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9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变动
分类号: C923
页数: 2
页码: 136-1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人口变动人口出生与死亡、人口流动的的概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人口演变 人口变动

内容

一、人口出生与死亡平罗县自明、清人口不断增长,但因天灾人祸,非正常死亡惨重。清乾隆三年(1738),平罗地震,军民死亡5万余人;同治年间(1861~1874),马化龙反清,清廷派兵镇压,部分群众死于战乱。民国年间,战事频繁,并有天灾及马鸿逵抓兵暴政等,人民生活极度艰苦,医疗保健条件极差,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1941~1948年,平罗县人口只有6万多。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1950~195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22.7‰,自然增长率年均18.1‰;1960~196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34.5‰,自然增长率年均26.9‰。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1970~197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29.2‰,自然增长率年均23.9‰。1980~1990年,人口出生率年均18.6‰,自然增长率13.7‰。1990年,人口出生率15.8‰,自然增长率11.4‰;2000年,人口出生率11.95‰,自然增长率6.67‰。2010年,全县出生3702人,其中,男性1883人,女性1819人;死亡1431人;人口出生率9.16‰,自然增长率4.17‰,死亡率4.89‰。2013年,人口出生率11‰,自然增长率6.52‰,死亡率4.48‰。
  二、人口流动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蒙古后套大旱,部分灾民流入平罗县定居。民国31年(1942)河南蝗、旱灾民及抗战时期战区难民定居平罗者甚多。20世纪30~40年代,因为为躲兵、缺粮,县内部分居民外流至后套。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频繁,有各地支宁建设来县者,有移民迁入而又自返者,有工作调动者,有升学深造留外地工作者,有务工经商出入者,有婚姻关系迁入迁出者等等。1950~1959年,累计迁入62872人,迁出13880人;1960~1969年,累计迁入43530人,迁出73742人(三年自然灾害,口粮标准低,部分居民流至内蒙古后套等地,其中部分就地定居);1970~1979年,累计迁入54963人,迁出49623人;1980~1990年,累计迁入66175人,迁出71765人;1991~2000年,累计迁入42315人,迁出34298人;2001~2010年,由于经商、务工等原因,迁入、迁出者频繁,加之2004年陶乐撤县,高仁、陶乐、红崖子三乡镇并入平罗县辖,人口变动较大,但人口趋于增长之势。2010年,全县迁入3631人,迁出4512人,全县人口为292276人。2013年,全县迁入9595人,迁出4341人,全县常住总人口269919人,户籍总人口310556人。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