积增加到1850.53公顷,其中湖泊1520.4公顷,池塘232.13公顷,其他98公顷。2006~2008年后,加快西大滩盐荒地的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新开挖、改造各类宜渔水面3886.67公顷,全县养鱼水面达6037.33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420公顷,湖泊养殖4620公顷。在各类水域资源中,水面较大的有镇朔湖700公顷,姚伏小西湖472.67公顷,明月湖266.67公顷,威镇湖133.33公顷,黄渠桥镇侯家梁子村生态水产业基地180.73公顷,翰泉海66.67公顷,33.33公顷以上还有8处。2013年,全县水域养殖面积1.15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23万吨。
  全县补给水来源于黄河,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水质肥沃,适合浮游生物的繁衍。1981年,自治区渔业资源调查队对前进湖水的调查表明,湖泊水体为淡黄色,微感带有涩味,pH值在5.5~9.8,总硬度47~55。镇朔湖、明水湖、前进湖、饮马湖、翰泉海等较大湖泊鱼类生长良好。
  二、水产
  (一)天然捕捞
  20世纪50年代,由于江浙等地支宁人员的迁入,捕捞食鱼。1960年,威镇湖捕捞队,在威镇湖内一网就捞到150公斤鱼。1962年,前进湖一网竟捞250余公斤鱼。捕捞的主要为鲤、鲶、鲫、黄嘴、雅罗、鸽子鱼等鱼及甲鱼、鲢鱼、草鱼、赤眼鳟,以黄河干流各排水沟、天然湖泊水面为主。20世纪70~80年代,黄河平罗段有78条捕鱼船,捕鱼在每年3月初到12月10日前后结束。使用渔具有流网、刺网、撒网、延绳钩、洞洞网,捕捞量为30~35吨。
  (二)人工养殖
  1958年秋,公社化初期,前进公社开创人工养鱼业。当时公社领导指定三闸大队社员顾冲在威镇天然湖内整修围堤,作为公社养鱼试点,初见成效。
  1960年春,县人民政府召开水产会,讨论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和沟渠的鱼类优势,开展捕捞和养殖。1969年春,平罗县商业局在镇朔湖滞洪区投放鱼种5万尾。到1971年,部分鱼已长到0.5公斤以上。同年头闸公社邵家桥大队浙江支宁青年点,在2公顷的自然水体内放养鱼苗,两年后捕捞,大的过1.5公斤,一般的也长到0.5公斤以上。
  1972年,全县第一次在城关公社合作大队的饮马湖进行人工孵化鱼苗成功。1973年1月,平罗县水产工作站成立,水产养殖步入正轨。
  1972年5月,北长渠、惠威、前进、北营子、团结、光明、小店子、宏湖,张家墩、分水闸等26个大队,先后挖鱼池放养鱼苗。由于缺技术,管理差,产量低收益少,大部分停止养殖。
  1971年,城关合作一队挖鱼池3.2亩,放鱼苗5000尾,第二年捕鱼75公斤,平均亩产鱼23公斤。1977年,全县有鱼池的生产队19个,养鱼水面由1973年的86.67公顷,发展到293.33公顷,产量由1700公斤增加到2.77万公斤。
  1973~1976年,全县15个公社有14个公社共投入劳动力6265人,开挖鱼塘104.53公顷。1973年,最早是姚伏公社在西大湖开挖养鱼水面27.73公顷。较迟的是五香、惠北公社。1976年,共深挖鱼池12.13公顷。当年全县公社经营养鱼水面达到112.33公顷。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宝丰镇、通伏乡、前进乡鱼塘停止养鱼,有11个乡镇鱼池均承包给个人经营。全县个体农户养鱼由1982年的6户发展到1985年的463户,养鱼水面由287.07公顷发展到1199.33公顷,鱼产量由10.45万公斤增加到32.3万公斤,增长3.09倍。种植芦苇、荷花、茭白等水生植物400公顷,养殖大白鹅、野鸭、中华雁等水生动物13万只,建设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渔业场所8处,创产值1000多万元。
  2004年,开展“上农下渔”养殖方式,〓上种田,水中养鱼,低洼盐碱地通过挖池建田,改良土壤,形成种养良性循环。占地76.67公顷,建池塘27.61公顷,台田15.86公顷,养鱼17.87公顷,种水稻15.86公顷。2008年,成鱼养殖面积4058.67公顷,鱼种繁育面积414.8公顷。
  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918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4707公顷,水库养殖4705公顷,形成以翰泉海为核心、高速公路两侧为主体、滨河大道为补充的水产业带。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的姚伏镇张家墩、北营子村,城关镇,农牧场进行俄罗斯鲤、黄河鲶、六须鲶、河蟹、草鱼等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技术示范428.2公顷,其中主养俄罗斯鲤技术示范236.4公顷,平均亩产462公斤;主养草鱼技术示范171.8公顷,平均亩产435公斤;主养黄河鲶、六须鲶技术示范20公顷,平均亩产518公斤。推广“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从辽宁省盘锦市引进9000多公斤河蟹苗种,在通伏、灵沙等种稻乡镇实施稻田养蟹立体种养133.33公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河蟹亩产达到5.2公斤,商品蟹平均规格95克。水产品产量达到19237吨,全县渔业总产值达15124万元。
  2013年,依托鱼种场、华源、丰源等水产养殖公司调运养殖六须鲶、团头鲂等新品种10.5万公斤,在翰泉海完成大水面养殖示范200公顷,在通伏乡落实稻蟹生态种养133.3公顷。水域养殖面积达到1.16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2857公顷,湖泊养殖造,开挖水面266.67公顷,位于平罗—石炭井公路11千米处。全场有自然湖泊水面140公顷。修筑人工养殖围水堤3000余米。新建鱼种池1.47公顷,投放鱼苗12万尾。年内大湖中人工捕捞成鱼6327公斤。1983年,投放鱼种35万尾,人工捕捞15000公斤。1984年,放养鱼苗30万尾,年内人工捕捞成鱼13000公斤。1985~1987年,在粗养的基础上,开挖精养塘34个17.67公顷,其中,成鱼精养塘15.67公顷,苗种塘2公顷。1987年,鱼产量达到1.35万公斤。1998年,县明水湖渔场租赁给宁夏星火集团饲料有限公司,职工由渔种场托管,租赁期为25年。
