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92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乡镇概况
分类号: F291
页数: 18
页码: 117-1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平罗县城关镇、陶乐镇、黄渠桥镇等各镇乡情况。
关键词: 平罗县 乡镇 概况

内容

第一节城关镇城关镇位于平罗县中部,东以惠农渠为界与渠口乡接壤,西至包兰铁路与大武口毗邻,南连姚伏镇,北接高庄乡,镇址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16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和9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15039.79公顷,占全县的7.38%。城区面积11平方千米。2013年,全镇总人口72234人,占全县的23.26%,其中非农业人口56246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63.38%。在总人口中,汉族59536人,回族12221人,占全县回族的10.66%。其他少数民族477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17.58%。
  城关镇自明代永乐(1403)至2013年,一直为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平罗县一区,1954年9月,一区东楼乡、西寺乡合并为城关镇。1958年11月,成立人民公社,城关镇归属前进公社。1961年5月,城关人民公社成立,1962年4月更名为城关镇。1983年,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城关镇辖3个村民委员会19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在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前进乡、二闸乡、太西镇的部分村(居)委会划归城关镇,所辖行政区域包括原城关镇的和平村、合作村、新建村,原前进乡的关渠村、新利村、新民村、前进村、前锋村、步口桥村、沿河村、前卫村、小兴墩村,原二闸乡的星火村、老户村、二闸村、三闸村,原城关镇的和平、鑫盛、古城、人东、玉皇阁、玉龚路、团结路、北苑居委会和原太西镇的太西居委会及原太西镇辖区。
  城关镇依托城郊优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组织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开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1985~2008年,建设南门富民市场、玉皇阁大市场、利民市场、富乐民蔬菜批发市场、老户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石嘴山国际商贸建材城、平罗县新盈建材市场,成为联系市场与农户的重要桥梁,为全县农产品高速、高效流通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75.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166.7万元,林业产值177万元,牧业产值2447.6万元,渔业产值63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2988公顷,园地32公顷,林地103公顷,草地31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051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5337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68台,小型拖拉机3631台,联合收割机80台,机动脱粒机509台,农用运输车246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060公顷,产量11710吨;油料248公顷,产量1110吨;中草药材285公顷,产量2275吨;蔬菜及食用菌1594公顷,产量98417吨(其中:设施农业562公顷,产量37089吨);瓜果类13公顷,产量728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99公顷,成林抚育585公顷,当年苗木产量83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2594头,其中牛2159头;当年大牲畜出栏1983头,其中牛1797头。牛奶产量2130吨。年末生猪存栏2878头,当年出栏4677头。年末羊只存栏24250只,当年出栏23781只。年末家禽存栏5.82万只,当年出栏11.84万只,其中鸡11.6万只。鸡蛋产量393吨。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167公顷,水产品产量905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90公顷,产量488吨;枸杞面积222公顷,产量409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15.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2922.5万元,林业产值91.5万元,牧业产值4255.1万元,渔业产值7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2元。
  第二节陶乐镇陶乐镇位于平罗县东南部黄河东岸、鄂尔多斯台地西缘,西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渠口乡相望,东与内蒙古鄂托克旗接壤,北邻红崖子乡,南连高仁乡。辖4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11581.8公顷,占全县的7.86%,其中镇区面积10平方千米。2013年,全镇总人口14632人,占全县的4.71%,其中非农业人口5030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5.7%。在总人口中,汉族9726人,回族4858人,占全县回族的4.24%,其他少数民族48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33.51%。
  陶乐镇原为原陶乐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马太沟镇,2004年12月31日,陶乐县撤销后,更名为平罗县陶乐镇。民国29年(1940)3月,马太沟属陶乐设治局二区一乡。民国30年(1941),为陶乐县一乡。1950年5月,为陶乐县二乡,10月更名为马太沟乡。1953年初,陶乐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高仁乡迁往马太沟乡。1957年6月,更名为马太沟镇。1958年9月,与六顷地乡合并成立灯塔人民公社。1959年6月,更名为马太沟人民公社。1967年1月,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4年1月,更名为马太沟乡。1985年4月,在原陶乐县城区域内设立城关镇,管辖城镇居民,马太沟乡管辖农村居民。2003年8月,撤城关镇,马太沟乡更名为马太沟镇,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陶乐撤县后,马太沟镇更名为陶乐镇,村民委员会调整为4个,村民小组调整为23个,辖王家庄村、东园村、马太沟村、施家台子村和东街、西街2个居民委员会。
