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9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口演变
分类号: C923
页数: 8
页码: 136-146
摘要: 章记述了平罗县人口演变人口来源、人口变动、人口总量等概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人口 人口控制

内容

第一节 人口来源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县境有人口707户3486人。明万历年间,县境有人口1090户2287人。清雍正年间(1722~1735),为开垦查汗托护地,从宁夏、宁朔、中卫各县和灵州、固原等地招民到平罗落户。至乾隆四年(1739),平罗人口增至16490户158360人(包括今大武口区、惠农区及贺兰县立岗等9堡半人口)。到清末,因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至宣统元年(1909),全县有10653户48792人。民国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民国30年(1941),人口为60894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等地一些难民流入县内。至1949年,全县人口增至87547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支边干部、职工陆续调入,平罗县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增至120163人。1956~1959年,河南、陕西、浙江等地移民迁入8031人。1972年,中宁县枣园公社移民迁入1167人。2004年,国家撤销陶乐县建制,原陶乐县马太沟镇、高仁乡、红崖子乡划归平罗县,转入24793人。
  2010年,自治区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2010~2013年,固原市西吉、隆德两县移民迁入2913户15146人。
  第二节 人口变动一、人口出生与死亡平罗县自明、清人口不断增长,但因天灾人祸,非正常死亡惨重。清乾隆三年(1738),平罗地震,军民死亡5万余人;同治年间(1861~1874),马化龙反清,清廷派兵镇压,部分群众死于战乱。民国年间,战事频繁,并有天灾及马鸿逵抓兵暴政等,人民生活极度艰苦,医疗保健条件极差,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1941~1948年,平罗县人口只有6万多。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1950~195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22.7‰,自然增长率年均18.1‰;1960~196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34.5‰,自然增长率年均26.9‰。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1970~1979年,人口出生率年均29.2‰,自然增长率年均23.9‰。1980~1990年,人口出生率年均18.6‰,自然增长率13.7‰。1990年,人口出生率15.8‰,自然增长率11.4‰;2000年,人口出生率11.95‰,自然增长率6.67‰。2010年,全县出生3702人,其中,男性1883人,女性1819人;死亡1431人;人口出生率9.16‰,自然增长率4.17‰,死亡率4.89‰。2013年,人口出生率11‰,自然增长率6.52‰,死亡率4.48‰。
  二、人口流动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蒙古后套大旱,部分灾民流入平罗县定居。民国31年(1942)河南蝗、旱灾民及抗战时期战区难民定居平罗者甚多。20世纪30~40年代,因为为躲兵、缺粮,县内部分居民外流至后套。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频繁,有各地支宁建设来县者,有移民迁入而又自返者,有工作调动者,有升学深造留外地工作者,有务工经商出入者,有婚姻关系迁入迁出者等等。1950~1959年,累计迁入62872人,迁出13880人;1960~1969年,累计迁入43530人,迁出73742人(三年自然灾害,口粮标准低,部分居民流至内蒙古后套等地,其中部分就地定居);1970~1979年,累计迁入54963人,迁出49623人;1980~1990年,累计迁入66175人,迁出71765人;1991~2000年,累计迁入42315人,迁出34298人;2001~2010年,由于经商、务工等原因,迁入、迁出者频繁,加之2004年陶乐撤县,高仁、陶乐、红崖子三乡镇并入平罗县辖,人口变动较大,但人口趋于增长之势。2010年,全县迁入3631人,迁出4512人,全县人口为292276人。2013年,全县迁入9595人,迁出4341人,全县常住总人口269919人,户籍总人口310556人。
  第三节 人口总量县境内人口,明嘉靖年间仅为3000多人。清雍正初,随着水利开发,移民屯垦,县境人口激增。乾隆四年(1739),全县人口158360人,道光九年(1829)增至169056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县境最高人口数。此后人口锐减。光绪三十四年(1908),全县50377人,宣统元年(1909)降至48792人。民国年间全县人口一直在10万上下徘徊。民国30年(1941),因战乱、灾荒、抓兵等,人口骤降至60894人,至1949年,全县人口87547人。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人口增长较快。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县120163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13898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增至229261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245626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257433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25030人。
