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煤炭资源与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0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煤炭资源与开发
分类号: TD82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煤炭资源与开发新中国成立前煤炭开采、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开采等概况。
关键词: 平罗县 煤炭资源 开发

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前煤炭开采
  历史上平罗辖区贺兰山段,是西北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石嘴山、沙巴台、石炭井、呼鲁斯太和汝箕沟等地煤炭累计储量23.61亿吨,保有储量20.66亿吨。煤种有焦煤、瘦煤、肥煤、气煤、贫煤和无烟煤6种。其中石炭井矿煤炭储量为33173.5万吨;汝箕沟储藏无烟煤65028.2万吨,以低灰分、低硫、低磷和发热量高、电阻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高、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誉为“煤中之王”,是化学冶金工业和出口创汇的主要煤种。
  清康熙年间张胡子在汝箕沟大岭湾一带挖煤货市,后有李嘉惠在汝箕沟领证开采。民国31年(1942)石嘴山、石炭井及打硙口(大武口)等地共有小煤窑30处,年产煤炭3.1万吨。是年,宁夏省建设厅为解决汝箕沟炼铁厂燃料问题,官、商合办的德昌煤炭公司成立,日产煤10吨左右。平罗汝箕沟有开采煤窑21个,打硙口9个,合计年产煤炭17445吨左右。
  二、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开采
  1949年9月初,县境内汝箕沟规模较大的矿点有:德昌第一煤矿、复盛煤矿、公盛煤矿、复兴煤矿、复义煤矿、宝兴煤矿和自立煤矿7家。从业人员249人。1952年9月,平罗县人民政府对公私合营的德昌第一煤矿进行产权改革,国营宁夏第一煤矿成立,1954年更名为宁夏汝箕沟煤矿,隶属自治区煤炭工业局管理。从1964年开始,“太西煤”成为国内重点化工冶金企业的必用原料,远销西欧、日本、东南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自治区重点创汇产品,到20世纪80年代末,产量由1949年的7920吨增加到90万吨,至2005年,汝箕沟煤矿的产量为105.39万吨,产值达15338万元。
  1956年,平罗县商业局在汝箕沟北段创办大石头煤矿,1958年,移交给县工业交通局管理,1962年停办。1970年,县人民政府重建大石头煤矿,为县属国营企业,矿区面积为0.4535平方千米,经过20年的扩建改造,到1990年,年生产能力达8.1万吨。2003~2004年,产量达17万吨,创产值3300万元。到2005年,总产量减少到1.47万吨,产值仅300万元。2005年5月,将大石头煤矿拍卖给宁煤集团。
  1976~1981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工业厅批准,在汝箕沟大岭湾、杨刺梁采区,划出3万平方米、储量约320万吨的储煤区,作为平罗乡镇企业集体采煤区,由灵沙、惠北、五香、周城、前进、头闸、崇岗、姚伏、高庄、二闸、宝丰和县农场开挖小煤窑24处、井口81个。1976年,总投资3.07万元,从业人员达650人,年产量16万吨,总产值280万元。由于开采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发生崩塌、瓦斯爆炸等事故,1981年,经社队企业局批准,撤销汝箕沟煤炭管理站,县联营煤矿管理委员会成立,经过整顿,保留五香、前进、宝丰、渠口、县农场等5家小煤窑。1985年,联营煤矿完成产量3.6万吨,总产值61万元。1990年,县联营煤矿撤销。
  1985年5月,前进、二闸、高庄、黄渠桥、渠口、五香、头闸、崇岗、下庙、通伏、姚伏等11个乡镇在自治区煤炭厅给平罗划拨的石炭井清水沟采煤区开挖小煤窑,该采区烟煤储量660万吨,原煤发热量4200卡/克,是火力发电燃料。1986年8月,平罗县清水沟联合煤矿成立,是年,产煤10万吨,1990年,因烟煤发热量低而停产;5年共采煤54.7万吨,创产值555万元。1986年,五香、头闸和黄渠桥镇在沙巴台开小煤窑,1990年停产,4年产值253.8万元。
  20世纪70年代末,原陶乐县在汝箕沟宁蒙边界创办陶乐煤矿。矿区面积0.1749平方千米,可开采储量为59.75万吨,年开采2万~3万吨。2005年煤产量3.038万吨,2006年关闭。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