  陶乐镇着力培育良种繁育、畜牧养殖、轻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四大产业,努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建立农民机收队伍,扩大增收渠道。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559.3万元,林业产值55.5万元,牧业产值1675.9万元,渔业产值60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8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1751公顷,园地24公顷,林地2630公顷,草地65公顷,农业设施用地329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1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95台,小型拖拉机930台,联合收割机102台,机动脱粒机13台,农用运输车256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3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709公顷,产量11016吨;油料85公顷,产量382吨;蔬菜及食用菌314公顷,产量20169吨;瓜果类24公顷,产量1896吨。林业生产:荒山荒(沙)地造林268公顷,成林抚育98公顷,当年苗木产量49.16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489头,其中牛465头;当年大牲畜出栏711头,其中牛663头。年末生猪存栏623头,当年出栏2132头。年末羊只存栏23873只,当年出栏32668只。年末家禽存栏3.1万只,当年出栏4.4万只,其中鸡4.26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238公顷,水产品产量816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18公顷,产量16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38.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354.5万元,林业产值159.1万元,牧业产值2622.7万元,渔业产值70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08元。
  第三节黄渠桥镇黄渠桥镇位于平罗县北部,西、北接惠农区,南与头闸镇接壤,东与宝丰镇、灵沙乡相邻。辖14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9023.04公顷,占全县的4.54%。2013年,全镇总人口23774人,占全县的7.66%,其中非农业人口2206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2.5%。在总人口中,汉族13728人,回族10038人,占全县回族的8.76%,其他少数民族8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42.26%。
  民国20年(1931),为平罗县二区,民国30年(1941)4月,划归惠农县。1954年10~1959年1月,黄渠桥为惠农县政府所在地。1963年7月,黄渠桥人民公社由石嘴山市划归平罗县。1984年1月,更为黄渠桥乡,1985年3月,更为黄渠桥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在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惠北乡的6个行政村划归黄渠桥镇,所辖区域包括原黄渠桥镇的黄渠桥村、红光村、四渠村、万家营村、渠中村、通润村、侯家梁村、前光村,原惠北乡的永丰村、通惠村、惠北村、五星村、西润村、联丰村和黄渠桥居民委员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前光、侯家梁两村以养鸡为主体,规模发展迅速,年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左右,带动全镇养殖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黄渠桥镇依托109国道和集市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和商品、物资流通业;依托享誉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黄渠桥爆炒羊羔肉”,发展羊产业和羔羊销售、餐饮服务业,全镇从事餐饮业700余人;黄渠桥豆腐远近闻名,常有银川、大武口等市、县居民专程前来购买。2001~2007年,建设种植示范园区,形成以地膜马铃薯、蔬菜制种、枸杞、脱水蔬菜和节能温室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地膜马铃薯产业被平罗县委、政府冠以全县“第一镇”、渠中村被冠以“第一村”称呼;实施“三水”产业,开发以侯家梁、前光、通润、联丰村为主的水产业基地,农业特色产业稳步推进。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34.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872.7万元,林业产值38.4万元,牧业产值4229.01万元,渔业产值7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1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4890公顷,园地95公顷,林地9公顷,农业设施用地209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63225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42台、小型拖拉机3631台、联合收割机104台、机动脱粒机748台、农用运输车265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9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4072公顷,产量26852吨;油料213公顷,产量917吨;中草药材470公顷,产量721吨;蔬菜及食用菌1604公顷,产量94636吨;瓜果类32公顷,产量2724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4公顷,成林抚育832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7.95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4088头,其中牛3033头;当年大牲畜出栏3711头,其中牛3170头。牛奶产量2125吨。年末生猪存栏1650头,当年出栏5870头。年末羊只存栏34320只,当年出栏31336只。年末家禽存栏7.2万只,当年出栏17.2万只,其中鸡16.77万只。鸡蛋产量622吨。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224公顷,水产品产量1043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9公顷,产量158吨;枸杞面积470公顷,产量721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86.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517.8万元,林业产值43.5万元,牧业产值6083.6万元,渔业产值84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31元。
  第四节宝丰镇宝丰镇位于平罗县东北部,北、东与惠农区接壤,西、南与黄渠桥镇、灵沙乡毗邻。辖9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4061.12公顷,占全县的1.94%。2013年,全镇总人口17017人,占全县的5.48%,其中非农业人口1513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1.72%。在总人口中,汉族2049人,回族14966人,占全县回族的13.05%,其他少数民族2人,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87.96%。