  (三)农牧场渔场
  于1985年成立,由县农牧场管辖。位于平西公路南侧100米,距县城约5千米处。该场于1985年开挖标准精养塘34.27公顷,成鱼单口塘面积为6亩,鱼种塘为3亩。渔场自成立后一直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且进行多轮承包,产量极不稳定。
  四、鱼病防治
  (一)出血病
  是病毒性鱼病,死亡率高达100%。1996年6~9月,姚伏镇、渠口乡、县渔种场、明水湖渔场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防治: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2~6天连续投喂药饵,消灭鱼体内的病原菌;第3~5天全池泼洒0.6ppm漂白精或1.2ppm漂白粉;第十天全池遍撒生石灰1次,调节水质。
  (二)三毛金藻
  大量繁殖时,它的排泄物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鱼毒素,致鱼死亡。防治:换水降低水中的含盐量,改变它的生活环境;每立方米用14~20克的硫酸铵或碳胺均匀泼洒全池,起到防治和肥水的作用。
  (三)疖疮病
  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脓疮,脓疮内充满脓液和细菌,脓疮周围的皮炎和肌肉发炎,严重肠道也充血。防治:用漂白粉每立方米1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每50公斤鱼用5克,第2~6天药量减半。
  (四)肠炎病
  病鱼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发现肠道全部或部分充血,严重时肠子呈现紫红色,肠道内有大量乳黄色黏液,草鱼中非常普遍。治疗:按塘中每50公斤鱼计算,第1~2天用磺胺胍5克,第3~4天药量减半拌入饵料投喂治疗,连续4天;用大蒜拌饵喂鱼,每50公斤鱼用大蒜半斤,捣碎后加入50~100克食盐,然后拌入饲料,连续喂4天。
  (五)赤皮病
  鱼的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在鱼的腹部两侧最为明显,呈现块状红斑,在鳞片脱落处往往附生水霉菌。此病在草鱼、鲤鱼中很普遍。治疗方法:在发病早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浓度为每平方米30~40克,4小时后再泼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3~0.5克)和食盐(每立方米水体3~5克)的合剂溶液;第二天再投喂敌百虫和食盐的合剂药饵(敌百虫150克、食盐1500克),取一半撒在50公斤青饲料上,另一半泼洒到食场周围的水面上。
  (六)细菌性烂鳃病
  鳃丝发白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又叫“开天窗”。此病春季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鲤、鲫、鲢、鳙等。治疗:常用含氯制剂,如漂白粉1~1.2ppm溶液全池遍洒或每亩每米水深用氯杀灵300克全池遍洒。
  (七)寄生虫
  主要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成0.7ppm浓度防治。指环虫寄生于鱼鳃、皮肤和鳍上。防治用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遍洒。三代虫大量寄生时,治疗方法同指环虫病。
  第四节 特种养殖
  一、蜜蜂养殖
  平罗县养蜂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0年,养蜂最多,全县达682箱,产蜜19178公斤。明水湖农场养48箱。1983年,全县养蜂324箱,产蜜1万公斤。1986年,减为207箱,产蜜0.5万公斤。1987年,仅有127箱,产蜜900公斤。截至1990年,只有二闸乡一户养蜂30箱。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蜂主要是外来户,每年7月以后,县境内有4~5群蜜蜂约150箱。
  二、珍禽异兽养殖
  1994年,全县农民新建狐狸场6家,养狐235只。1995年,狐狸养殖户增加到9家,饲养量279只;到1996年,狐狸饲养量达1713只,出栏676只;1997年,狐狸发展到2954只。1997年,惠北乡引进美国七彩山鸡600只,引进菜蛇5000条。1998年,守江生猪屠宰场购进肉狗42条、本地狗40条,进行饲养试验,饲养效果良好。当年,在城关镇尹伯韬蛇场进行菜蛇养殖试验,养菜蛇4000余条,并开发蛇酒等其他制品。
  2006年,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占地11.2公顷的新鑫特种动物养殖场,场内开挖鱼池3.33公顷,形成岸边养狐、养貂,水下养鱼,水中种植,水上养禽的产业链。当年,存栏种母狐2000多只,其中银狐400多只,乌苏里貉200只,其余为蓝狐。饲养蛋鸭1000只。引进芬兰种狐11只,无偿为全县养狐户提供人工授精、技术、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全县特种动物养殖户60多户,饲养量12368只。2010年后,特种动物养殖基本停滞。
  第五节 品种改良
  一、黄牛改良
  本地黄牛系蒙古种,体格健壮,耐粗饲,但近亲繁殖,逐渐退化,体小、繁殖力低。1953年,县人民政府发放种畜贷款26700元,从陕西引进秦川公牛4头,设配种站,试验杂交效果良好。1957年,引进秦川公牛20头,年内与当地黄牛配种192头。1958年,抽调干部226人,深入基层培训配种员和饲养员1051人,开展改良畜种工作。全县适龄母牛2829头,杂交改良2247头,受胎率达79.43%。1959年,贯彻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并举的方法,改良黄牛92头。1965年,将8头良种牛选往前进、二闸、黄渠桥、周城、宝丰、崇岗等公社和生产大队配种站管理。当年杂交改良牛2088头。1975年,从内蒙古和辽宁巴林右旗引进短角牛12头,进行杂交,改良当地黄牛。1980年,引进推广人工冷配技术,自治区种公牛站供给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在灵沙、通伏公社及崇岗潮湖大队和县农牧场,采用冷冻人工授精配种黄牛343头,受胎率达50%左右。