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灵沙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932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灵沙乡
分类号: K294.34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灵沙乡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概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乡镇概况 灵沙乡

内容

灵沙乡位于平罗县东北部,西与黄渠桥镇为邻,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红崖子乡相望,北与惠农区及宝丰镇接壤,南连头闸镇。辖11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8337.75公顷,占全县的4%。2013年,全乡总人口20736人,占全县总人口6.68%,其中非农业人口1467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1.66%。在总人口中,汉族1836人,回族18896人,占全县回族16.48%,其他少数民族4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91.15%。
  灵沙乡由灵沙堡而得名,民国20年(1931),属平罗县三区。民国30年(1941)4月,划归惠农县。1958年,灵沙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2月,划归平罗县后,成为红旗公社(1959年4月改为黄河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灵沙人民公社成立,辖9个生产大队97个生产队。198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仍辖9个生产大队,生产队调整为128个。1984年1月,改为灵沙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民小组。1985年,调整为11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小组。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其行政区划未做调整,仍辖灵沙村、光明村、西灵村、东灵村、富贵村、何家村、先锋村、胜利村、东润村、统一村、田家村11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调整为74个。
  灵沙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建设蔬菜种植园区、优质粮种植园区;建设养殖园区和养殖场,使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挥回族群众善于经商的特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1997年,建设灵沙农贸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形成占地34000平方米,集百货、服装、蔬菜、瓜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固定商户200余户,市场年成交额3000余万元,带动全乡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发展到445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26.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8465万元,林业产值100.8万元,牧业产值2526.3万元,渔业产值9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1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3901公顷,园地18公顷,林地68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32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8524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18台,小型拖拉机3171台,联合收割机68台,机动脱粒机704台,农用运输车109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944公顷,产量28307吨;油料257公顷,产量1294吨;中草药材454公顷,产量3995吨;蔬菜及食用菌432公顷,产量26697吨;瓜果类432公顷,产量26697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53公顷,成林抚育263公顷,当年苗木产量61.81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3216头,其中牛2938头;当年大牲畜出栏2227头,其中牛2083头。牛奶产量775吨。年末生猪存栏52头,当年出栏112头。年末羊只存栏33330只,当年出栏38662只。年末家禽存栏2.45万只,当年出栏7.64万只,其中鸡7.2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377公顷,水产品产量1158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3公顷,产量42吨;枸杞面积366公顷,产量55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5.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515.4万元,林业产值71.3万元,牧业产值4007.4万元,渔业产值10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39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灵沙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