  清雍正七年(1729)在今镇址建宝丰县,乾隆三年(1738)地震城毁,乾隆四年(1739)宝丰县及辖区并入平罗县。民国20年(1931),宝丰为平罗县三区。民国30年(1941)4月,成立惠农县,县治宝丰镇。1954年10月,县治移至黄渠桥。1958年,宝丰人民公社成立。1963年7月,宝丰人民公社由石嘴山市划归平罗县。1984年,改为宝丰乡,1985年3月,更为宝丰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62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1986年增设新渠村。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宝丰镇村级行政区划未做调整,仍辖宝丰、陆渠、新胜、渠阳、中方、镇关、吴家湾、马家桥、新渠9个村民委员会和宝丰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调整为64个。
  宝丰镇重视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尤以篮球最甚,多次参加自治区、全国农民运动会。1991年、2004年,先后两次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被誉为“体育之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宝丰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商品、物资流通业,以畜牧养殖、劳务输出、村企合作、农畜产品流通为依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全镇从事粮油加工、铸造、农机修造等各类个体企业上百家。加快牛、羊养殖园区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羊产业,提升养殖效益。以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年加工15000吨清真牛羊肉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全镇养殖业快速发展。全镇年饲养量在100只以上养羊户上百户,年屠宰加工育肥羊近10万只,收购、屠宰、加工个体经营户200多户。年均输出转移劳动力5000多人。建设脱水蔬菜、地膜马铃薯种植示范园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7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92.8万元,林业产值27.2万元,牧业产值3809.9万元,渔业产值14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7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1974公顷,园地4公顷,林地2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05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5192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64台,小型拖拉机2236台,联合收割机65台,机动脱粒机111台,农用运输车360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557公顷,产量19104吨;油料131公顷,产量681吨;蔬菜及食用菌305公顷,产量19390吨;瓜果类7公顷,产量576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9公顷,成林抚育88公顷。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2861头,其中牛2789头;当年大牲畜出栏4998头,其中牛4776头。牛奶产量2067吨。年末生猪存栏128头,当年出栏741头。年末羊只存栏39573只,当年出栏51795只。年末家禽存栏2.52万只,当年出栏6.46万只,其中鸡5.98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41公顷,水产品产量19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95.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36.6万元,林业产值8.8万元,牧业产值6692.8万元,渔业产值1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41元。
  宝丰镇是回族聚居的乡镇,宝丰清真大寺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距今有260多年的历史。
  第五节头闸镇头闸镇位于平罗县中东部,西起惠农渠与城关镇、高庄乡接壤,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红崖子乡相望,北邻黄渠桥镇、灵沙乡,南连渠口乡。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9910.38公顷,占全县的4.49%。2013年,全镇总人口19826人,占全县的6.38%,其中非农业人口1351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1.53%,在总人口中,汉族16464人,回族3355人,占全县回族的2.93%,其他少数民族7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16.96%。
  民国30年(1941),属平罗县第三乡辖。1950年,为平罗县二区驻地。1954年9月,成立头闸乡,1959年4月,为黄河公社一个生产大队,系黄河公社驻地。1961年5月,头闸人民公社成立,辖10个生产大队77个生产队。198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11个生产大队46个生产队。1984年1月,更名为头闸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1985年3月,更名为头闸镇,所辖村、组未变,成立头闸居民委员会。2003年,在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惠北乡双渠村、原渠口乡正闸村划归头闸镇,所辖区域包括原头闸镇的东通平村、永惠村、西永惠村、头闸村、东永惠村、裕民村、外红岗村、立新村、邵家桥村、红岗村,原惠北乡双渠村,原渠口乡镇闸村和头闸居民委员会。
  头闸镇南1千米处有清代翰林俞德渊的“翰林墓”和俞家祠堂。头闸镇也是全国农民画之乡,涌现出以农民画家王洪喜为代表人物的农民绘画队伍,王洪喜绘画作品曾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农民画成为平罗县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独特品牌。