1981~1984年,在通伏公社、通平桥配种站和县农牧场免费推广黑白花牛冷冻精液,改良黄牛224头。1985年,改良黄牛283头。1986年,改良黄牛286头。1996年10月,以平吉堡奶牛场黑白花奶牛做供体,选用3头秦川黄牛做受体,在头闸镇牛场进行胚胎移植试验,秦川黄牛成功产下1头黑白花奶牛。1996年,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点发展到14处,冷配牛3081头。到1999年冷配改良点减少到5个。2000年6月,选派4名热心人工授精冷配工作的年轻人到自治区家畜繁育中心进行为期40天的培训学习。从8月开始,增设新的冷配改良点,到年底配种头数达1550头。到2005年底,冷配牛8606头。200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质奶牛300余头,引进国外优质奶牛冻精1000余只。肉牛的良种补贴冻精从1.9万只增加到2.4万只,奶牛的良种冻精从200只增加到9500只。2008年,全县牛的人工授精点28个。2010年,引进优质牛冻精2.9万只,其中奶牛0.9万只,黄牛2万只,全县冷配奶牛3120头、黄牛1.02万头,受胎率达87.5%。2012年,引进优秀冻精1万只,其中水牛0.9万只,黄牛2万只,全县冷配奶牛2120头、黄牛1.2万头,受胎率达90%以上。
  二、马、驴改良
  本地马系蒙古马种,历代耕田役用,适应性强,耐粗饲,但体格小。20世纪50年代,引用苏联高血马、顿河马、卡拉巴依马进行杂交改良。
  1952年,引进关中公驴4头,为农产母畜配种。1953年,配种165头(匹),受胎率为72.1%。1954年,县人民政府发放种畜贷款10万元,扶助10户开展马、驴配种改良工作。1956后,引用关中公驴配当地马73匹,配土驴1074头,受胎947头,受胎率为82.56%。1958年,全县建立驴、骡繁殖点42处,交配2349头(匹),受胎率为88.78%。1964年,杂交改良马584匹,占当年适龄母马74.1%;选配母驴2424头,占年适龄母驴69.1%。1982年,引进米脂公驴18头。1983年,购进陶乐县种公马17匹、陕西关中公驴7头,无偿投放给畜牧专业户繁殖改良畜种。2000年后不再有驴、马改良。
  三、滩羊选育
  1954年,平罗县被定为滩羊选育区。根据当地农牧民的选种配种经验,大都选留青脸羊、黄眼窝羊做种羊。凡成年羊体质结实,身躯匀称,皮毛细软,腹毛良好,花穗美观,毛无杂斑者选为种公羊。1956年,县畜牧站选育滩羊8376只,配种受胎率达84.4%。1973年,确定在汝箕沟、白芨沟建立保种基地,建立3个核心群进行选育。为提高滩羊裘皮质量,1983年,政府无偿投资从暖泉、盐池购回种公羊100只,支持畜牧专业户。1987年,有良种母羊65039只,当年产羔51871只。1985年1月,从山东梁山地区引进小尾寒羊34只。第二年引进114只,在灵沙、渠口等乡镇进行示范饲养。小尾寒羊具有耐粗饲,易管理,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率高,产肉多,肉用性能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到1990年,小尾寒羊发展到8394只。全县建立4个小尾寒羊基地乡和绒山羊种羊场,为全县提供优良种羊。1992年,从内蒙古引进阿尔巴斯绒山羊,进行绵羊、绒山羊的杂交改良工作。1994年,在崇岗潮湖村建立白绒山羊种羊场,通过选育留种,使全县绒山羊种羊达1198只,其中种公羊218只,基础母羊900只。1999年后,引进肉用品种萨福克、陶赛特、德国美利奴、特克萨尔、夏洛莱、杜泊等国外优质肉用种公羊。2001年,调入7294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开展羊的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加速肉羊杂交改良步伐。2008年,一次性引进杜泊种公羊250只,建设种羊场。2010年,依托规模养殖户、养殖园区建成良种繁育站226个;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配种当地能繁母羊10.6万只,累计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自繁自育种公羊379只;新增肉羊改良站点106个,全年生产肉杂羔羊4.6万只。2013年,改良本地滩、寒肉羊16.1万只。
  四、猪种改良
  新中国建立前,猪种体格小,发育慢,喂养一年,产肉50公斤左右。1964年,引进苏白、长白等良种猪,在县城东郊和二闸养猪场,各喂养2~3只,与当地母猪杂交改良,每窝产仔12~13头,喂养一年每头产肉80~90公斤。
  1971年,引进灵农、内江、金华、宁黑、巴克侠等良种猪,大力繁殖推广。1978年,县良种繁殖场、农牧场大量繁育各种良种猪。1983年,从灵武农场购进宁黑优良种猪100头,发放给养猪专业户。1985年,引进瘦肉型杜洛克良种猪,在五香、姚伏、周城设3个常温人工供精站,供各地选配瘦肉型猪的接种。1986年,在通平桥养殖场、大兴墩、黄渠桥设置3个猪常温人工供精点,设置12个输精点开展猪常温人工授精工作,全年人工授精配猪1468头。1987年,在周城乡、姚伏镇、五香乡、六中乡、头闸镇5个养猪基地乡,进行猪常温人工授精2186头。截至1990年,平罗县猪种全部良种化。1992年,引进优良种公猪23头,投放到全县养猪大户进行杂交改良。1994年,调进长白种公猪3头、大约克夏种公猪2头进行杂交改良。1997年,调进长白、大白种公猪16头,长白宁黑种母猪12头,并协助养猪大户从四川调运良种荣昌仔猪1500余头进行杂交改良工作。1998年后,停止猪常温人工授精工作,开始大量外调种公猪。1998年3月,从甘肃张掖地区良种猪培育中心调运长白、大白、京花、杜洛克等种公猪45头、种母猪18头。2001年7月,从天津种猪场和灵武农场种猪场调进原种种猪70余头。直到2013年,县畜牧中心每年都帮助农户从区内外调进种猪,改良猪的品种。
  五、家禽品种改良
  民国时期,平罗县群众一般都饲养当地土种鸡,这种鸡年产蛋少,易抱窝。1963年,引进来亨鸡,一只母鸡年产蛋160~170个,无抱窝性,民间用当地母鸡孵蛋出雏率80%~90%。1981年,采用机电孵化星杂288、来亨鸡,在全县逐渐推广。1984年,从北京引进生长快、肉质美嫩的星波罗、白洛克等肉鸡,还引进卵肉兼用的芦花鸡和澳洲黑鸡等。1995~2005年,引进京白904、依沙褐、海兰、海赛克斯、尼拉等,肉鸡品种有灭疫情。2008年3月,渠口乡渠口村四队王自寿家饲养的3头黄牛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经报告区市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后,按照口蹄疫处置技术规范要求,起动应急预案,确定疫点,划定疫区,严密封锁,采取措施快速扑灭了疫情。2010年,完成口蹄疫免疫猪16.04万头,牛8.97万头,羊67.7万只,免疫密度及标识率均达到100%。2013年,完成口蹄疫免疫牛3.1万只,羊39.2万只。