  1950~2013年部分年份人口变动情况表年份 出生 出生率(‰) 死亡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人口自然增长率(%。)1950 1414 15.9 289 3.2 2301 130 12.61955 2761 21.5 603 3.9 8128 135 17.61960 3785 23 1637 10 10107 1675 13.11965 6196 42.7 1043 7.2 5431 3660 35.51970 6619 37.8 907 5.3 8221 2847 32.61975 6057 29.5 1255 6.1 4430 3448 23.41980 4472 20.1 1047 4.7 5942 5219 15.41985 3481 14.6 1037 4.4 6978 7043 10.31990 3865 15.8 1085 4.4 4890 6161 11.41995 3022 11.77 1369 5.33 1568 1423 11.42000 3106 11.95 1373 5.28 1207 1621 6.672005 2770 9.69 1245 4.35 2372 4911 5.332010 3702 9.16 1431 4.91 3631 4512 4.172013 3517 11.0 1529 4.48 9595 4341 6.52平罗县1542~2013年人口总量变动一览表年代 户数 人数 男 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707 3486 清乾隆四年(1739) 16490 158360 清道光九年(1829) 169056 85139 83917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11337 50377 清宣统元年(1909) 10653 48792 民国17年(1928) 21188 105929 57795 48134民国24年(1935) 21200 106000 民国29年(1940) 20229 120275 64588 556871949年 17509 87547 46296 412511953年 24523 120163 64308 558551964年 32020 141567 75917 656501982年 45990 229261 118186 1110751990年 57827 245626 126548 1190782000年 72968 257445 132886 1245592010年 99822 292276 148343 1439332013年 118517 310556 156796 153760第四节 人口密度及分布一、清宣统元年堡(镇)人口分布清宣统元年(1909)堡(镇)人口分布情况堡(镇) 户数 人数 堡(镇) 户数 人数本城堡 1237 10171 西永固堡 387 1160石嘴山镇 449 1353 外红岗堡 112 250惠威堡 64 336 西永润堡 74 286渠中堡 155 738 渠阳堡 333 754上省嵬堡 272 708 永屏堡 65 141下省嵬堡 174 611 庙台堡 76 133市口堡 185 384 内红岗堡 18 92尾闸堡 193 673 西通平堡 57 218东永固堡 112 695 简泉屯堡 15 64通丰堡 146 749 北长渠堡 275 1012聚宝屯堡 198 1076 内西河堡 453 1368万宝屯堡 117 38 外西河堡 289 1078宝马屯堡 51 212 通润堡 307 1293上宝闸堡 53 167 六中堡 90 437渠口堡 45 299 通城堡 77 337续表堡(镇) 户数 人数 堡(镇) 户数 人数下宝闸堡 156 569 通福堡 304 1347西宝池堡 98 379 清水堡 318 1898西永固池堡 17 98 通义堡 175 1089万宝池堡 22 103 通惠堡 38 189惠北堡 93 492 冲口堡 122 314正闸堡 88 254 贺兰口堡 38 197东通平堡 72 325 东永润堡 150 575六羊堡 120 948 周澄堡 238 694交济堡 138 777 姚福堡 111 726五香堡 120 732 丁义堡 230 1105西永惠堡 68 534 李刚堡 230 927东永惠堡 82 325 徐合堡 49 202镇朔堡 67 490 高荣堡 193 931虞祥堡 190 889 洪广营堡 121 568打石畏口堡 96 385 常信堡 185 1175潮湖堡 74 464 桂文堡 81 405威镇堡 68 235 沿河堡 52 264 灵沙堡 370 1012二、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分布由于工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外地人口相继进入,县人民政府相应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到1990年,全县基层行政机构有9镇12乡。2003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基层行政机构有6镇4乡。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陶乐县建制,原陶乐县马太沟镇、高仁乡、红崖子乡划归平罗县,全县基层行政机构有7镇6乡至今。