  近年来,头闸镇发挥蔬菜制种优势,建成西永惠、东通平村蔬菜制种核心区,全镇蔬菜制种面积650公顷。加快畜牧业发展,建设养殖园区和奶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肉羊繁殖、育肥和奶牛养殖业。建设枸杞种植核心园区,枸杞种植面积254公顷,占全县的30.3%。重视劳务产业工作,年输出劳动力3000多人。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631.6万元,林业产值76.2万元,牧业产值2157.5万元,渔业产值48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6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4921公顷,园地89公顷,林地579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419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945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89台,小型拖拉机2823台,联合收割机93台,机动脱粒机156台,农用运输车146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8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989公顷,产量27591吨;油料586公顷,产量2836吨;中草药材924公顷,产量9082吨;蔬菜及食用菌946公顷,产量56675吨;瓜果类42公顷,产量2968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3公顷,成林抚育462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6.2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3771头,其中牛3141头;当年大牲畜出栏3458头,其中牛3196头。牛奶产量1560吨。年末生猪存栏1182头,当年出栏3432头。年末羊只存栏30076只,当年出栏21835只。年末家禽存栏2.67万只,当年出栏4.01万只,其中鸡3.69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190公顷,水产品产量628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2公顷,产量13吨;枸杞面积605公顷,产量592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20.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7906.2万元,林业产值49.3万元,牧业产值4200.3万元,渔业产值56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49元。
  第六节姚伏镇姚伏镇位于平罗县南部,西接崇岗镇,东接通伏乡,北邻城关镇及大武口区,南连贺兰县。辖18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27963.59公顷,占全县的13.25%。2013年,全镇总人口2102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7%,其中非农业人口8349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9.46%。在总人口中,汉族29479人,回族1172人,占全县回族的1.02%,其他少数民族105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6.07%。
  姚伏镇是唐代定远镇、定远县府驻地。宋、夏定州府驻地。清代设新渠县,乾隆三年(1738)地震后撤县,县域归平罗县。民国20年(1931)春,平罗县设4个区,姚伏为四区。民国30年(1941),全县设16个乡,姚伏、高荣为第五乡。1950年,全县设5个区,姚伏为四区一乡,系四区驻地。1955年,撤区并乡后,成立姚伏乡。1958年9月,全县设4个人民公社,姚伏为其中之一,辖13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对人民公社规模进行调整,姚伏公社划分为姚伏、通伏2个人民公社后,姚伏人民公社辖7个生产大队60个生产队。1983年5月,更为姚伏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1985年3月,更为姚伏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在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周城乡、前进乡、西大滩镇的部分村(居)委会划归姚伏镇,所辖区域包括原姚伏镇的姚伏村、曙光村、高荣村、沙渠村、小店子村、永胜村、灯塔村,原周城乡的周城村、团庄村、高路村、大兴墩村、赵渠村、上桥村、向前村、沈渠村、北营子村、张家墩村,原前进乡的徐家桥村、原姚伏居委会、沙湖居委会、西大滩居委会及原西大滩镇。
  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沙湖位于行政区内。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重修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的田州古塔位于镇区之东。昔日著名的高荣“西沙窝”,如今变成枸杞、葡萄、花果园;西大湖与“沙湖”紧密相连,成为水产品基地。发展设施瓜菜产业带,实施万亩设施蔬菜温棚基地建设,建设脱水蔬菜园区和马铃薯种植园区,扶持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依托湖泊湿地资源优势,发展“三水”产业。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劳务产业。2006年,开展以存贷、托管、代耕代种土地和发展二、三产业为经营形式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问题。小店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在全国推广。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594.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0899.7万元,林业产值157.1万元,牧业产值3391万元,渔业产值31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92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6027公顷,园地89公顷,林地47公顷,农业设施用地202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68263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475台,小型拖拉机3534台,联合收割机145台,机动脱粒机367台,农用运输车320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3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814公顷,产量37776吨;油料251公顷,产量1196吨;中草药材144公顷,产量950吨;蔬菜及食用菌1670公顷,产量102184吨(其中:设施农业585公顷,产量38412吨);瓜果类60公顷,产量4340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12公顷,成林抚育1330公顷,当年苗木产量54.37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3172头,其中牛2723头;当年大牲畜出栏2583头,其中牛2246头。牛奶产量580吨。年末生猪存栏8899头,当年出栏11201头。年末羊只存栏28029只,当年出栏14574只。年末家禽存栏5.56万只,当年出栏12.72万只,其中鸡12.52万只。鸡蛋产量512吨。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1689公顷,水产品产量7742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56公顷,产量497吨;枸杞面积44公顷,产量175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39.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214.3万元,林业产值56.9万元,牧业产值4591.5万元,渔业产值68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37元。