  (三)禽流感
  2003年5月10日,黄渠桥镇西润村蛋鸡养殖园区发生一起疑似禽流感疫情,涉及1户,疫点1个,发病雏鸡1877只,死亡1377只,扑杀1653只。5月14日,经自治区动物防疫站诊断为H9亚型禽流感。发病原因是该养殖户饲养的雏鸡没有注射禽流感疫苗。
  (四)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结核病
  1964年,潮湖农场三站母羊大量流产,经检疫确诊为“布病”,遂将病羊就地扑杀处理。同年9月,灵沙公社东灵大队母羊50%流产,山羊发病率14.2%,绵羊发病率10%,全大队160头牛中发病35头,可疑牛29头。确诊后,对病畜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控制蔓延。1967年后,对全县牲畜进行普遍抽查,发现羊、牛、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感染,立即进行普遍免疫。1977~1978年,经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两次检查验收,确认平罗县是全国第一批基本控制布病县。破伤风通常零星散发,遍及全县各地。1976年以来,在崇岗、宝丰等公社时有发生,县畜牧兽医站为牲畜注射破伤风类霉素。对骟割或外科手术以及深部外伤的牲畜,做到严密消毒,并事先注射预防破伤风血清或提前一个月接种破伤风类霉素。发病后及时用抗破伤风血清及其他药物治疗。
  1987年,县奶牛场病检疫中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1988年,县奶牛场病检疫中检出结核病阳性牛1头。2003年3月,城关镇关渠奶牛园区奶牛检出阳性牛5头,国营前进农场奶牛检出阳性牛1头。2006年,德政养殖公司、关渠奶牛养殖园、奔富等奶牛园区的奶牛出现流产现象。经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述养殖场的1950头奶牛进行“两病”检疫,检出布病阳性牛57头,阳性率为2.96%。结核病检疫954头,阳性牛6头。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阳性牛全部进行扑杀并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格实施封锁和消毒。2008年5~10月,对全县13个乡镇的16个奶牛园区的2887头奶牛登记调查,奶牛布病监测2717头,阳性牛12头。牛皮内结核菌素注射2717头,经观察,牛结核阳性为5头。对所检出阳性牛全部采取净化和无害化处理。
  (五)狂犬病
  1985年春,在全县登记、注射免疫狗1万余只。1991年3~5月,高庄乡、黄渠桥镇、周城乡、渠口乡等发病犬9条,因狂犬病死亡驴4头、猪4头、羊2只,病犬咬伤人13名,死亡2名。同年7月,黄渠桥镇发生人间狂犬病死亡2人,平罗县被划定为狂犬病疫区。7月26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禁止养犬和捕杀家犬的通告》,对饲养的21655条狗,捕杀20617条,捕杀率为97.55%,控制狂犬疫情蔓延。2013年狂犬病免疫2382只。
  (六)高致病性蓝耳病
  2006年11月,姚伏镇永胜一队发现首例猪蓝耳病。2007年3月初,姚伏镇永胜六队发生蓝耳病363头,死亡318头。4月21日,对其余72头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对该队进行拉网式消毒。2008年8月,通伏乡金堂桥村四队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猪70头。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控制。9月3日,渠口乡阮桥村一队任军家的77头猪(其中仔猪53头)死亡43头,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死猪深埋进行控制。10月9日,黄渠桥镇红光村三队10个养猪户养猪170头,50%以上发病。这两起病例均检测为猪蓝耳病,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防控。
  (七)羊梭菌病
  2001年9月,平罗糖厂羊场124只羊发病,死亡23只,病羊表现腹胀、拒食。黄渠桥前光六队发病30多只,7天后死亡13只,症状抽搐,突然死亡。渠口乡六羊五队突然死亡羊7只。经区、县防疫站剖解、镜检确诊为羊梭菌病。2004年1月,通伏马场八队死亡牛5头,确诊为牛瘁疽。牛羊梭菌病病程短,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对病程长的用抗菌素或磺胺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可用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进行肠道消毒。每年定期注射四防苗或羊梭菌浓缩灭活疫苗(不论大小每只肌肉或皮下1毫升),牛定期注射牛梭菌浓缩灭活疫苗3~4毫升(不论大小)。2013年,开展羊梭菌病免疫8.68万只。
  (八)绵羊支原体肺炎
  2001年,宝丰镇关羊场饲养纯小尾寒羊1032只,春季产羔700多只,发病600只,死亡510只,发病率83.33%。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40℃左右,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呻吟,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病羊卧地,腹部鼓胀。诊断为绵羊的支原体肺炎。此病在全县各地时有发生。病发后,次年采用支原体肺炎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五)狂犬病
