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诗歌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840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的地域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多元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而美丽缤纷的世界。
  贺兰山,宛若鄂尔多斯台地上一匹脱缰的骏马,驰骋在祖国西北的劲风中……这个在《水经注》里称为“卑移山”的地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发现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便是享誉世界的“太西煤”。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被确定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云集而来,一座因工矿而生的工业之城崛起于贺兰山下。在这里,挖掘出了宁夏的第一吨煤、点燃了宁夏的第一度电、冶炼出了宁夏的第一炉钢,石嘴山当之无愧成为宁夏工业的摇篮,经济总量一度占据宁夏的半壁河山。
  于是,这个闪烁着远古文化图腾的地方,烙上了工矿文艺的胎记,结出了城市文学的硕果。郑正老先生从淮西大地千里而来,从一个煤矿工人干起,从一个煤矿通讯员开始在巴掌大小的纸片上写作,一直写到《郭拴子覆灭记》等多部小说、散文集子和一部部大书。还有陈勇先生,本土优秀的文学人才,从编辑《贺兰山》期刊直到退休将宝贵年华奉献给石嘴山的文学事业,而且还有《黄河静静流淌》《盛宴》等长篇小说的出版发行。
  本人到石嘴山工作以来,之所以考虑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这个品牌,一方面是石嘴山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独树一帜发展“城市文学、工矿文艺”的基础,有石嘴山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地方标识;一方面也深深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所感染、所感动、所激励——移民文化、工业文化、黄河文化、军旅文化等城市元素和工矿符号一次次映入我的眼帘,萦绕在我的思绪里,久久挥之不去,也难以平静。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不仅继承了本地特有的人文精神,而且是今后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下,还有一大批名家大腕和本土作家、作者依然深情书写石嘴山、礼赞石嘴山、放歌石嘴山,我们有理由有责任传承好石嘴山文学基因,在新时代讲好石嘴山故事、传播好石嘴山声音、展示好石嘴山形象。
  文运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对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先发展文化事业提上了新的高度,明确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石嘴山市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市,其经济转型发展之快、生态建设效果之好、人民群众生活之幸,都是这里的最强音。这也必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契机,成为发展“城市文学、工矿文艺”的富矿。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编辑出版《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三卷本)和《名家笔下的石嘴山》,收录188位作家、诗人430余篇作品,共计168万字,全景式展示石嘴山文学的全新风貌。这里不仅有大家熟悉的王跃英、杨军民、吴全礼等石嘴山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更有张贤亮、梁晓声、朱光亚等名家名作,他们一腔豪情发诸笔端,赞美这片土地、讴歌这个时代。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长相”,一个城市的“长相”也必然成就这个城市文学的面貌。铁凝说过,无论城市如何发展进步、社会如何飞速发展,必然会有一盏文学的灯火,而这盏文学的灯火照亮了当代人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也为此绚丽多姿。在石嘴山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当下,我们有理由也有决心相信:一个“城市文学、工矿文艺”的高地必将兴起,多部文学精品力作必将灿然闪耀,一支热心文学、致力文学、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家队伍必将在石嘴山大地上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石嘴山文化自信自强的脊梁。
  是为序。

知识出处

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诗歌卷

《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诗歌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薛青峰、马钰、邱新荣、张廷珍、王跃英、吴全礼、杨军民、常越、岳昌鸿、王淑萍、李晓园、陈斌、张月平、赵玉林、杜学华、潘春生、徐忠杰、白远志、宋希元等一大批活跃在国内文坛的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了《人民日报》《小说选刊》《诗刊》《朔方》《星星》《散文》《黄河文学》《六盘山》《作家报》《散文诗》《绿风》、《积案迷踪》(吴全礼著)、《狗叫了一夜》(杨军民著)等长、中篇小说集,以及《贺兰山之恋》(王跃英著)、《桃花一笑》(岳昌鸿著)、《飘香的梦影》(梦南飞著)、《时光之上》(陈斌著)等一批散文诗集。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正儒
责任者