  第七节崇岗镇崇岗镇位于平罗县西部,西起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相望,东接国营前进农场,北以姚汝公路为界与大武口接壤,南连贺兰县。辖9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43655.19公顷,占全县的21.23%。2013年,全镇总人口18137人,占全县总人口5.84%,其中非农业人口7335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8.31%。在总人口中,汉族15635人,回族2420人,占全县回族2.11%,其他少数民族82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13.8%。
  崇岗镇由崇岗堡而得名,民国30年(1941),属平罗县第四乡。1950年,为平罗县五区驻地,1955年,设崇岗乡。1958年9月,崇岗为大武口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1962年4月,成立崇岗人民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81个产队。1982年12月,崇岗公社划分为崇岗、下庙2个公社后,辖4个生产大队40个生产队。1984年1月,更名为崇岗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35个村民小组。2002年10月,将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2003年,在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下庙乡的6个村和原汝箕沟镇、原大水沟镇辖区划归崇岗乡更为崇岗镇,所辖区域包括原崇岗乡的崇岗村、崇富村、崇胜村,原下庙乡的镇朔村、兰丰村、长青村、暖泉村、跃进村、下庙村,原汝箕沟镇的矿部、北街、南街3个居委会和原汝箕沟镇的辖区及原大水沟镇辖区,成立崇岗居民委员会。2004年3月,设崇岗镇驻汝箕沟办事处,辖矿部、北街、南街3个居民委员会。
  崇岗镇依托贺兰山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于2003年建设工业园区,发展煤炭精深加工业,入园企业已达300多家,年产值5亿多元,实现利税1亿多元。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蔬菜制种、瓜菜项目和水稻旱育稀植项目,大力发展养殖业和“三水”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4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501.4万元,林业产值81.8万元,牧业产值756.6万元,渔业产值1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4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3952公顷,园地49公顷,林地11623公顷,草地19966公顷,农业设施用地370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55875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486台,小型拖拉机1342台,联合收割机130台,机动脱粒机96台,农用运输车323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7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717公顷,产量21171吨;油料409公顷,产量1986吨;中草药材38公顷,产量380吨;蔬菜及食用菌67公顷,产量4037吨;瓜果类42公顷,产量3449吨。林业生产:荒山荒地造林60公顷,成林抚育658公顷,当年苗木产量49.27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195头,其中牛104头;当年大牲畜出栏1052头,其中牛602头。年末生猪存栏2457头,当年出栏1330头。年末羊只存栏33986只,当年出栏13273只。年末家禽存栏1.87万只,当年出栏5.3万只,其中鸡4.89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864公顷,水产品产量1344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174公顷,产量538吨;枸杞面积17公顷,产量18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1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06.6万元,林业产值54.2万元,牧业产值1588万元,渔业产值116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25元。
  第八节高庄乡高庄乡位于平罗县北部,西起第三排水沟与惠农区相望,东、北连黄渠桥镇,南与城关镇接壤。辖13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7691.02公顷,占全县的3.67%。2013年,全乡总人口25137人,占全县总人口8.09%,其中非农业人口1553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1.76%。在总人口中,汉族8463人,回族16657人,占全县回族14.53%,其他少数民族17人,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66.33%。
  民国20年(1931),属平罗县二区。民国30年(1941)4月,划归惠农县。1958年,高庄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2月,划归平罗县后,为前进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高庄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1月,更名为高庄乡。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二闸乡的6个村划归高庄乡,所辖区域包括幸福村、高庄村、同进村、金星村、银光村、北长渠村、远景村、东风村、东胜村、广华村、新村村、威镇村、惠威村。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66.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052.2万元,林业产值126.1万元,牧业产值3997.3万元,渔业产值69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91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4045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18公顷,草地16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39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54106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52台,小型拖拉机3310台,联合收割机88台,机动脱粒机501台,农用运输车272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8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423公顷,产量23618吨;油料306公顷,产量1422吨;中草药材785公顷,产量7700吨;蔬菜及食用菌873公顷,产量53014吨。