  1985年春,在全县登记、注射免疫狗1万余只。1991年3~5月,高庄乡、黄渠桥镇、周城乡、渠口乡等发病犬9条,因狂犬病死亡驴4头、猪4头、羊2只,病犬咬伤人13名,死亡2名。同年7月,黄渠桥镇发生人间狂犬病死亡2人,平罗县被划定为狂犬病疫区。7月26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禁止养犬和捕杀家犬的通告》,对饲养的21655条狗,捕杀20617条,捕杀率为97.55%,控制狂犬疫情蔓延。2013年狂犬病免疫2382只。
  (六)高致病性蓝耳病
  2006年11月,姚伏镇永胜一队发现首例猪蓝耳病。2007年3月初,姚伏镇永胜六队发生蓝耳病363头,死亡318头。4月21日,对其余72头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对该队进行拉网式消毒。2008年8月,通伏乡金堂桥村四队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猪70头。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控制。9月3日,渠口乡阮桥村一队任军家的77头猪(其中仔猪53头)死亡43头,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死猪深埋进行控制。10月9日,黄渠桥镇红光村三队10个养猪户养猪170头,50%以上发病。这两起病例均检测为猪蓝耳病,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防控。
  (七)羊梭菌病
  2001年9月,平罗糖厂羊场124只羊发病,死亡23只,病羊表现腹胀、拒食。黄渠桥前光六队发病30多只,7天后死亡13只,症状抽搐,突然死亡。渠口乡六羊五队突然死亡羊7只。经区、县防疫站剖解、镜检确诊为羊梭菌病。2004年1月,通伏马场八队死亡牛5头,确诊为牛瘁疽。牛羊梭菌病病程短,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对病程长的用抗菌素或磺胺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可用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进行肠道消毒。每年定期注射四防苗或羊梭菌浓缩灭活疫苗(不论大小每只肌肉或皮下1毫升),牛定期注射牛梭菌浓缩灭活疫苗3~4毫升(不论大小)。2013年,开展羊梭菌病免疫8.68万只。
  (八)绵羊支原体肺炎
  2001年,宝丰镇关羊场饲养纯小尾寒羊1032只,春季产羔700多只,发病600只,死亡510只,发病率83.33%。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40℃左右,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呻吟,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病羊卧地,腹部鼓胀。诊断为绵羊的支原体肺炎。此病在全县各地时有发生。病发后,次年采用支原体肺炎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五)狂犬病
  1985年春,在全县登记、注射免疫狗1万余只。1991年3~5月,高庄乡、黄渠桥镇、周城乡、渠口乡等发病犬9条,因狂犬病死亡驴4头、猪4头、羊2只,病犬咬伤人13名,死亡2名。同年7月,黄渠桥镇发生人间狂犬病死亡2人,平罗县被划定为狂犬病疫区。7月26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禁止养犬和捕杀家犬的通告》,对饲养的21655条狗,捕杀20617条,捕杀率为97.55%,控制狂犬疫情蔓延。2013年狂犬病免疫2382只。
  (六)高致病性蓝耳病
  2006年11月,姚伏镇永胜一队发现首例猪蓝耳病。2007年3月初,姚伏镇永胜六队发生蓝耳病363头,死亡318头。4月21日,对其余72头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对该队进行拉网式消毒。2008年8月,通伏乡金堂桥村四队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猪70头。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控制。9月3日,渠口乡阮桥村一队任军家的77头猪(其中仔猪53头)死亡43头,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死猪深埋进行控制。10月9日,黄渠桥镇红光村三队10个养猪户养猪170头,50%以上发病。这两起病例均检测为猪蓝耳病,采取紧急免疫接种、隔离、治疗、消毒、死猪深埋等措施进行防控。
  (七)羊梭菌病
  2001年9月,平罗糖厂羊场124只羊发病,死亡23只,病羊表现腹胀、拒食。黄渠桥前光六队发病30多只,7天后死亡13只,症状抽搐,突然死亡。渠口乡六羊五队突然死亡羊7只。经区、县防疫站剖解、镜检确诊为羊梭菌病。2004年1月,通伏马场八队死亡牛5头,确诊为牛瘁疽。牛羊梭菌病病程短,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对病程长的用抗菌素或磺胺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可用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进行肠道消毒。每年定期注射四防苗或羊梭菌浓缩灭活疫苗(不论大小每只肌肉或皮下1毫升),牛定期注射牛梭菌浓缩灭活疫苗3~4毫升(不论大小)。2013年,开展羊梭菌病免疫8.68万只。
  (八)绵羊支原体肺炎
  2001年,宝丰镇关羊场饲养纯小尾寒羊1032只,春季产羔700多只,发病600只,死亡510只,发病率83.33%。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40℃左右,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呻吟,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病羊卧地,腹部鼓胀。诊断为绵羊的支原体肺炎。此病在全县各地时有发生。病发后,次年采用支原体肺炎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被污染的羊舍、饲管工具、病羊尸体、粪便等进行彻底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才能控制疫情。
  (九)猪瘟
