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桥梁、涵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09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桥梁、涵洞
分类号: U448;U449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的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桥梁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涵洞。
关键词: 平罗县 桥梁 涵洞

内容

一、桥梁
  (一)明清时期桥梁建设
  明代,平罗境内建桥5座,均坐落在县城西南唐徕渠上。其名称是满达喇桥、站马桥、天子桥(亦叫张明桥)、阎贵桥(亦叫姚伏桥)、张淮桥(亦叫上桥)。
  清代,在唐徕渠增建桥4座,即太平桥(县城南门桥)、龙凤桥(东门桥)、沙窝桥(北门桥)、四道渠桥(龚家桥);在惠农渠建桥7座,即通平桥、通城桥、通伏桥(金堂桥)、通润桥(黄渠桥)、单家桥、四渠口桥和通丰桥;在昌润渠建桥4座,即魏家桥、黄家桥、征家桥、唐家桥;在西河上建桥4座,即西河桥、绿杨桥(六羊)、纳秀桥、柳陌桥;在官泗渠上建泗渠桥1座。上述桥梁,黄渠桥属三拱石桥,南门桥及满达喇桥是石拱墙基上铺石板外,其余均为石柱,横担圆木,上铺木板。
  (二)民国时期桥梁建设
  民国时期,唐徕渠增建桥6座,即白龙庙桥、下桥、封神庙桥、许家桥、步口桥和梢闸桥;在官泗渠建桥14座,即马家桥(3座)、张家桥、丁家桥、杨家桥(东永润)、李家桥、吴家桥(灵沙)、上马家桥、下马家桥、马家桥(渠阳)和徐家桥;在西大沟上建沙湖墩和青草圈桥2座;在惠农渠上增建桥7座,即穆家桥、马家桥(通城)、阮桥、沿河闸桥、新桥、惠闸桥和永治闸桥;在昌润渠上建桥24座,即通伏段建马家桥、田家桥、郝家桥,五香段建征家桥、徐家桥、任家桥、石家桥,六中段建祁家桥、木闸桥,在交济段建谷家桥、胡家桥、张家桥、马家桥,六羊段建大闸桥、丁家桥(亦叫马太桥)、蔡家桥,双渠段建双渠闸桥,西永润段建永润闸桥,灵沙段建二闸桥、下阮桥,宝丰段建何家桥、仓弯子桥、马家桥和庙台闸桥;在滂渠上建桥11座,即通城段建马户家桥、征家桥,五香段建徐家桥、任家桥,渠口段建马四家桥,正闸段建李家桥、上陈家桥、下陈家桥,东永惠段建蔡家桥、上杨家桥、下杨家桥;永惠渠建桥11座,即正闸段建王家桥、李家桥,东永惠段建桂家桥、下桂家桥、杨家桥(2座),外红岗段建王家桥、张家桥、杨家桥(2座)和马家桥;永润渠上建桥18座,即东永惠段建李家桥、马家桥(2座)、中间桥、王家桥,外红岗段建洒家桥,灵沙段建王家桥、吴家桥(2座)、马家桥(2座)、田家桥,渠阳段建上吴家桥、下吴家桥、马家桥(2座)、杨家桥及王家桥。以上桥梁其结构与清代相同,除石拱桥外,一般质量较劣,且有的桥坡度很陡,畜力车爬坡困难,而下坡因刹车装备差往往发生事故。
  (三)新中国成立后桥梁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对旧桥陆续拆除,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建成经久耐用的坚固桥梁,并提高两面的路基,使坡度平缓,避免过桥发生事故。随着道路和沟渠的增加,新建很多桥梁。截至1990年,全县新建改建公路桥梁98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逐年加大水利、公路建设投资,桥梁建设也同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到2010年,全县建造永久性公路桥梁达300多座。
  二、涵洞
  新中国成立后,平罗县兴建大量水利工程,形成沟渠纵横的水利体系。在修建公路时,增建不少涵洞(包括跨度5米以下的桥),其类型有石台板式、圆管式和拱式3种。截至2013年,全县仅公路涵洞共1200余座,其中区养公路167座,即109线41座、姚汝公路38座、贺兰山路10座、银汝公路19座、京藏高速公路41座、陶石公路14座、陶横公路4座;市、县养公路394座,即平陶公路50座、平西公路24座、黄宝公路33座、沿黄公路156座、头石公路131座;乡、村公路721座;厂(场)矿区公路67座;河东地区公路154座。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