  平罗县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一览表 户数 人口 男 女合计 58068 245626 126548 119078城关镇 6734 25785 14156 11629黄渠桥镇 2705 11632 5940 5692宝丰镇 3344 15114 7629 7485头闸镇 3486 15359 7780 7579姚伏镇 2631 11060 5601 5459西大滩镇 1875 6844 3599 3245大水沟镇 310 1581 983 598汝箕沟镇 2472 9321 4942 4379火车站镇 2306 7527 4125 3402二闸乡 3683 15445 7771 7674续表 户数 人口 男 女高庄乡 2791 12876 6539 6337惠北乡 2612 11708 5902 5806灵沙乡 3747 17296 8926 8370渠口乡 3301 14281 7252 7029六中乡 1591 7100 3625 3475五香乡 1864 8333 4272 4061通伏乡 2324 10346 5206 5140周城乡 2832 11926 5998 5928前进乡 3845 16279 8209 8070崇岗乡 1828 7918 4036 3882下庙乡 1787 7895 4057 3838平罗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布一览表 户数 人口 男 女总计 72968 257445 132886 124559城关镇 12236 39622 20680 18942前进乡 3992 14498 7489 7009二闸乡 4601 16841 8648 8193惠北乡 2948 10911 5489 5422五香乡 2009 7435 3771 3664六中乡 1774 6414 3266 3148周城乡 2883 10631 5393 5238姚伏镇 3038 11102 5656 5446通伏乡 2715 1710 10826 5456汝箕沟镇 3258 9839 5456 4686大水沟镇 6 9 7 2黄渠桥镇 3011 10781 5533 5248宝丰镇 3973 14940 7584 7356高庄乡 3158 11640 5985 5655灵沙乡 4751 17468 8968 8500头闸镇 3848 14324 7285 7039渠口乡 3657 13856 7046 6810崇岗镇 3637 12370 6722 5648下庙乡 2029 7487 3904 3583太西镇 2928 8934 4663 4271西大滩镇 2516 7517 3885 3632平罗县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分布一览表 户数 人口 男 女合计 92452 285994 146380 139614城关镇 24957 70758 36150 34608头闸镇 5761 18626 9498 9128黄渠桥镇 6711 22006 11339 10667宝丰镇 4878 16234 8290 7944姚伏镇 10465 30556 15505 15051崇岗镇 7258 20833 10953 9880陶乐镇 3799 10220 5289 4931高庄乡 6866 23270 11832 11438渠口乡 5889 20952 10716 10236灵沙乡 5673 19290 9914 9376通伏乡 6501 20479 10349 10130高仁乡 2117 7220 3658 3562红崖子乡 1577 5550 2887 2663平罗县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分布一览表 户数 人口 男 女 性别比(女=100)合计 99822 292276 148343 143933 103.06城关镇 26430 71127 35549 35578 99.92头闸镇 6220 19334 9821 9513 103.23黄渠桥镇 7667 22893 11703 11190 104.58宝丰镇 5065 16410 8381 8029 104.38姚伏镇 11197 30844 15595 15249 102.27崇岗镇 7643 20177 10557 9620 109.74陶乐镇 3916 10090 5184 4906 105.67高庄乡 7818 24061 12157 11904 102.13渠口乡 6641 21866 11158 10708 104.20灵沙乡 5843 19705 10050 9655 104.09通伏乡 6954 20647 10495 10152 103.38高仁乡 2245 7267 3663 3604 101.64红崖子乡 2183 7855 4030 3825 105.36三、人口密度清宣统元年(1909),平罗县区域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9.76人。到民国11年(1922),每平方千米增到13人。至1949年,因行政区划变动,平罗区域面积缩小为2400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36.5人。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较快,到1964年,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平罗县区域面积缩小到2046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69.19人;1982年,每平方千米112.05人;1990年,每平方千米119.78人。2004年后,先后进行两次行政区划调整。2010年,全县区域面积为2086.13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140.1人。2013年,根据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数据确定区域面积为205978.66公顷,每平方千米150.77人。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