林业生产:荒山荒地造林6公顷,成林抚育811公顷,当年苗木产量37.24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4193头,其中牛3332头;当年大牲畜出栏3306头,其中牛2810头。牛奶产量2456吨。年末生猪存栏582头,当年出栏810头。年末羊只存栏39570只,当年出栏38602只。年末家禽存栏3.58万只,当年出栏13.52万只,其中鸡13.25万只。鸡蛋产量546吨。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312公顷,水产品产量962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1公顷,产量5吨;枸杞面积655公顷,产量852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31.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0329.6万元,林业产值65.4万元,牧业产值5794.9万元,渔业产值10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36元。
  第九节灵沙乡灵沙乡位于平罗县东北部,西与黄渠桥镇为邻,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红崖子乡相望,北与惠农区及宝丰镇接壤,南连头闸镇。辖11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8337.75公顷,占全县的4%。2013年,全乡总人口20736人,占全县总人口6.68%,其中非农业人口1467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1.66%。在总人口中,汉族1836人,回族18896人,占全县回族16.48%,其他少数民族4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91.15%。
  灵沙乡由灵沙堡而得名,民国20年(1931),属平罗县三区。民国30年(1941)4月,划归惠农县。1958年,灵沙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2月,划归平罗县后,成为红旗公社(1959年4月改为黄河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1961年5月,灵沙人民公社成立,辖9个生产大队97个生产队。198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仍辖9个生产大队,生产队调整为128个。1984年1月,改为灵沙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民小组。1985年,调整为11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小组。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其行政区划未做调整,仍辖灵沙村、光明村、西灵村、东灵村、富贵村、何家村、先锋村、胜利村、东润村、统一村、田家村11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调整为74个。
  灵沙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建设蔬菜种植园区、优质粮种植园区;建设养殖园区和养殖场,使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挥回族群众善于经商的特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1997年,建设灵沙农贸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形成占地34000平方米,集百货、服装、蔬菜、瓜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固定商户200余户,市场年成交额3000余万元,带动全乡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发展到445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26.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8465万元,林业产值100.8万元,牧业产值2526.3万元,渔业产值9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1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3901公顷,园地18公顷,林地68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32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8524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318台,小型拖拉机3171台,联合收割机68台,机动脱粒机704台,农用运输车109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944公顷,产量28307吨;油料257公顷,产量1294吨;中草药材454公顷,产量3995吨;蔬菜及食用菌432公顷,产量26697吨;瓜果类432公顷,产量26697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53公顷,成林抚育263公顷,当年苗木产量61.81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3216头,其中牛2938头;当年大牲畜出栏2227头,其中牛2083头。牛奶产量775吨。年末生猪存栏52头,当年出栏112头。年末羊只存栏33330只,当年出栏38662只。年末家禽存栏2.45万只,当年出栏7.64万只,其中鸡7.2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377公顷,水产品产量1158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3公顷,产量42吨;枸杞面积366公顷,产量55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5.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515.4万元,林业产值71.3万元,牧业产值4007.4万元,渔业产值10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39元。
  第十节渠口乡渠口乡位于平罗县中东部,西起惠农渠与城关镇接壤,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陶乐镇相望,北与头闸镇为邻,南连通伏乡。辖13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4430.60公顷,占全县的3.89%。2013年,全乡总人口22357人,占全县总人口7.2%,其中非农业人口1460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1.65%。在总人口中,汉族16335人,回族6009人,占全县回族5.24%,其他少数民族13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26.93%。