  1957年12月间,陕西省乾县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宁夏市场出售350头病猪,后蔓延全区,平罗县流行最广,死亡较多。经采用猪瘟结晶等疫苗防治,猪瘟病得以控制。1958年,国家研制出猪瘟免化弱毒疫苗接种,安全、免疫期长、成本低,平罗县自制,很受群众欢迎。1976~1979年,全县因患猪瘟死亡猪890头,县畜牧站一面突击注射猪瘟免化剂疫苗,一面建立起疫苗冷藏贮运系统工程。每年春秋进行两次猪瘟防疫,其密度达90%以上。1981年后,改春、秋两季防疫为一年四季防疫制,效果良好,至1984年猪瘟已基本消灭。
  (十)猪伪狂犬病
  由猪疱疹病毒1型——伪狂犬病毒引起。母猪大多为隐性感染,可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化胎儿。而仔猪以神经紊乱、间歇性抽搐为主要症状,病死率极高。是一种多种动物共患病。2004年,首次在姚伏小店子四队一养猪户发现。7头发病,死亡3头。诊断为猪伪狂犬病。采用灭活苗免疫注射能控制疫情,但病猪用此法治疗效果不佳。
  (十一)鸡新城疫
  也叫鸡瘟和雏鸡白痢,在平罗县流行已久。群众称“鸡当灾”,死亡率达90%以上,死亡多在出壳后1~2周。1981年后,平罗县采用机电大批量孵出雏鸡,采取免疫即当小鸡出壳10~15日龄,用10倍稀释鸡新城疫弱毒系苗,从雏鸡鼻孔或眼内滴入两滴(每滴0.03~0.04毫升);雏鸡长到一月龄,仿前法再滴一次;长到3~4月龄,再用此药在鸡胸肌肉注射1毫升。经过三次防疫,鸡瘟免疫力可持续两年以上。年年抓注射免疫,形成制度。1985年春秋,组织注射防疫鸡42万只(次),鸡瘟显著减少。该病虽已广泛接种疫苗预防,但仍不时暴发。鸡瘟防制:曾采用Ⅱ系疫苗饲喂、饮水和气雾。用Ⅱ系苗滴鼻、点眼和I系苗的刺种来控制发生。20世纪90年代生产出Ⅳ饮水苗后,改用Ⅳ系苗饮水和I系苗注射,控制新城疫的疫情。
  (十二)传染性法氏囊病
  是引起鸡、鹅、鸵鸟等禽类刺急性“一过性”接触性免疫抑制病。1992年3月、10月发生两起。2005年10月发生6起。防治方法:在10~14日龄首次免疫,二免应在首免后的3周进行。然后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用灭活苗各免疫1次。发病后,冬季应提高育雏舍的温度,降低饲养密度,饮水中加糖5%、盐0.1%,充足饮水供应。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15%以下,提高维生素用量1倍。对病鸡和发病群进行紧急防治,注射高免蛋黄,治疗10天后进行囊病疫苗的免疫接种。
  (十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危害育雏鸡和成年产蛋鸡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易感鸡群的感染率可达90%,病死率为5%~70%。2002年2月,惠北西润鸡场发病1起、姚伏曙光四队养鸡户两户发病各1起。用传喉弱毒苗预防接种,接种方法采用滴鼻、点眼。在30~60日龄第一次接种,6周后第二次接种。种鸡或蛋鸡在开产前20~30天再接种1次。除使用传喉苗外也可使用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二联活疫苗。
  二、寄生虫类及防治
  (一)牛羊胃肠道线虫
  引起羊只营养不良。轻可使羊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降低皮毛肉产量,增加饲草料消耗,重可使羊只大量死亡。1985年10月~1987年12月,对崇岗、渠口等乡镇进行牛、羊、驴的寄生虫剖检调查。通过整理鉴定,获得羊只线虫26种、黄牛9种、驴25种。驱除牛羊胃肠道线虫病的首选药物是苯丙硫咪唑片,对多种肠道线虫都有杀灭作用。代替以往用敌百虫、四咪唑驱虫。由原来春秋两季驱虫改为一年多次驱虫。采用广普、低毒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驱虫。1995年,牛内服驱虫5.7万头,羊内服驱虫17.3万只,药浴12.6万只。1996年,羊驱虫22.6万只。2004年,羊只驱虫22.6万只,药浴2.3万只。
  (二)牛羊肝片吸虫
  全县大部分乡镇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湖滩、河滩地、沟渠周围放牧的家畜发病较多。20世纪80年代后,牛羊肝片吸虫病明显减少。曾用驱虫药硫双二氯酚、丙硫咪唑片、硝氯酚、肝蛭净对肝片吸虫疗效达到95%以上。
  (三)牛羊鸟毕吸虫
  1955年,确诊的病原虫体有土耳其斯坦鸟毕吸虫、程矢鸟毕吸虫、彭氏鸟毕吸虫。1996年7月,渠口乡报告发生牛羊不明原因的死亡,经现场调查诊断为牛羊鸟毕吸虫。经调查证实此虫在大部分乡镇的牛羊中都有。对此虫防治一要先灭螺,用硫酸铜配成五万分之一浓度进行水体灭杀或对湖边岸边杂草喷药杀螺;二是给牛羊内服吡喹酮,疗效在95%以上。(四)牛泰勒焦虫
  1985年7月,县农牧场奶牛中40余头发病,死亡3头。用牛焦虫病疫苗注射预防,结合内服贝尼尔、阿普卡林复方奎宁等药物效果很好。注意用敌百虫、蝇毒磷、灭虱精等杀死圈舍墙缝中的媒介昆虫——硬蜱及牛体上的蜱。新的驱虫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牛体表的蜱具有较强杀灭作用。
  (五)羊螨
  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螨类寄生于羊只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此病在平罗县各乡镇均有发生,危害较严重,严重时常造成羊只死亡。防治最好的方法是药浴。条件不具备时用喷雾器将螨净配水喷在羊身上或用双胛脒、螨净配水涂抹或用敌百虫配机油类涂患部,也可服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广谱驱虫药。
  (六)羊脑包虫
  又称“羊脑多头蚴病”,在全县各乡镇都有零星发生,发病数量与养狗呈正比。2002年2月,沿河五队余进中家中的一只种公羊萨福克死前向左转圈。后剖解证实为脑包虫。2003年2月,一只德美种羊死亡,死前左转,右侧视觉障碍,死后剖解为羊头包虫所至。防治是每年定期给狗口服吡喹酮驱虫二次,消除传染源。将病羊头深埋。
  (七)猪囊虫
  是由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内引起的。在1985年以前比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圈舍改造和规范化养殖,猪囊虫很少发生。2004年5月底至6月初,姚伏镇永胜村部分规模养猪场及周围养猪户陆续出现猪持续高温、食欲减退或不吃,部分猪拉稀等症状。确诊为猪附红胞体病。
