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139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分类号: S435.1
页数: 5
页码: 385-3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等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农作物病 虫害防治

内容

一、病害防治
  (一)小麦锈病
  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该病是连降大雨,猛晴,多发生6月中旬,形成高湿、高温气候时发生。采用石硫合剂、草木灰液等土农药防治,减轻灾害。施用农药敌锈纳、代森锌、粉锈宁可减轻灾害损失。
  (二)小麦黄矮病
  由蚜虫传播病毒引起,以二岔蚜传播为主,长管蚜也传播。1971年,用“1605”等农药拌小麦种,防治蚜虫,预防黄矮病,收到良好效果。该农药因造成多起人畜中毒和大量家禽、家犬死亡而停用。
  (三)小麦全蚀病
  病菌侵染部位只限于小麦根和茎基部的一、二节,地上部分出现矮化,分蘖减少,叶片发黄,早枯、白穗。应用全消拌种剂和复合药肥防治,效果仅有60%,应用面积不大。
  (四)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后期霉斑变成褐色,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子囊壳)。1989年,第一次发生,发生面积1.23万公顷。2003年、2005年和2008年中度发生,部分田块采用粉锈宁防治。
  (五)麦蚜与小麦黄锈病
  麦蚜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4种。
  小麦黄锈病是一种病毒病,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得病的小麦病情最重,分蘖少或不分蘖,不拔节,根系生长受阻、腐烂,麦苗渐渐枯死;拔节到孕穗期发病,生长矮化,不易抽穗,籽粒秕瘦,叶片发黄。小麦黄锈病各年轻重不一,它与蚜虫发生量成正相关,一般蚜虫发生早、量大,黄锈病也重。1971年,采用内吸性有机磷剧毒农药3911、1605、1095拌种小麦,防治蚜虫,预防黄锈病,当年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农药毒性大,施用面广,造成多起人畜中毒,导致大量家禽家犬死亡,尔后被禁止使用。
  (六)水稻稻瘟病
  1.稻瘟病的种类及病因。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等,全县主要是叶瘟和穗茎瘟。水稻稻瘟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稻草谷上越冬,第二年温湿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2.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宁粳9号、28号、43号,结三等。
  (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3)科学管理肥、水,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用施肥技术。硅、镁肥混施,可促进硅酸的吸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绿肥埋青量要适当,适量施用石灰可促进其腐烂,中和酸性。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
  (4)药剂防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毫克/千克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防治。
  (5)生物防治。预防:在稻瘟病常发期,将奥力克(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发病前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药2次。发病中后期:将奥力克稻瘟康75毫升加大蒜油15毫升,兑水30斤稀释喷雾,3天一次,连用2~3次。
  (七)瓜类枯萎病和炭疽病
  发生在结瓜时瓜秧枯萎死亡。采用8~10年轮作的办法进行预防,效果较好。1984年,县农技站开始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灌根,喷雾防治1091.47公顷。选留抗病良种、进行药剂防治和轮作进行综合防治。
  (八)甜菜褐斑病
  病症发生在叶片上,叶柄和种球也能受侵染。及时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清理田间残株病叶,进行秋季深耕。
  (九)瓜类霜霉病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蔓、卷须及花梗,幼苗也可染病。采用杀毒矾、克霜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十)辣(甜)椒疫病
  疫病是一种真菌病害。20世纪90年代,辣椒疫病在全县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导致辣椒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进入21世纪,通过试验采用高垄覆膜、间作遮阴、药剂预防等措施使危害有所减轻,种植面积有所恢复。二、虫害防治
  (一)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2~3代。幼虫危害玉米、豆类、甜菜、胡麻、瓜类、蔬菜等多种作物。20世纪60年代初,采用“酸菜水加甜菜糖液酒”“糖液醋酒”诱蛾液,盛于盂内,傍晚置于田间,诱蛾效果很好;70年代初,用黑光灯诱蛾。1972年,全县安装黑光灯15架,1973年,安装100架,减轻了虫害。幼虫盛行时,采用灌水淹杀,效果亦好。小面积田块,早晨人工捕捉幼虫,也有较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膜马铃薯小地老虎危害严重。采用敌杀死、速灭杀丁等拌上麦麸,加少量糖醋于傍晚撒于垄内,灭杀效果好。
  (二)金针虫
  早春土壤解冻后,危害小麦等春播作物根茎。秋季危害甜菜、山芋、萝卜和夏种作物。1951年开始,用六六六粉拌种进行防治。小麦适时早灌头水可减轻危害。
  (三)小麦红吸浆虫
  主要危害小麦。幼虫在麦壳里吸食麦浆,造成小麦秕粒。1987年,采用50%锌硫磷乳油毒土防治。
  (四)糜子吸浆虫
  复种小糜子被害率为55.61%,最高达97%。1969年,喷撒六六六粉进行防治,每隔5~6天喷撒1次,连续喷撒2~3次,防治效果达90%以上。
  (五)黏虫
  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危害小麦、大麦、玉米等多种作物。一年发生3代,第二代幼虫危害严重。先危害即将成熟的小麦,麦收前后危害玉米。1984年以后,麦收前施用速灭杀酊等农药,防治效果良好。
  (六)甘蓝夜蛾
  主要危害甜菜。采用2.5%敌杀死或40%的速灭杀酊,每亩154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杀,每隔15~20天喷杀1次,一般喷2~3次。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