  渠口乡由渠口堡而得名,民国30年(1941),属平罗县第三乡。1949年12月,设渠口乡,属平罗县二区辖。1958年11月,撤乡,并入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为黄河人民公社)。1961年5月,成立渠口人民公社,辖9个生产大队71个生产队。198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9个生产大队,生产队调整为94个。1984年1月,改为渠口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66个村民小组。1985年,村民小组调整为67个。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正闸村划归头闸镇,原六中乡的5个村划归渠口乡,所辖区域包括银星村、红阳村、金桥村、渠口村、永光村、新桥村、六羊村、红旗村、分水闸村、交济村、六中村、宏潮村、阮桥村。
  渠口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水稻旱育稀植和旱播稀植园区、无公害地膜马铃薯规范化栽培种植园区,发展蔬菜制种业,建设油葵、水稻、冬小麦等农业标准化园区和优质粮食高产园区,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88.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467.1万元,林业产值68.9万元,牧业产值5599.3万元,渔业产值453.3万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6709公顷,园地9公顷,林地1942公顷,农业设施用地769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50072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297台,小型拖拉机3400台,联合收割机260台,机动脱粒机365台,农用运输车173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4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123公顷,产量42719吨;油料368公顷,产量1641吨;中草药材425公顷,产量5809吨;蔬菜及食用菌819公顷,产量47488吨;瓜果类10公顷,产量837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46公顷,成林抚育1328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7.3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4257头,其中牛3502头;当年大牲畜出栏3972头,其中牛2785头。牛奶产量2268吨。年末生猪存栏2510头,当年出栏3450头。年末羊只存栏35068只,当年出栏42334只。年末家禽存栏3.58万只,当年出栏15.66万只,其中鸡15.28万只。鸡蛋产量542吨。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332公顷,水产品产量670吨。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4公顷,产量54吨;枸杞面积158公顷,产量87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93.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5069.2万元,林业产值78.6万元,牧业产值7082.8万元,渔业产值56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4元。
  第十一节通伏乡通伏乡位于平罗县南部,西起惠农渠与姚伏镇接壤,东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与高仁乡相望,北以第一退水沟为界与渠口乡毗邻,南连贺兰县。辖13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3205.63公顷,占全县的6.54%。2013年,全乡总人口20895人,占全县总人口6.73%,其中非农业人口941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1.07%。在总人口中,汉族8986人,回族11907人,占全县回族10.39%,其他少数民族2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56.99%。
  通伏乡由通伏堡而得名,民国20年(1931),属平罗县四区辖。民国30年(1941)4月,通伏为平罗县8个乡中的第七乡。1950年,为第三区五乡。1955年,全县撤区并乡,设19个乡,通伏乡为其中之一。1958年11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通伏乡,并入灯塔公社(1959年4月改为姚伏公社)。1961年5月,通伏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7个生产大队72个生产队。1984年1月,改名为通伏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1985年,村民小组调整为54个。2003年,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五香乡并入通伏乡,所辖区域包括金堂村、集中村、永兴村、团结村、马场村、通伏村、永华村、五香村、罗家庄桥、新丰村、通城村、新潮村、兴林村。
  通伏乡发挥水稻种植优势,建设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园区,大面积推广水稻旱育、旱播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水稻加工业。全乡有精米加工厂38家,年加工生产精米4万吨。利用稻草资源,发展草编业,水稻秸秆、草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家。加大养殖园区建设力度,发展畜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4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129.4万元,林业产值31.6万元,牧业产值1533.4万元,渔业产值15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7790公顷,园地2公顷,林地401公顷,农业设施用地19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1824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685台,小型拖拉机3516台,联合收割机187台,机动脱粒机155台,农用运输车209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7367公顷,产量51339吨;油料110公顷,产量516吨;蔬菜及食用菌256公顷,产量13855吨。林业生产:荒地造林7公顷,成林抚育286公顷。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2962头,其中牛2803头;当年大牲畜出栏2559头,其中牛2278头。年末生猪存栏2254头,当年出栏710头。年末羊只存栏22443只,当年出栏16177只。年末家禽存栏6.08万只,当年出栏2.82万只,其中鸡2.37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288公顷,水产品产量111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12.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784.8万元,林业产值18.4万元,牧业产值2526.4万元,渔业产值9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72元。