  防治:血虫净按5毫克/公斤~7毫克/公斤深部肌注,结合内服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片剂治愈率达到82.7%;进行内外寄生虫驱虫及在傍晚时驱杀猪舍内的吸血昆虫;热天降低饲养密度,加强对圈舍和环境的消毒,防鼠灭蚊蝇,切断传播途径。
  三、普通病
  (一)奶牛产后瘫痪
  亦称产后轻瘫、低血钙麻痹和乳热症等。特别是产奶多和膘情好、5~10岁、二产之后的奶牛最易发生。严重时可能死亡。预防:对孕牛,特别是受孕后期的牛要垫草,杜绝受凉刺激。产前两个月,坚持天天运动;产前两周减少精料;产后2~8天内,每天注射维生素D3。
  治疗:皮下注射安钠咖15~20毫升;静脉注射25%~40%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钙注射液;牛体保温,要铺垫草,给牛盖上保温物。
  (二)羊尿石症
  是指尿路中盐类结晶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出血、炎症和阻塞泌尿器官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放牧的羊只很少有尿石症发生。随着圈养舍饲育肥为主,发病增多。特别是在每年9月到第二年2月的育肥高峰期。2005年,头闸东通平发病50余只,无法治愈17只。
  防治:采用消炎、利尿、排石的原则进行治疗。常用肌肉注射速尿,以期形成大量稀释尿,借以冲淡尿液晶体浓度,减少析出并防止沉淀。也可服用中药进行排石。
  (三)瘤胃膨胀
  是因瘤胃收缩力减弱,采食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菌群的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和网胃急剧膨胀,膈与胸腔脏器受到压迫,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窒息的一种疾病。采取排除气体,防止酵解,理气消胀,强心补液,健胃消毒的方法治疗。不要给牛羊饲喂有露水、冰冻、霉败的干草以及多汁易发酵的饲料。
  (四)醉马草中毒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草木,含有多种生物碱,误食中毒后,早期用酸类药物抢救,给中毒畜灌服加水的乳酸、稀盐酸,亦可内服食醋或酸奶。
  (五)氢氰酸中毒
  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富含氰甙配糖体的青饲料,在胃内由于酶和盐酸的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而发生中毒。家畜氢氰酸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户饲喂高粱、玉米田的青苗以及胡麻的幼苗、麻苗、豌豆苗和贺兰山里的山桃叶等。中毒后牛马按5%亚硝酸钠静注50毫升、5%~10%硫酸钠50毫升进行解毒。猪羊5~10毫升静注,并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六)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因贮存或调理不良造成亚硝酸盐升高的饲料后,引起的化学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中毒家畜发病急,死亡率高。甜菜叶、白菜、萝卜叶等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瓜菜类叶多被用作家畜青饲料。热天这些青绿饲料堆放过久,特别是在烈日曝晒后,极易发酵腐热或者煮熟后焖放过久等,均可使其中毒。亚硝酸盐的中毒治疗,关键在于诊断准确,治疗及时。确诊后用特效解毒药如1%美兰注射液1毫升/公斤体重静脉注射或肌肉分点注射,同时用5%葡萄糖液、维生素C辅助治疗,可治愈本病(七)有机磷中毒
  主要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拌磷(3911)、锌硫磷等。引起畜禽中毒的方式有两种:用敌百虫内服驱虫或用农药驱除畜禽外寄生虫时,用量大,浓度高,造成过量吸收而引起中毒。1988年,暖泉农场在幼树林中投放毒饵,被暖泉二队一群羊误食,18只羊中毒死亡。发病后应立即停止使用疑为有机磷农药来源的饲料、饮水,如果因外用敌百虫等制剂过量所致的中毒,则宜充分水洗用药部位,以免继续吸收,加重病情。早期轻度中毒者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羊、猪5~10毫克,每1~2小时一次效果较好;中后期重度中毒者选用解磷定、双复磷定效果显著。
  第七节 饲草 饲料调制
  一、饲草
  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种小麦、大糜子、谷子,新户地区有种水稻。家畜饲草有麦草、糜草、谷草、稻草、豆秸、麦芠、胡麻芰和少量玉米、高粱秸秆。80年代以后,套种玉米、水稻面积扩大,玉米秸秆和部分稻草是家畜的饲草。90年代后,把玉米秸秆铡碎或粉碎,拌入麸皮或玉米面等饲喂,减少浪费。
  二、饲料调制
  (一)青贮
  将新鲜的玉米秸秆、牧草和青绿藤蔓等切碎后装入池子内,在厌氧环境下,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作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味、营养丰富的饲料。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县奶牛场最早用青贮饲料饲喂奶牛,至1985年推广应用。每年制作2000吨左右。平罗糖厂投产后,用甜菜废丝直接青贮,可长年饲喂。试验用甜菜废丝与稻草混贮,效果很好。1986年,示范推广玉米带穗青贮技术。在玉米灌浆进入乳熟期时,整株铡碎青贮,饲喂效果明显。
  (二)酶贮
  将作物秸秆粉碎,按秸秆1吨、水600公斤、饲料酶1公斤、食盐6公斤、麸皮或玉米面10公斤的比例混合掺匀,压实密封。10天后即可饲喂。
  (三)微贮
  秸秆粉碎,按秸秆1吨、水2公斤、活杆菌3克、白糖20克,混合掺匀,压实密封,10天后开喂。(四)氨化
  将玉米、麦草、稻草等秸秆铡碎,按秸秆100公斤、水80公斤、尿素4公斤的比例,掺匀装入池内压实密封,变黄、有糊香味时可饲喂。
  三、人工种草
