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90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地貌
分类号: X21
页数: 3
页码: 83-85
摘要: 本章记述了平罗县地质、地貌等概况。
关键词: 平罗县 地质 地貌

内容

第一节地质一、山地地质贺兰山位于县境内西部地带,形成于侏罗纪末和三叠系,燕山运动褶绉带。中生界三叠系时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银川地堑开始形成,贺兰山区相对隆升,构成贺兰山岩性山体。成为海拔1.35~3.5千米的中山,山体厚度在2.46千米左右。其中:中统纸坊群厚920米,岩性主要为长石石砂、砂砾岩、砾岩,多呈灰绿色、紫灰色,属湖泊相为主的沉积物;上统延长群厚1.54千米,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纸片黑色页岩、粉砂岩。
  中生界侏罗纪时期,形成白芨沟和汝箕沟第三成煤期的煤系地层。是著名的太西煤储藏区,地层厚度大于1.22千米。其中,下统厚度233米,属潮湿气候下的内陆湖泊、沼泽沉积物。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煤层夹于岩层之间。中统厚316.4米,下部岩性为黑色砂质页岩、黄绿色石英砂岩,上部砂岩增多,属潮湿气候下的内陆湖泊、河流相沉积。上统厚度大于667米,分上下两个岩段,下岩段厚451米,为紫红色泥岩、砂岩,属干旱气候下的河湖相沉积。上岩段厚度大于216.2米,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微晶灰岩、紫红色砂质泥灰岩等,属干旱气候下的湖泊相沉积。
  二、平原地质新生界第四系时期,全新统系近代黄河反复冲积淤积的沉积物,其中贺兰山各山水沟冲积物主要是砂、砾,形成山麓东侧倾斜平原区。冲洪积层构成黄河冲积平原区,岩性为黏质壤土、砂土、粉砂、细砂等。风积层零星分布于明长城以北第三排水沟两侧,姚伏高荣、鄂尔多斯台地两侧等,岩性为松散的灰黄色细砂、粉砂常构成草丛砂丘、新月形砂丘、砂丘链等。洪积、沼泽层分布于县城至姚伏一带,多为黄河古道淤积或平原凹地积水而成的大、小湖泊的沉积物,岩性为灰、灰黑色的淤泥、砂质土、黏质土等,一般厚度10米左右。
  三、台地地质鄂尔多斯台地是白垩纪晚期降升后一直相对平稳,形成高平原台地。第四纪以来,气候趋冷、趋旱,植被稀疏,台地处于风化剥蚀状态,伴随毛乌素、腾格里沙漠的形成,台地发育成风蚀地形及风积沙丘。地层属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覆着。第三系渐新统,厚度大于371.3米岩性为酱红色泥岩、沙质泥岩,夹灰绿、灰黑、棕红色沙岩等,固接程度较差,泥岩中常夹数量不等石膏。
  第二节地貌一、贺兰山山地贺兰山山地在县境西部,南由插旗沟起,北至汝箕沟,贺兰山中岭以东至山脚,土地面积3.2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5.39%。山体呈北东走向,有大小山沟23道,其中,大水沟长21.8千米,小水沟长20千米,汝箕沟长22.2千米。贺兰山基岩为古生代、中生代的石英岩、页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基岩多褶曲、破碎,构造复杂,形成不少的断层、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切割强烈。山高、谷狭、坡陡,短小的沟谷发育,多呈“V”字形。山势巍峨耸立。最高山峰海拔3.48千米,一般山峰海拔在1.25~2.8千米,相对高度差0.5~1.5千米。汝箕沟、大水沟、小水沟三沟在海拔1.4千米以上山地有天然次生林,林区面积5453.3公顷,1.4千米以下主要生长稀疏草本植被。贺兰山不仅是林草茂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域,也是抵御来自西北风沙、寒流的天然屏障。山沟由上而下落差大,不蓄水,遇暴雨易发山洪,土壤覆盖薄、沙性大、结构差,植被稀疏,蓄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
  二、黄河冲积平原黄河近代冲积(洪积)平原土地面积15.9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6.21%。该区地势平缓,由西南向东北微倾,一般地面海拔在1.09~1.23千米。可分为山前洪积扇地和冲积平原区。
  山前洪积扇地在贺兰山东麓以下(1.25千米等高线)至第二农场渠,南起暖泉村,北至汝西公路,面积6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9%。洪积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山角南端大水沟沟口海拔1.13~1.2千米,地面比降1/118左右。山角北端汝箕沟海拔1.1~1.111千米,地面比降1/100左右。第二农场渠西侧海拔1.104~1.1千米,地面比降1/4500左右。洪积扇的沉积物主要为天然砂、砾石和少量的土结合,植被稀疏,呈荒漠状。洪积扇下缘第二农场渠西侧有连片沙丘。
  冲积平原区位于县境中部。西起第二农场渠,东接河东二阶台地。南邻贺兰县,北连惠农区,面积1345.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4.5%。该区地势平缓,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微倾,比降平均为1/5700米左右。通伏、姚伏地区海拔1103米左右,县城周围地区海拔1096~1098米,黄渠桥、宝丰地区的海拔1093~1103米,陶乐渠口沿黄地区海拔1097~1098米。本地区土壤以灌淤土为主,质地良好,适宜种植,是本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蔬菜瓜果等主产区。黄河由南向北流经该地区,惠农、唐徕等干渠及三、四、五排水干沟通畅,灌溉排水有保障。包兰铁路,石中高速公路,109、110国道,203省道,滨河大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方便,是平罗县粮食主产区。
  三、鄂尔多斯台地鄂尔多斯台地位于县境东部,西接冲积平原,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后)旗接壤,土地面积17513.3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台地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约55千米。包括低山丘陵、缓坡丘陵、风成沙丘、湖泊洼地和侵蚀梁状丘陵。北部地区分布有小桌子山、红渣子山、馒头山等丘陵,山丘海拔1118~1211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175米左右,相对高度差多在75~120米,大部分地区坡度10°~150。流动沙丘为该地区最大地貌类型,面积达15986.67公顷,主要分布于红崖子乡三棵柳村至麻石头山、贼湖、酸枣坡等地。沙丘呈新月形链状,高度多在4~10米,一般迎风坡较缓,坡长约在40米,坡度10°~15°,背风坡较陡,坡度在300~40°,坡长约8米。
  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面积占鄂尔多斯台地面积的91.3%。沙丘、沙地由于土体表层干燥疏松,植被稀少,土壤风化流失严重。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