  第十二节高仁乡高仁乡位于平罗县东南部,西以黄河主流中心线为界与通伏乡相望,东与内蒙古鄂托克旗接壤,北邻陶乐镇,南连银川市兴庆区。辖4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4809.07公顷,占全县的11.33%。2013年,全乡总人口7404人,占全县总人口2.38%,其中非农业人口507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0.57%。在总人口中,汉族6175人,回族1185人,占全县回族1.03%,其他少数民族44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17.18%。
  高仁乡原名高仁镇乡,民国30年(1941)为陶乐县政府驻地。1949年10月~1953年初,为陶乐县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为红星人民公社高仁镇大队。1961年改为高仁镇人民公社。1967年1月,改为红旗人民公社。1981年,恢复为高仁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高仁镇乡。2003年6月,撤原陶乐县六顷地乡、东沙乡,并入高仁镇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37个村民小组。2003年12月31日,撤陶乐县,平陶两县合并后,将原高仁镇乡改名为高仁乡,辖六顷地村、东沙村、高仁村、八倾村,有28个村民小组。
  2004年后,高仁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设玉米制种园区、移动式大棚西瓜种植园区、糯玉米种植园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三届“西瓜节”。“乐海山”牌西瓜享誉区内外,形成西瓜规模种植。2008年,全乡西瓜种植面积占全县的23.2%,产量占全县的21.7%。建设水稻旱育稀植园区,结束了该乡无插秧水稻的历史。建有标准化牛舍1万平方米、现代化挤奶平台1座、奶牛存栏500多头的富仁奶牛场,带动全乡奶产业快速发展。建设育肥羊基地,发展畜牧养殖业。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6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653.7万元,林业产值37.5万元,牧业产值1376.9万元,渔业产值96.9万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2640公顷,园地220公顷,林地1503公顷,草地1887公顷,农业设施用地5535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7723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91台,小型拖拉机1251台,联合收割机178台,机动脱粒机37台,农用运输车107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0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660公顷,产量18150吨;油料321公顷,产量1590吨;中草药材120公顷,产量4447吨;蔬菜及食用菌43公顷,产量2670吨;瓜果类59公顷,产量4449吨。林业生产:荒(沙)地造林188公顷,成林抚育503公顷,当年苗木产量68.84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801头,其中牛526头;当年大牲畜出栏385头,其中牛274头。牛奶产量574吨。年末生猪存栏977头,当年出栏2238头。年末羊只存栏24410只,当年出栏16815只。年末家禽存栏3.15万只,当年出栏5.08万只,其中鸡4.82万只。渔业生产:水域养殖面积59公顷,水产品产量317吨。水果生产:园林水果面积9公顷,产量146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11.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712.1万元,林业产值97.9万元,牧业产值2139.8万元,渔业产值2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63元。
  第十三节红崖子乡红崖子乡位于平罗县东北部,西以黄河主流中心为界分别与惠农区、灵沙乡、头闸镇相望,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旗接壤,南邻陶乐镇。辖红崖子、王家沟、三棵柳、水泉子、五堆子5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26269.88公顷,占全县的15.6%。2013年,全乡总人口17379人,占全县总人口5.6%,其中非农业人口263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0.3%。在总人口中,汉族6399人,回族10970人,占全县回族9.57%,其他少数民族10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63.18%。
  1950年,红崖子为原陶乐县二区二乡的一个村。1954年,红崖子乡成立。1958年11月,红崖子乡与五堆子、白银陶亥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5月,红崖子人民公社成立。1983年,改为红崖子乡,辖5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2001年,调整为7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2003年6月,撤原陶乐县五堆子乡,并入红崖子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31个村民小组。2003年12月31日,撤陶乐县,平罗陶乐两县合并后,村民委员会调整为5个,村民小组调整为22个。
  2004年以来,红崖子乡在发展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的同时,不断扩大红黑瓜子、蔬菜、良种繁育、沙芥菜、油葵等种植面积。建设羊只养殖基地,加强畜牧业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7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951万元,林业产值144.3万元,牧业产值984万元。
  2013年末,耕地面积2487公顷,园地24公顷,林地2577公顷,草地6922公顷,农业设施用地65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9349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263台,小型拖拉机913台,联合收割机220台,机动脱粒机18台,农用运输车152辆。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9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111公顷,产量12414吨;油料478公顷,产量2366吨;中草药材605公顷,产量6641吨;蔬菜及食用菌97公顷,产量6168吨;瓜果类56公顷,产量3357吨;牧草50公顷,产量2640吨。林业生产:荒(沙)地造林1757公顷,成林抚育537公顷,当年苗木产量41.03万株。畜牧业生产:年末大牲畜存栏1348头,其中牛686头;当年大牲畜出栏562头,其中牛222头。年末生猪存栏805头,当年出栏1108头。年末羊只存栏27443只,当年出栏19951只。年末家禽存栏0.8万只,当年出栏3.53万只,其中鸡3.53万只。水果、枸杞生产:园林水果面积115公顷,产量153吨;枸杞面积420公顷,产量538吨。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078.9万元,林业产值685.3万元,牧业产值1654万元,渔业产值2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28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