  1980~1981年,自治区畜牧局给平罗县投资9万元,在通伏、五香、头闸、灵沙、崇岗和农牧场用刺丝围栏封滩育草2726.67公顷;1980~1982年,县上投资2万元,在通伏、渠口、头闸和灵沙搞河滩天然草场补种934.73公顷。从2000年以后,在农区养殖数量多的地方,搞人工种草,与农作物轮作倒茬或复种,效果很好。
  (一)湖南稷子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低洼、盐碱、滩地种植。产草量高,适口性好。1986年示范推广,当年种植20公顷。以后每年种植166.67公顷左右。2003年,种草面积7133.33公顷,其中湖南稷子666.678公顷。能直接鲜草饲喂、贮藏等,适应多种家畜。
  (二)苜蓿
  被誉为牧草之王,蛋白质含量高,一年种植多年利用。适应猪、牛、羊、鸡、鸭、鱼、鹅等家禽家畜饲喂。苜蓿在全县种植历史悠久,但面积不大,零星分布。2000年以来,引进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大叶苜蓿品种。2001年,种植16.1公顷,2002年,种植1466.67公顷,2003年,种植1846.67公顷。
  (三)饲料玉米
  2002年,采用宽行小麦套种玉米。小麦收后,复种饲料玉米。当年在渠口乡岳家村二队示范种植10.53公顷,品种为中原单32号、中北410。亩产鲜草4.7吨,解决人畜争粮、粮草争地的矛盾。在其他地方种植59.27公顷。用单种小麦地收后复种玉米,亩产鲜草7吨左右。
  (四)其他牧草
  种植无芒稗、饲料甜菜、苏丹草、鲁梅克斯等。
  第八节 畜牧产业化
  一、畜禽养殖协会、合作经济组织
  1992年6月~2008年8月,在一些养殖较为集中的村队,成立10个养鸡、养牛、养猪协会或合作社。协会或合作社对内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问题;对外找市场,联系销路,协调统一价格,保护养殖户的利益。1992年6月,最早成立高庄银光、黄渠桥侯家梁肉鸡养殖协会。1994年,由二闸乡农民马进忠等4人在东胜村建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对全县肉牛养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期间的亮点。2002年6月,由平罗县饲料商、孵化户发起,成立平罗县养鸡协会,将饲料、鸡苗供应、肉鸡销售纳入体系化服务。2005年5月,在宝丰镇成立平罗县金福来羊产业协会,依托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的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车间和宝丰镇关核心羊场,使肉羊从养殖到加工形成一条龙。2005年9月,依托平罗县冉冉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平罗县新农奶产业协会,引入夏进、蒙牛、伊利乳品龙头企业,使牛奶生产、销售实现订单化。2008年8月,通伏乡马场村成立平罗县马场肉牛养殖合作社,入社的肉牛养殖户年内饲养量达到10头以上的户,户均以奖代补1000元,年底享受补助有6户。2010年,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定位为清真牛羊肉定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35万头(只),年交易额近7000万元,全县18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2013年,引进盛华阳光、全泰兴农2个投资过亿元企业建设畜牧养殖基地,全县规模养殖场达108个。
  二、畜产品加工
  1995年9月~2008年9月,全县建起乳品加工、生猪屠宰、清真牛羊肉加工、饲草料加工等企业15家。1995年9月,登山清真乳品公司成立,从事奶粉、冰激凌、雪糕的生产。1996年,琪乐饮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从事冰激凌、酸奶、含奶冰品的生产。1997年9月,寿江生猪定点屠宰场建成投产,专门从事生猪的定点屠宰。2002年,骏马秸秆饲料厂建成投产,生产玉米秸秆颗粒饲料。2007年7月,麻作英等人建成年产20000吨的互惠草业有限公司。2008年9月,杨吉文建成年产1700吨惠丰草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玉米秸秆加工。2012年,宁夏金福火腿肠生产项目建成投产。
  三、畜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2003年,平罗县宝丰镇畜产品有限公司“贡宝”牌羊肉首次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绿色认证,平罗县德正牧业公司肉羊养殖基地、宝丰畜产品有限公司肉羊养殖基地、陶乐镇肉羊养殖基地的羊肉生产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2004年,平罗县被列入《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确定的肉羊、肉牛杂交改良生产主产区。2007年,全县肉鸡无公害产地认定和AA鸡产品认定、生猪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定、奶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生鲜牛乳产品认定。2008年,出台《平罗县2008年农业示范园区资金补助标准与考核验收办法》,投资610万元对2008年新建设养殖
  园区、养殖大户等重点补助。当年建设万只羊场9个(宝丰镇庙宝羊场、红崖子三棵柳羊场、灵沙东灵羊场、高庄金福来光华羊场、崇岗暖泉羊场、陶乐鑫垚源羊场、头闸永惠羊场、黄渠桥村万只羊场和高仁肉羊育肥园区)。2010年,无公害畜禽产地养殖规模达210余万头(只)。2013年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工作,创建达标养殖场17
  个,其中:肉牛2个,奶牛3个,肉羊7个,蛋鸡1个,生猪1个,草畜一体化项目3个。
  全县大牲畜存栏3.5万头,其中牛存栏2.93万头,出栏2.72万头;生猪存栏2.68万头,出栏4.06万头;羊只存栏40.35万只,出栏36.54万头;家禽存栏50.17万只,出栏112.64万头。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